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塵封千年的道場——都江堰靈巖書院的秘密(連載一)

作者:由 會飛的老船長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20

繪畫為什麼叫丹青

靈巖書院為什麼靈?

藏經洞的千年之秘,

文人墨客的讀書地,

奇俠義士的有緣處,

大德高僧的修行場,

都江堰青城山附近,

有一片神奇的地方。

“遠遊何必上青城,一到靈巖便有情。

未進山

門先一笑,滿山紅葉讀書聲”,孫中山的秘書長謝無量為靈巖書院題的詩,是靈巖書院最好的註解。

塵封千年的道場——都江堰靈巖書院的秘密(連載一)

站在這座書院後面辦學與講學的,是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候,支撐起大後方中國文化半壁江山的幾十位大家,包括傳西法師、李源澄、袁煥仙、馮友蘭、錢穆、張聖奘、蒙文通、朱自清、謝文炳、秦佩珩、南懷瑾、唐君毅、牟宗三、潘重規、饒孟侃、羅念生等眾多先生們,堪稱名流彙集,文風鼎盛,法門重光。

上個世紀,外族入侵之時,

靈巖寺在中國

的大後方,

宜賓李莊、樂山五通橋等並稱為四川三大

文化重鎮,在

文化傳承和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歷史地位上,堪稱“民間的西南聯大”。

塵封千年的道場——都江堰靈巖書院的秘密(連載一)

上個世紀40年代,孫中山先生的秘書長謝無量先生為靈巖書院題詩:“遠遊何必上青城,一到靈巖便有情”。

一、

成都平原隱藏的神奇文化

四川成都平原隱藏著許多神奇的地方。

大邑縣的鶴鳴山,道教的發源地;

成都文殊院,

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

專司智慧的文殊菩薩的道場;

成都昭覺寺,

川西第一禪林

,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共同尊崇的修行地

新都寶光寺羅漢堂,500羅漢神形各異,光明藏被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文人墨客必到之處,更不用說成都的金沙遺址、廣漢的三星堆文化……

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因為聽聞太多,耳熟能詳,盛名之下,大多數人只是走馬觀花,匆匆而過,沒有機會深度瞭解。

其中,隱藏於青城山附近的靈巖寺院和靈巖書院,就是一個值得探尋的神奇之地。

二、“先有靈巖寺,後有靈巖山”

近百年來,靈巖書院曾經有過不可磨滅的記憶,奇俠義士、文人墨客隱居於此,或與這個書院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塵封千年的道場——都江堰靈巖書院的秘密(連載一)

靈巖書院發端於靈巖寺。當地傳言:“先有靈巖寺,後有靈巖山”,靈巖寺所在的靈巖山,為西蜀名山,緊鄰都江堰。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靈巖山最高海拔為1432米,山清水秀,靈力充沛,幾百年來,一直為道教、佛教、儒教視為風水寶地。

甚至基督教也看上了這座山。1939年,著名的神學教育家賈玉銘和成都的基督教會在靈巖山靈巖寺側開辦靈脩學院,並擔任院長。

靈巖山的黑風洞,相傳與二王廟相通,因時有黑風自洞中出而得名。緊鄰黑風洞的靈竇泉,相傳十分靈驗。

塵封千年的道場——都江堰靈巖書院的秘密(連載一)

1923年,德國一位叫恩斯特

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的人出版了一本《中國的建築與風景——穿越十二省的旅程》(Picturesque China,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A journey through twelve provinces, Published by Berlin: Verlag Ernst Wasmuh, 1923年出版)。書中談到靈巖寺,其中一張照片就拍於黑風洞前。

恩斯特·柏石曼何許人也?

他是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國古

建築的德國建築師,1906到1909年,三年在中國穿行數萬裡,對中國古建築進行了全面考察,拍下數千張古代皇家建築、宗教建築、代表各地民俗、風情的建造照片,其中就有靈巖寺。

回到德國後,

柏石曼

連續出版了一系列論述中國建築的專著,包括三本中國攝影書籍《建築和景觀》、《風景如畫的中國》、《中國建築》

。這些圖書,使他享譽世界,成為“建築行業的攝影師,攝影領域的建築師”。

柏石曼拍攝靈巖寺的時候,靈巖寺加上附帶的建造、院落等,面積約兩平方公里,附近還有千佛塔、藏經洞、東嶽廟、喜雨坊及棋盤石等文物古蹟。

三、靈巖寺始建於何年,目前有四種說法

塵封千年的道場——都江堰靈巖書院的秘密(連載一)

