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異數王陽明,他在龍場悟到了什麼?其實就是這3個概念

作者:由 問過藍天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10

心本然是什麼意思

無論是在明代的思想史,還是中國的思想史上,王陽明絕對是個異數。他不只是心學的創始人,被後人推崇至今,其事功也同樣讓人們津津樂道。

異數王陽明,他在龍場悟到了什麼?其實就是這3個概念

王陽明雖然出生時天有異象,頗為奇特,但他步入仕途後不但沒有太大的建樹,反而處處被人排擠。到了三十四歲這一年,步入的中年的他甚至被流放和逃亡。雖然他的父親王華是時任禮部左侍郎,雖然父子雙進士,又共同在朝為官,但仍然擺脫不了被流放的命運。

不知道是否是因禍得福,他到了龍場之後。他反而有時間和精力總結自己的人生哲學,併成了一代宗師。

異數王陽明,他在龍場悟到了什麼?其實就是這3個概念

王陽明所生活明代,依然是程朱理學的天下,雖然陳白沙當時已經開始發展心學,但影響力還是無法與理學相比。 但王陽明卻換了個方向,從另一個方向上懷疑理學。

在年輕時,他曾經是一個理學的信徒,但與普通的理學學者不同,他更關注的是悟道。比如,當時的人都會說,世界上有一種包羅萬物的“天理”,這種天理就隱藏在紛紜複雜的萬事萬物之中, 一個人要想領悟這種天理,就必須首先去“格物”, 也就是去領悟萬事萬物。

異數王陽明,他在龍場悟到了什麼?其實就是這3個概念

王陽明卻想真的從萬事萬物中領略天理,所以,他最初也跟別人一樣,對著一根竹子不停地去“格物”,想發掘出竹子裡蘊含的天理,可不管的用心,發現竹子還是根竹子,很難從這根竹子上領悟到什麼大道理。最終,他認定,這種對著竹子“格”的做法不悟到天理,弄不好還會把思想僵化。

所以,他認為朱熹的所謂“格物致知”無助於尋找天理,在這個時候,王守仁還沒有想到如何破掉朱熹的“格物致知”,但到了龍場這個偏僻的地方,卻有了更多的世間去思考這個問題,並最終找到了答案。這就是後來心學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異數王陽明,他在龍場悟到了什麼?其實就是這3個概念

“龍場悟道”的王陽明,他到底悟到什麼呢?

其實就是這3個概念:天理、格物致知、良知。

他認為,所謂的天理,根本不用去外面尋找,因為天理就藏在人的心裡。每個人都 有一顆心,但他們生下來,心中就深藏著所有的知識,只是這些知識被隱藏起來, 我們沒有意識到罷了。一旦意識到,全世界也只在方寸之間,也就是悟心就可以瞭解天下事。

異數王陽明,他在龍場悟到了什麼?其實就是這3個概念

所謂“格物致知”,就是把外界的萬物放回到心裡,發掘出內心知識的過程。 他的方法是從“知識”到“物體”的。首先發掘內心的知識,再用來比照外界。

到了晚年,王陽明更是越來越相信心的作用,認為外在的一切都只是心的 一種表現, 除了心,沒有其他的東西是實在的。 針對心法,他提出了四句口訣:“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有惡者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解釋開來就是,人心的本質是沒有善惡之分的,而之所以產生出善惡,是由於人們的意(慾望)的作用。

異數王陽明,他在龍場悟到了什麼?其實就是這3個概念

王陽明故居

而所謂良知, 就是人根據自己的內心,區分善惡的過程。當尋找到良知之後,也就達到“知” 的境界,再用這個良知去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叫“格物”,這個過程也是踐行善事、去除惡習的過程。

他的這一理念,在他死後不久,就有人告他的學問是非法的,是邪說蠱惑人心。

但由於他的事功的影響和信徒們不斷努力,再加上後來的人們思想解放,也果然得益於王陽明把人們的“心”解放 出來。 陽明心學的開闢,讓明代的哲學進入步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也讓心學成為最受人推崇的學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