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央行持續“抽水”,銀行“加基點”,房貸“越來越貴”?

作者:由 藍白觀樓市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5-31

房貸基點是銀行自己定的嗎

如果你最近打算買房,可能會發現一個現象:房貸,越來越貴了。

據央視財經5月8日報道,建行深圳分行從5月7日起對房貸利率進行調整,首套房貸款利率執行LPR+45BP,二套房貸執行LPR+95BP。

調整後,該行在深圳的首套房、二套房貸利率分別相當於5。1%、 5。6%,相比之前分別上調15BP和35BP。

深圳並不是孤例。

在深圳之前,廣州今年以來已三次調整房貸利率。目前首套房貸利率最低為LPR+75BP,二套房貸利率最低為LPR+95BP,分別相當於5。4%、5。6%的水平。

在北京,首套房貸利率最低為LPR+55BP(相當於5。20%),二套房貸利率最低為LPR+105BP(相當於5。70%)

事實上,北京、廣州、深圳只是縮影,房貸利率全線上漲,已是2021年樓市的主基調。

根據中國經營報5月7日的報道,南寧首套房貸款利率,全面破6%,中山的首套房貸利率最高從5。35%漲到5。65%。蘇州、濟南也都上漲了15-20個BP。

央行持續“抽水”,銀行“加基點”,房貸“越來越貴”?

根據澎湃的報道,對全國42個重點城市房貸利率的監測資料,4月份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31%,環比上漲4BP(1BP為0。01個百分點);二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59%,環比上漲2BP。

注意:這是全國房貸利率連續3個月環比上漲,且上漲幅度逐漸增大。

要知道,目前5年期LPR報價依然是4。65%,而房貸利率的計算方式,是銀行在5年期LPR報價的基礎上自行加點,現在全國各個城市、各家銀行紛紛選擇“加息”,可見風向已經完全轉變了。

很多朋友可能對這些數字沒什麼感覺,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房貸利率上漲,對樓市有何影響?

對2021年樓市而言,是景氣度下降的前兆。

央行持續“抽水”,銀行“加基點”,房貸“越來越貴”?

利率,是反映樓市走向的重要參考指標。

比如,降息後,房地產會迅速“復甦”。

2008年央行降息降準,並下調首付比例,隨後2009年房價大漲,銷售額、銷售面積同時起飛,使得2010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值,同比增長33%。

2015-2016年,央行先後6次降息,彼時房貸利率打折的城市比比皆是,深圳先起漲,京滬隨後跟漲,蘇州、南京、合肥、廈門等城市補漲,到2017年直接波及全國的三四線城市。

反之,加息會對樓市形成極強的“壓制”作用。

因為政策調控是“逆週期”的,房價過熱的時候祭出“加息”手段,各大銀行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大幅加基點,往往是樓市開始“由熱轉冷”的前兆。

對個人來說,是購房成本上升的表現。

舉個例子,商貸100萬,30年等額本息來計算,按5年期LPR報價的4。65%來計算,月供是5156元,利息需要還85萬元。

央行持續“抽水”,銀行“加基點”,房貸“越來越貴”?

如果按5。6%的房貸利率,相當於大幅加了95個基點,月供就變成了5740元,利息總額高達106萬元。

要知道,在大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屋總價動輒數百萬,貸款總額絕不止100萬這麼低,對一個普通工薪家庭來說,利率的變化,會使購房成本大幅上升,每個月多出上千元的負擔,不是那麼容易承受的。

銀行加基點還在其次,在房貸額度日益緊缺的二季度,二手房拒貸,已是不少城市的“家常便飯”。

據廣州日報此前報道,有訊息稱包括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的廣州部分網點暫停了二手房貸業務,經過記者求證瞭解,前述銀行並未全面叫停,但不排除部分支行網點暫停二手房貸。

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並不是所有銀行都直接把二手房貸款業務給停了,但確實有“拒貸”的現象出現。

在南京,很多銀行額度都十分緊張,有部分銀行還積壓著今年1月份的貸款業務未放款,甚至工商銀行、平安銀行、南京銀行等銀行都因為額度不足,或是支行暫停房貸業務、或是全面暫停二手房業務。

東莞的政策更徹底,在目前的調控新規下,將對在全國範圍內有過2套及以上住房貸款記錄的居民家庭,暫停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

房貸越來越貴,銀行又大幅加基點,甚至出現了二手房、二套房拒貸的現象,原因何在?

要知道,銀行賺的是息差,本質就是個“貨幣中介”,像中期借貸便利MLF、準備金、再貸款、SLF、存款都是它的負債,而放出去的貸款,還有債券、同業投資就是它的資產。

現在放出去的房貸越來越少,利率越來越高,只能證明一點:銀行的房貸額度越來越緊張了。

這是有背景的。

很多朋友都有了解,今年央行、銀保監會給全國銀行設定了兩個指標,分別是“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

央行持續“抽水”,銀行“加基點”,房貸“越來越貴”?

這兩個指標,名字叫“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名字挺長,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執行起來很簡單,像工農中建交幾家大型銀行,兩大指標分別是40%、32。5%,相關貸款指標的上限不能高於這兩個百分比。

央行這麼做的意圖,是想從樓市中把“水”給抽出來,過去這些年,貨幣不斷流入房地產,不斷推高資產定價,居民不斷加槓桿,金融體系已經有了一定的壞賬風險,必須果斷“抽水”,才能維持經濟執行的穩定性。

資料顯示,從金融機構人民幣新增貸款資料來看,房地產行業貸款佔金融機構總貸款的比例,從2012年以來持續走高,到2019年,佔比已經提升到了33。97%。

在今年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央行副行長李波說:我國現在的居民儲蓄大量集中於銀行賬戶和房地產上,這不夠健康。

這句話的背後,是央行對於居民資產過度集中的擔憂,也是持續從樓市“抽水”的目的所在。

這樣說來,邏輯就很清晰了:央行給各家銀行定下了硬性指標,限制信貸資源流入房地產,銀行手中的房貸額度不夠,房貸利率必然會上調,停貸、拒貸、審批延期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如果你打算今年買房,現在這個“銀行惜貸”的階段,並不是最優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