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回族的幾個問題——聽泉明先生聊回族歷史

作者:由 風哥愛經典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06-09

常遇春是回族嗎

回族的幾個問題——聽泉明先生聊回族歷史

“回族先人中,有北非、西亞的阿拉伯人,有中亞的突厥人、伊朗人,有漠北的蒙古人,有南洋的蘇祿人,同時還有歸信伊斯蘭教的中原漢族人。這些從血統上不相干,唯一相同之處就是都尊奉伊斯蘭教。所以,除信仰之外,他們的傳統、習慣不甚相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這些,都是泉明先生告訴我的。

身為老北京的我,經常去逛牛街。為什麼呢?牛街的好吃的多呀。每次去,總少不了逛清真超市,採購一些回民小吃回來,如松肉、年糕、糖火燒之類。出了超市,捎帶著再串串小衚衕,買回點兒新鮮的牛羊肉。

除了清真食品好吃,其他的,比如對於回族的歷史,我卻知之甚少。

回族的幾個問題——聽泉明先生聊回族歷史

泉明先生

前幾天去看望泉明先生。他就是回族,也是一位資深的媒體人,知識相當淵博。從泉明先生那裡,我才瞭解了一些回族的真實情況。於是恍然大悟,原來“天下回回並不是一家”。

泉明先生跟我講,他打小聞聽“天下回回是一家”,老輩如是說,晚輩再學舌。其實,錯矣。細究回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雜”,這在世上所有“民族”中,血緣關係的鬆散獨一無二。

從回族的形成和發展演變來看,大致可分為如下分支:

一是源自北非、西亞的阿拉伯人,他們或陸路至西安、洛陽,或航海至泉州、廣州。他們在經商地建寺聚居,政府稱之為番坊,即移民特區。這些人是回族先人名副其實。

另外有種傳說,甚至在一些清真寺碑文中都有記述:唐代安史之亂時,朝廷請回紇兵來中原幫助平叛,戰事平定後,他們留居中原,開枝散葉,是回族先人。此說荒誕,回紇兵來中原不假,但當時回紇人信奉的並不是伊斯蘭教,西遷回紇人後裔(維吾爾)歸信伊斯蘭教是多年之後的事。當時回紇人信奉發端於伊朗的摩尼教俗稱拜火教,該教與中原的白蓮教、明教(魔教)或許有些關聯,但與伊斯蘭教一點不搭界,說他們是回族先人毫無根據,回族與回紇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詞,硬將這兩詞聯絡在一起沒準兒與欣怡“我們是被請來”的心態相關。可歷史事實恰恰相反,探馬赤軍是氣勢洶洶“打過來”或者乾脆說是“殺過來的”。至於“郭子儀向大食借兵平安史之亂”的傳說就更天方夜譚了。大食乃今伊拉克,回紇乃今甘青新一帶,火燒眉毛情況緊急,豈能捨近求遠?

第三,忽必烈滅南宋,探馬赤軍立功最甚。而探馬赤軍的主體是色目人,他們是蒙古軍隊征服中亞、西亞時的俘虜,其身份一開始是奴隸,之後驅趕他們當炮灰方成軍人,其身份轉換原本是蒙古人不願離開草原廝殺,同時此舉也大大減少了蒙古人的傷亡,一來二去探馬赤軍反倒成主力了,隨之立功者亦高官得做駿馬得騎。以色目人為主體的探馬赤軍大都信伊斯蘭教,戰後成編制駐防關隘和重鎮,再往後開枝散葉,說他們是回族先人確實有理有據。當然,這也跟明朝開創者朱元璋的“政策”相關,朱元璋明文昭告天下,無論漢蒙,皆是子民,朝廷不分親疏一視同仁。由此,不少探馬赤軍後人成了傑出的大明的軍人。關於常遇春是不是回族,頗有爭論,但他手下的長槍營確由回族組成,在攻克元大都後集體轉業,北京京東的常營亦由軍營轉變成村落,村中的清真寺就是大明朝廷賜建的。北京郊區的康營、薛營也是這來歷。

讀《蒙古族史》得知,忽必烈歸天后,元皇室因爭皇位幾近分裂,駐西北的統帥安西王阿難答(忽必烈嫡孫)自幼受乳母影響信奉伊斯蘭教,他下令全軍皈依伊斯蘭教,於是一夜之間他統帥的十餘萬人便成了穆斯林。後阿難答爭位失敗被殺,其部下及後裔成回族中的組成部分。

第四,大明永樂朝,南洋蘇祿國(今菲律賓的一部分)東王來北京朝賀,歸途中亡于山東德州,依伊斯蘭教規矩就地入土為安,隨行人員留居,於是山東德州有了北營村。

瞭解了這些,我才知道回族的歷史原來如此複雜。

回族的幾個問題——聽泉明先生聊回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