第一種

說法,是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年間(479年),這個說法與歷史有些出入。

如果按照這個說法,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期間,當時巴蜀之地,應當屬於南朝劉宋(420年—479年)。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文明向多民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佛教興盛的階段。

這個時期,佛像、壁畫、石窟寺院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敦煌千佛洞、雲崗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成為中國造像藝術寶庫之中的瑰寶。

這個時期,儒釋道三教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在戰亂和恢復的過程中,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宗教文化。

持有這個觀點的理由,是石刻的風格與南北朝時期的石窟石刻風格相似。但當時因為戰亂,許多石匠藝人,在避亂中,逃到各地,也間接實現了石刻藝術的南北交融。

塵封千年的道場——都江堰靈巖書院的秘密(連載一)

文人好茶,書院喜雨

西北方的佛教石刻藝術與四川的佛教石刻藝術相似,是說得通的。四川歷來相對安定,因此,大量的石匠、木匠、建築等手工藝人帶著手藝來到富饒的成都平原求生、定居,應該與歷史相符合。

第二種說法,靈巖寺創建於金代,歷明、清重修,現僅存大雄寶殿和鐘樓,為清代建築。

此處的金代,語義模糊。中國歷史上叫金的有兩個朝代,第一是北宋末年,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公元1115年到1234年),也就是岳飛抗金的那個金。第二是努爾哈赤建立的金國(公元1626年到1636年),為了跟前一個金朝區別,也被叫做後金國,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認為四川都江堰靈巖寺建於金代這種說法,無論是北宋年間的金,還是努爾哈赤的後金,都需要歷史考證。一些文物有金代的痕跡,並不能說明寺院僅始於金代,是否還能夠往前追溯呢?

讓我們來看看第三種說法,也是目前採信比較多的說法。

據《都江堰文物志》和《靈巖紀略》等書記載,靈巖寺為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唐玄宗時期)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建造。

但我們沒有找到關於

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建靈巖寺的原始資料,因此,這有可能是一種傳說,需要進一步論證。

第四種說法:靈巖寺始建於隋朝,源於光化寺。

唐開元四年(716年)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重建;

明萬曆間(1573年-1620年)修葺;

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性本大師又重建。

北大考古的楊兆凱和趙元祥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文獻參考:四川社科院胡文和研究員在《灌縣靈山唐代石經》。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靈山寺石經的發現過程,並考證分析了這些石經刻成的時代,大約在唐代。

胡文

和先生多方考證,

初刻石經的道音和尚所在的“彭門光化寺”,即指現在的靈山寺。

彭門,不是指彭山,而是指都江堰附近的靈巖山,被稱為“天彭門”。楊雄在《蜀記》眾說:“李冰以汶山為天彭闕,號曰天彭門”。《元和郡縣誌》記載,“灌口山西嶺有天彭門,兩山相鄰如闕,故名”。

四、靈巖山藏經洞的秘密

靈巖山中有不少巖洞。相傳唐代高僧知玄,預料到佛教有不測之災,曾讓人刻了許多石佛經、石佛像,隱藏於洞穴之中。

歷史上,靈山寺應該遭受過兩次劫難。

一次是唐代,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衰退,土豪崛起,“

灌縣周圍的地區成了唐王朝與吐蕃征戰的戰場,靈岩石經的監造者、捐造者不願捲入戰禍,紛紛逃離,最後離開的僧人把石經封入洞中,從此再未回來,致使石經沉睡了一千年方才重見天日”

(胡文和:《灌縣靈山唐代石經》)

第二次劫難,是明末清初,張獻忠率軍入川,建大西國,戰亂頻繁,受屠者甚眾,四川十室九空。

當時許多寺院、道觀都被毀,僧人、道士逃難,四川的寺院和道觀,大多在清初改宗換派,重新開山,於是才有了清朝重修靈山寺。其中一次重修,主要圍繞東嶽廟,並新建了喜雨坊。

