首頁 > 易卦

宣王中興,不過是西周衰亡前的迴光返照|經典中國通史50

作者:由 新讀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5-13

宣王中興是怎麼回事

宣王中興,不過是西周衰亡前的迴光返照|經典中國通史50

宣王即位以後,在召公和周公的輔佐之下,一方面努力恢復周王朝自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以來建立起來的好傳統,一方面繼續革除厲王時的各種弊政,使周王朝在政治上有了一番新氣象。

有一件宣王時的銅器“毛公鼎”,把周宣王汲取厲王實行“專利”引起國人暴動的教訓記載得十分詳細。“毛公鼎”是我國直到目前發現的銘文字數最多的一件銅器,共有497字,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早已為國內外學術界所熟知。

銘文記載說,宣王要求臣下處理政事時,要廣開言路,不得雍累庶民,必須使下情上達;同時,宣王還警告他們對其僚屬平時要嚴加管束,不準那些人沉醉於酒。等等。很顯然,“毛公鼎”銘文記載的宣王所釋出的各項禁令,都是針對厲王時的苛政和官紀敗壞等往事而發的。

宣王中興,不過是西周衰亡前的迴光返照|經典中國通史50

由於周宣王的勵精圖治,使國內的各種矛盾有所緩和,一些諸侯也紛紛來見宗周朝見宣王,周王朝的威望逐漸又有所提高。宣王在努力整飭國政的同時,還不斷對西北和南方的一些不服從統治的少數民族部落大舉用兵。

西北一帶的獫狁和西戎,是對西周王朝威脅最大的戎狄部落。他們以遊牧為生,戰鬥力相當強,經常對周王朝進擾亂。特別是自懿王以後,隨著西周王朝國力的衰弱,他們的騷擾活動也愈發頻繁,直接威脅著首都鎬京的安全。

公元前825年,宣王首先任命了召穆公為相,秦仲為大夫,進行大規模反擊戎人的戰爭。這年大旱不雨,宣王迷信地認為是戰爭不利的徵兆,急得他連忙向群神祈禱。也是湊巧,就在宣王祈禱後不久,果然下起了大雨。雖然如此,在與戎人的戰鬥過程中,秦仲還是兵敗被殺。

但宣王並不甘心失敗,繼續選用了秦仲的兒子莊公為將,又給他7000人馬,讓他征討西戎,終於取得了勝利。

與此同時,

宣王還發動了對獫狁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

獫狁族被趕到了北部很遠的地方,減輕了對北部邊境的威脅。在與獫狁交戰中最出名的英雄是南仲和尹吉甫。南仲曾受宣王之命駐守朔方,使這一帶成為周王朝北部的重要屏障。另一名大將是尹吉甫,他率領大軍攻伐獫狁,一直打到他們的根據地太原。

宣王還從公元前823年開始,對南方的荊蠻和東南的淮夷發動了戰爭。

他曾命令方叔帶兵攻打荊蠻、召虎帶兵攻伐淮夷、尹吉甫征伐徐戎。直到公元前810年,經過了多年艱苦激烈的戰鬥,把這些部落征服,江漢徐淮一帶從此才正式納入了西周王朝的版圖。周宣王把這些新徵服的地區賞賜給召虎、申伯、仲山甫等有功之臣,申伯也被加封。仲山甫被封往東方。

宣王時期,經過連年的對外征戰,不僅“復先王之境土”,奪回了在周王朝中期以後因國力衰弱而被一些少數民族佔去的土地,而且還使周王朝的版圖比以前有所擴大。邊疆的一些少數民族又像從前一樣,恢復了同周王朝的聯絡。這與周王朝自恭王以來的那種門庭冷落的局面恰成了明顯的對比。因此,

歷史上把宣王對外戰爭的勝利稱為“宣王中興”。

宣王中興,不過是西周衰亡前的迴光返照|經典中國通史50

周宣王時期與北方、西方、南方、東南方的少數民族的戰爭,在銅器銘文中也有記載。宣王五年的“兮甲盤”,就記載了兮甲曾隨從周宣王出征北方的獫狁,砍得了不少人頭和捉了許多俘虜。此後又受宣王之命去征伐南淮夷,向他們徵收布帛、冠服和奴隸。這個兮甲,就是尹吉甫。尹是他的官名,兮是他的氏,甲為他的名,吉甫是他的字。

另一件宣王六年時的銅器“召伯虎盨”,記載了召伯虎伐淮夷取得勝利後回到豐京,宣王為他舉行獻俘報捷的“告慶”典禮。

雖然周王朝在與周圍一些少數民族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但周王朝的政治和軍事力量都早已十分虛弱,“宣王中興”只不過是迴光返照而已。

沒過幾年,周宣王在與外族的繼續鬥爭中連吃敗仗,周王朝從此一蹶不振,很快就處在滅亡的前夜了。

宣王即位不久,就廢除了每年春天必須舉行的籍田典禮。周王朝的大臣們對宣王的這一違反祖訓的做法十分不滿,有一位大臣虢文公勸諫宣王說:

“您把一年一度舉行的藉田典禮取消了怎麼行呢?先王立下這個規矩,是為了向萬民表示對農事的重視呵!……您不是立意要繼承和發揚先王的傳統麼?怎麼能夠‘不藉千畝’,放棄了重視農業的政策呢?您這樣做下去,將來是不堪設想的!到那時,祭祀鬼神用的供物將會十分短缺,老百姓的生路也會被堵死,又怎麼能求得上天的福佑和讓老百姓為您賣命呢?”

