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每一個朝代滅亡之前, 都會流傳一些讖語, 每次都很“靈驗”

作者:由 暖日小微觀淳紫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9-23

王朝滅亡為什麼都應驗讖語

每一個朝代滅亡之前,民間都會流傳一些讖語,有些記載於正史裡。

明朝末年,皇宮中流傳一句讖語“長虹貫日,大頭朝下。”有僧人解釋說:崇禎帝朱由檢的“由”字,大頭朝下就成了“甲”字,“日”字中間來一豎,即“長虹貫日”,成了“申”字。

清朝也不例外,滅亡前也有讖語。

《清稗類鈔》記載:順治皇帝入關之後,對滿清勢力能否在中原站住腳憂心忡忡。

有一天,高僧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朝,順治帝“問異日事”,向他請教大清將來的國運如何。

高僧回答說:“我身不缺,我國不滅。”

順治帝以為只要不是殘疾人當皇帝,大清國就不會滅亡,於是又問國祚如何,也就是大清能存在多久。

每一個朝代滅亡之前, 都會流傳一些讖語, 每次都很“靈驗”

高僧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慢悠悠說:“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十九加一整二十,順治帝認為可以傳二十代,不錯不錯,趕上大唐了。

事實上,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光緒帝是第十一任皇帝,入關後的第九任皇帝,他曾打算變法革新,觸怒了當權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曾斥責光緒帝:“我撫養汝二十餘年,乃聽小人之言謀我乎?”當晚,就把入關後的第“九帝”光緒帝遷出養心殿,囚禁在瀛臺。

末代皇帝溥儀名字中的“儀”,繁體字為“儀”,按照慣例,臣民應當避諱,很多書商“鐫刻書籍”,考慮到避諱,就把“儀”字中的“我”去掉,就成了殘字。“我身不缺,我國不滅。”也應驗了。

每一個朝代滅亡之前, 都會流傳一些讖語, 每次都很“靈驗”

大清滅亡之後,清遜帝溥儀不甘心丟掉祖宗的江山,在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十一月投靠了日本人,從天津遷往奉天(今屬遼寧瀋陽)。

民國二十一年,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建立滿洲國,定都新京(吉林長春),民國廿三年(1934年),溥儀改國號為“滿洲帝國”,稱皇帝。

“還有一帝在幽州”預測的就是這件事,這裡的“幽州”指的就是東北地區,廣義的幽州包括河北、內蒙部分地區,以及黑吉遼三省。

值得一提的是,《清稗類鈔》的作者徐珂死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溥儀做偽滿皇帝時,徐珂已去世六年了。

歷史上各個朝代,各個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發生之前,都會有讖語在民間流傳。

是真的嗎?是道聽途說,胡編亂造的?

為什麼會記載於正史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