又過了許多年,清朝光緒年間(也有說法為清同治年間),下藏經洞被發現。

據都江堰市檔案局釋出在都江堰市政府網站的材料《靈巖山藏經洞的秘密》記載,

靈巖山上竹林寺後的山岩因暴雨沖刷而發生巖崩,雨過天晴時,有人發現在垮塌的巖坡下,有很多兩面都刻有文字的石板,而石板大多破碎成小塊,文字殘缺不全,加之山民識字不多,對經文更一竅不通,故對靈巖山發現藏經洞經書的訊息知者不多。

胡文和先生在《灌縣靈巖山唐代石經》中,詳細記載了發現石經的故事:

清光緒年間,有一位叫張耀閭的人遊靈巖山,避雨進入下藏經洞之下的羅姓竹院。他發現院內階沿砌石模糊有字,洗滌過後,方才看清楚全部是刻的佛經。羅姓農民告訴他,山後下大雨,崖崩,露出很多石經版,其中完整的幾十塊被湖北的舉人陳仲實運回老家了,陳當時是縣令範青蒲的幕僚。

直到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有一位叫蒲春蔚的教書先生聽說後,在垮塌的巖坡上找到了下藏經洞,清理出大量唐代的石佛經碎片

,收入靈巖寺存放,並在他編著的《灌州金石錄》中,詳細記載了發現的情況:

“佛經沿洞壁依次重疊,每版間墊唐開元錢幣數枚,版高40釐米,寬倍之,二面刻文,楞刻經名、卷第、版數及功德主名氏”。

經清理,石刻經卷有《大般若經》、《月燈三味經》、《枷楞經》、《陀羅尼經》、《出家功德經》、《灌頂經》、《多羅寶經》、《右繞佛塔經》、《隨求經》、《隨求即德經》、《無量壽經》、《出家經》、《三昧海經》等,非常珍貴。

這些碎片,大多數被當時的有權有勢者私自轉運收藏,殘存的一小部分,現存於都江堰市文物保護和歷史研究中心展覽館內。

其中一塊上刻有“大寶績經第六卷第六版大唐大曆三年”,說明這塊經版刻成於唐代宗李豫大曆三年(公元768年)。

1995年,上藏經洞被發現,文物部門對此進行了發掘和整理。

雖然現在還沒有準確的結論,證實靈巖寺建於何年,但根據藏經洞發現的石刻,以及各種資料相互印證,靈巖寺建造的時間,肯定不會晚於唐朝。

塵封千年的道場——都江堰靈巖書院的秘密(連載一)

喜雨坊上書仙都、第五洞天等字

五、大德

高僧的修行傳道場

四川都江堰靈巖寺歷史悠久,曾有多位大德高僧在此住持。

隋朝高僧釋道仙、傳說中的印度僧人阿耆多(也有翻譯為阿世多)、參與玄奘法師譯經的唐代高僧道因法師、近代高僧傳西法師、昌圓法師、隆蓮法師、曉雲法師等,都與此山此寺有著不解之緣。

自唐代起,這裡漸漸成為川西最重要的佛教聖地之一。

後來經過明清多次重修,逐漸擴大。

民國時期,隨著靈巖書院的成立,靈巖寺對文化史和佛教史的影響,達到了頂峰。

靈巖書院的成立,緣於民國時期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和尚:傳西法師,與兩位著名的居士袁煥仙、南懷瑾也有著不解之緣。

(後續的連載中,本文將陸續介紹靈巖書院與幾十位大師的緣分)。

目前這座豐富的文化寶藏,塵封於此,有待重光。

這座神奇寺院的歷史,需要更多保護性挖掘,需要更多考古專家的努力和考證,也需要更多文化人的關注與傳播。

我們這次上山,恰逢靈巖寺重新整修。對公眾開放的只有靈巖書院、觀音殿、東嶽廟、仙都喜雨坊、太極九宮八卦陣。

塵封千年的道場——都江堰靈巖書院的秘密(連載一)

太極八卦陣中的北斗七星圖

一座仙山,

成就書院與寺院,

融匯儒釋道文化,匯聚幾十位大師,這在中國文化史上,已經非常難得。

期望不久的將來,重修後的靈巖寺能夠向眾生開放,共沐禪音。

(未完待續。感謝靈巖書院曲立院長及導遊清茶相邀, 耐心講解;感謝北大考古楊兆凱、趙元祥提供參考資料並答疑)

歡迎留言,尊重原創。

本文圖文版權均屬“會飛的老船長”

您的點贊、在看、轉發和評論,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援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