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陳慶之置之死地而後生:善於用計,善於審時度勢,善於以變應變

作者:由 文軒讀歷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5-26

置諸死地是什麼意義

古代有句話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肚者,謂之神。”這句話並沒有什麼錯誤。兵法上所說的雖然沒有錯,但由於兵法上所講的都是“死”的,而實施兵法的人是“活”的,面對千變萬化的戰爭,豈能以活就死?所以是否能夠贏得戰爭的勝利,不在合不合兵法,而在於所依據的兵法符合還是不符合戰爭的實際情況。

陳慶之置之死地而後生:善於用計,善於審時度勢,善於以變應變

陳慶之

陳慶之字子云,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人,是南朝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領軍的曹仲宗接受命令帥軍去征討渦陽(今安徽蒙城),陳慶之是曹仲宗部下的軍事將領之一。渦陽是北魏靠近南朝重要的軍事重地,是北魏想要南伐的重要駐紮軍隊的地方。北魏聽說梁軍圍困渦陽,便派遣徵南將軍元昭率15萬馬步軍前來增援,其先鋒部隊已經距離渦陽只有40裡的駝洞。

陳慶之置之死地而後生:善於用計,善於審時度勢,善於以變應變

陳慶之

如何對待北魏的增援,在梁軍內部有了各種各樣的意見。陳慶之主張這場戰鬥要主動迎戰,另一位將軍韋放認為:敵人的前鋒部隊一定是輕盈的精銳部隊,與他們交戰,如果贏了,也不會是什麼大勝利,萬一如果失敗了,還會影響我軍的軍心。軍事上講究的是以逸待勞,不如在這裡等待敵軍前來會更好些。陳慶之說:“魏軍遠道而來,即使再輕便的軍隊也是一支疲勞的遠征軍。並且目前離我們比較遠,他們一定想不到我們的軍隊會主動去攻打他們。我們應該乘著他們還沒有與主力部隊進行彙集,我們前去攻擊他。軍事上講究的是出其不意,我們的軍隊進攻,一定能夠取得勝利,即使是小勝利,但是能夠起到挫敗他們銳氣的作用。而且,根據可靠的情報,魏軍紮營的地方,樹木比較的茂盛,他們一定不敢夜裡出來,乘著夜色天黑搞偷襲,一定能夠獲勝,如果在座的各位將軍對此有什麼疑問:我願意獨自率領軍隊去打敗他們。”於是,陳慶之獨自率領200多名騎兵連夜奔襲,大破北魏的先鋒部隊,引起了北魏軍的恐慌和震怒。

陳慶之置之死地而後生:善於用計,善於審時度勢,善於以變應變

陳慶之

陳慶之奔襲了北魏先鋒部隊取勝之後,便還軍與諸位將領連營而進,攻取鍋陽城,並且以這地方作為據點,與北魏的大軍進行相持對峙。雙方從春天相持到冬天,大大小小的戰鬥打了100多場,雙方都覺得軍隊很疲乏氣勢不足。這個時候,北魏的援軍又在梁朝軍隊的背後修建營壘,準備對它們進行前後夾擊。曹仲宗非常擔心腹背受敵,想要把軍隊撤還,又擔心陳慶之反對,便揹著陳慶之與其他將領商議撤退的事情。陳慶之聽到訊息之後。便手裡拿著拿著軍節。來到曹仲宗的大帳對眾人說道“我們一起來到渦陽,已經將近一年了。在這一年之中我們損耗了很多的軍資器械,將士們付出了很多的生命和鮮血!現在,你們所有人都沒有戰鬥的心,你們正在討論如何退軍。這豈是想功名的樣子?這就像是一群暴力掠奪的人。軍事上說的:置之死地,方可求生。我們就等待敵軍完成他們的戰略意圖之後,處於死地與敵軍決一死戰。如果你們一定要撤退,我這裡另外還有皇上的秘密聖旨,如果有敵人來侵犯,我將依據詔書進行處置。”一來曹仲宗聽說陳慶之還有另外的秘密詔書,害怕違反皇帝旨意,二來陳慶之的氣質也震撼了在坐諸位將領,曹仲宗便撤回了退軍的念想,並且同意了陳慶之的意見。

陳慶之置之死地而後生:善於用計,善於審時度勢,善於以變應變

陳慶之

北魏的軍隊在梁軍前後建立了13個營壘,梁軍看到自己處於如此危險的境地,知道自己只能在生與死之間做出選擇,如果獲勝則生,如果失敗則死。求生存的慾望使他們不遺餘力地贏得勝利。陳慶之便身先土卒,率領軍隊夜間行動,一個晚上的世界拔掉了魏軍的4個營壘。到了第二天,將所獲得的戰利品以及戰俘、首級陳列在敵人其餘9個營壘的前面,魏軍軍心不足。陳慶之乘勢鼓譟進攻他們,結果魏軍的隊伍潰敗,死亡的魏軍人馬將渦水都堵住了。梁軍佔領了渦陽之後,在這個地方設定了西徐州。

陳慶之置之死地而後生:善於用計,善於審時度勢,善於以變應變

陳慶之

結語:古代的將軍都非常注重應變。應變,就是要善於把握形勢改變現狀,並根據形勢的變化採取相應的對策。所以,將領們都懂得根據兵法,又不完全按照兵法去處理的道理。就拿“置之死地而後生”來說吧,項羽曾經破釜沉舟,以示殊死決戰之心,終於在渡河之後,全軍上下齊心,打敗了秦軍:而馬謖只會紙上用兵,並且盲目去套用書上的意思,一意孤行,最終才導致了“失街亭”的失敗。所以後人有了非常精闢的見解:“善用人者不以言,善用兵者不以書”。南朝陳慶之善於應變並且善於審時度勢,以變應變,用自己的智慧去獲取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