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作者:由 人文小時光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0-19

劉鋹為什麼喜歡波斯女

公元960多年的某一天,在南漢(五代十國)國都番禹(現今的廣州)的街市上倒也是熱鬧,唯一奇怪異常的是,如果有陌生人問路搭訕,當地人沒一個敢回答,貌似全是啞巴。然而當陌生人一轉身後,當地人又互相說起話來,怪異的很。不知是誰說了一句:皇帝來了,整個市場立馬鴉雀無聲,一根針掉地上都能聽到聲音。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不久之後,來了一位二十多歲面容猥瑣而服飾華貴的小夥子,後面還跟著數十個家丁裝束的隨從。這小夥子走路似螃蟹是橫著走的,眼睛也是東瞧瞧西看看,神情很滑稽,有幾分好奇又有幾分得意。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不過多時,他停了下來,目光鎖定了一家古董店。莫非喜歡古董?不是的,而是他看上了店裡那位黑肥的妞兒。

說到著裡,而又在南漢,相信各位心裡有數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漢中宗劉晟之子,號稱“太子皇帝”的劉鋹。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劉鋹雖然不學無術,卻也不是個傻子。

他仔細打量這位女子,年紀不大,面板略帶黑色,只是身體肥腴得誇張,眉目之間頗有些妖豔的神態。他心中一動:此女不是本地人,亦非中原人,多半是西域人或波斯人。稍加問了幾句,果然不出所料,劉鋹很得意,我太有見識了。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既然是波斯女人,那就讓我嚐個鮮吧,不由分說,一揮手,幾個如狼似虎的家丁上來,跟老鷹捉小雞的似的把波斯女塞進了轎子。他們倒輕鬆,仗著人多,可轎伕們一路上直叫苦,這一個弱質女子,咋就那麼重呢,像個母豬似的。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進宮以後,劉鋹忙不迭的與肥妞上床,沒想到這肥妞是個房中高手,曲盡其術。把劉鋹弄得神魂顛倒,不知東西,於是劉鋹對其大加寵愛,因其黑而肥,賜號為“媚豬”。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那麼,劉鋹貴為一國之君,難道沒見過美女,以至於錯把東施當西施?

然而不是這樣,他後宮美女多的是,別的不說,單說內侍監李託的兩個養女,一對姐妹花就生得清麗可人,被劉鋹選入宮中,極盡宣淫,長者封為貴妃,次者封為才人,他們還一起觀看過罪犯被猛獸撕咬的場景。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以此來看,劉鋹倒不是真的不懂審美,而是美女玩膩了,想換換口味而已。這一換不得了,劉鋹從此迷上肥妞兒了。

那位“媚豬”也是有心人,在後宮尋體態豐腴者,指曰:此女善淫。然後選擇共九人,組成肥妞團,傳她的房中術,一同去服侍劉鋹。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肥妞善淫?有沒有科學依據?不管你知不知道,反正我是真的不知道。然而劉鋹認可,這就夠了,其他不重要,一時間,南漢後宮肥女大行其道,而劉鋹大開淫心,大得其爽,這些都是寶貝啊!(九個寶貝體重加一起起碼得700公斤)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於是,劉鋹讓人擬旨,將九人各個賜號:媚牛、媚羊、媚狐、媚狗、媚貓、媚驢、媚兔、媚猿、媚獅。以媚豬為首,總稱為十媚女。(這真是一個曠古難遇的動物世界)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稀奇的是,劉鋹這時候不僅喜歡肥女,有了這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冊封,他對動物亦情有獨鍾了,特在後苑修建了動物園,養了許多虎、豹犀牛、象角等猛獸。沒事了,就領一幫“貓狗”妃子去看人與動物打架,將罪犯的衣服剝去,驅入苑中,讓他們赤身與猛獸鬥。每聽到慘叫的聲音,他就拍手大笑,以此為樂。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無疑,在十媚女中,劉鋹還是最喜歡波斯的媚豬,因為除了異國情調,除了過人的房中技巧,她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古董出身,術有專攻,與劉鋹有相同的志趣,比較適合做夫妻。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常說紅顏禍水,不知這又黑又肥的波斯媚豬算不算禍水? 《清異錄》中記載,“劉鋹昏縱角出,得波斯女,年破瓜,黑腯而慧豔,善淫,曲盡其妙。鋹嬖之,賜號“媚豬”。延方士求健陽法,久乃得,多多益辦。好觀人交,選惡少年配以雛宮人,皆妖俊美健者,就後禠衣,使露而偶,鋹扶媚豬延行覽玩,號曰“大體雙”。又擇新採異,與媚豬對,鳥獸見之熟,亦作合。”

史上最重口味的皇帝——南漢後主劉鋹,怎麼就喜歡上了黑肥妞

原來這媚豬之成熟風韻,連鳥獸見之亦不能抵擋,難怪成了劉鋹最愛。總之劉鋹這傢伙胡作非為了十三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紅顏非禍水,媚豬其實並非禍水,他是咎由自取耳。還是宋太祖明白事理,嘆息地對左右說:”劉鋹好工巧,習與性成,若能移治國家,何致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