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投資需獨立思考和與人交流相結合

作者:由 逸柳投研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0-13

深圳市和倫廣為什麼倒閉

宣告:本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作為研究討論之用,免不了有不少個人偏見,盲目據此決策帶來的後果自負。股市有風險,決策需獨立思考,切忌人云亦云。

投資需獨立思考和與人交流相結合

今天看了篇文章

,講的是查理芒格最近的一個訪談,說了一句話“In the investing business, It’s really important to have somebody to talk to。(在投資領域,有一個人交流真的非常重要。)”,我有些感觸,所以寫這篇文章消化一下——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的時候,才能更好地理解並使之成為自己的東西。

人類認知的來源,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型別,

一方面是直接經驗

,我們去親身經歷某些事情,然後透過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總結,從而形成對這類事情的認識和知識;

另一方面是間接經驗

,即透過其他人的經歷及其對經歷的思考,獲得某種啟發。

從上面的闡述和定義就能知道,

我們獲得認知就離不開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意味著我們不能只是將現有的結論拿來使用,而要思考這些結論的推理邏輯,分析其侷限性和適用範圍

。獨立思考的手段(應該)有許多,重要的幾點是資料分析、廣泛閱讀(不能僅侷限於某個領域,比如投資,不能只是看投資之內的書籍,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投資之外)以及思維記錄(也就是寫作,不過我這裡不用這個詞,因為很多寫作是為了讓人讀而寫,這種沒有什麼意義)。

但如果僅僅是獨立思考,從認知的角度,

難免會存在“思維偏差”,也會有“主體偏愛”

,因為從定義上思考是主體對資訊的加工,我們自己是思考活動的發起者,並且

以我們自己為主體

,就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認知本身受我們過去認知和經歷的限制,不一定與思維物件完全一致;另外,人們總是會有親疏的觀念(比如對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有私心的),在思維上,我們也會對自己的思維結論有一種特殊的偏愛,這種偏愛讓我們忽視對於思維的偏差,容易造成“偏見”或者“偏執”。

所以我們需要與人交流,一種能夠即時互動的交流(這樣的話,讀書不屬於這類,讀書是和作者的交流,不過不是即時的互動),

互動有助於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思維的一些缺陷或者遺漏

,此外,還能夠

獲得另一個人的經驗

,同時,

兩種思想的碰撞有助於形成新的思想

不過呢,就像文章中提到的,有效的交流需要有一些條件,我自己總結出了下面幾點:

1)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2)保持對等的利益關係;3)避免權威意識;4)基本志趣相投

第一點,獨立思考能力是一項基本條件,因為如果對方只是人云亦云、單純重複其他人的觀點的話,那麼這種交流的意義也不大(也無法批判性地看待我們的觀點,常常只是附和),難以讓我們意識到或者彌補思維的缺陷或者偏差。

第二點,不對等的關係包括上下級關係、委託代理關係等等,比如跟領導交談,可能有些話我們就不願意說,不敢輕易提出不同意見,而跟下屬交流,他們會有壓迫感;而在委託代理關係中,要麼基金經理特別強勢(比如名氣很脹的人,覺得跟你講這麼多是浪費時間),要麼就是他擔心失去金主資金,從而都不願意說出真實想法。

在不對等的關係下,我們或者對方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擔心,導致無法將想法真實表達出來

利益關係並不意味著不對等,比如查理芒格和巴菲特,他們之間有共同利益(都是伯克希爾的股東和高管),但是他們的關係是對等的。

第三點,權威意識有兩個情形,

其一是覺得自己權威,其二是認為對方權威

。當覺得自己是權威,那就容易產生傲慢,聽不進對方所說的,而認為對方是權威的時候,則很容易陷入“畢恭畢敬困境”,就會失去自己的聲音。

第四點,這個體現了某種感性因素,如果

跟志趣差異過大的人交流,容易出現“話不投機半句多”,做不成朋友

,而投資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事情,我們的想法每天都會有細微的變化,因此這些交流常常不會是一次性的。

投資是一項

系統性的工作

,其中

核心在於人們的認知

,在認知方面,知行合一是我們的歸宿點,但是正如王陽明先生在《傳習錄》中說的,知和行是一體的,“

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知行不是兩件事情,不存在先去做“知”的事情,然後再去幹“行”這個事,否則就“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

股市中的認知有好幾個層面,對公司的認知、對市場的認知、對人心的認知,這些認知來自於各類經驗的歸納總結,歸納總結就離不開思考和交流,

獨立思考構成了交流的內容,而交流又是對思考成果的反饋

,沒有交流的思考容易陷入獨斷論,而沒有思考的交流則讓交流失去了內容,兩者務求統一,而不能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