周宣王拒絕了虢文公的勸諫,因此“不藉千畝”就成了他為政“失德”而受到猛烈攻擊的罪狀之一。據說,因為他不聽勸諫,三十九年(前789)與姜戎交戰,受到老天爺的懲罰,在千畝這個地方被姜戎打得大敗。為什麼宣王“不藉千畝”引起了虢文公等人激烈的反對,並把30年後大敗於姜氏之戎的原因也歸罪於此呢?

原來,西周初期,土地為周王朝國有並劃分為井田。奴隸們在國王和他的大小爪牙監督下集體耕種,每年春天舉行的“藉田”典禮,不過是向全國進行一年耕作的總動員而已。

到了宣王時期,井田制已經遭到了嚴重破壞,不僅大小貴族利用奴隸的剩餘勞動所開墾出來的一塊塊“私田”,就是原來的大片“公田”,也不少被貴族化公為私,可以隨意進行交換或轉讓。貴族開始把這些田地劃分為許多小塊,交給原來的奴隸們去自行耕種。每年春天,農師之類的農官再也沒有必要到田野裡去監督生產,一些貴族也早就習慣了不去田裡,而透過收取地租的辦法過著坐享其成的生活。

宣王“不藉千畝”,實際上是對自恭王以來就出現的土地國有制逐漸瓦解的承認。周宣王面對現實、順應歷史潮流的做法,受到頑固維護土地國有制的貴族的強烈反對和攻擊。他們把“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的原因一股腦兒歸咎於“不藉千畝”,以發洩對宣王實行的這一新措施的不滿。

正是由於宣王承認了土地關係發生變化的事實,從而使階級矛盾有所緩和。宣王憑藉暫時得到恢復的國力,開始了對外的戰爭,北伐獫狁、西戎,南征荊蠻、淮夷,才取得了“中興”的局面。

宣王中興,不過是西周衰亡前的迴光返照|經典中國通史50

宣王實行改革以後,部分得到了人身解放的奴隸,不但對原來的貴族,而且對於周王朝也應負擔兵役和各項雜役了。但是,一貫拼命利用奴隸的剩餘勞動為自己開闢私田的貴族,想法設法向周王朝隱瞞人口的數量,這就引起了他們和周王朝的矛盾。

宣王晚年,不斷的對外戰爭,使國力消耗很大。人力和物力的嚴重缺乏,使得宣王開始對各級貴族手下不在國家控制數字之內的隸農打主意,讓貴族們按照實際的人數帶領他們參加戰爭或從事各項勞役。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料民於太原”。

宣王“料民”——統計人口的措施,激起了貴族們的強烈不滿。有一個大臣名叫仲山甫,危言聳聽地對宣王說:“老百姓的數目是不能進行統計的!自古以來從不進行人口統計,但都能知道人口的多少,這是因為設有各種官職管理這方面的事情……國王的責任就是讓萬民在田裡好生勞動,在農閒時去打獵。透過藉田或狩獵就可以進一步檢查人口數字了,又何必親自大張旗鼓地統計人口呢?您這樣做,就向天下暴露了周王朝人口減少、兵源枯竭,而您又沒有辦法處理好政事的弱點。這樣,各國諸侯就會遠遠地離開您,不再親附王室了。所以我認為,您無端地進行人口統計,連老天爺都會被激怒的!這不僅妨礙您今後對天下的治理,還會對您後世子孫也產生不利影響!”

周宣王不顧仲山甫等人的反對,堅持“料民”,使周王朝所能控制的人口數目有所增加,兵源的問題也得到了暫時的解決。但是,

由於西周奴隸制王朝已病入膏肓,宣王實行“不藉千畝”和“料民於太原”的改革也無濟於事。

到了他的兒子幽王即位以後,西周王朝便在天災、人禍和外族入侵的交相打擊下滅亡了。

本文內容編選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讀本《經典中國通史》之《西周史話》。《西周史話》作者為王宇信先生,1940年5月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宣王中興,不過是西周衰亡前的迴光返照|經典中國通史50

《經典中國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別是:《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國史話》《秦漢史話(上)》《秦漢史話(下)》《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上)》《隋唐史話(下)》《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前期史話》《晚清史話》。

這套書是由17位大多出生於上世紀上半葉的老一輩歷史學家,耗時數年,精心編撰而成。從夏商到晚清的歷史遷徙,五千年華夏史全景描繪,專業權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傳世經典,值得學習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