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依據一大堆卻不知真假,朱允炆曾經在湖南新田避過難?

作者:由 天天拉呱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24

掛錫用什麼材料

建文帝,即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太子朱標死後,被立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皇帝位,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在位四年,被叔叔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去帝位。建文帝的去向則有三種說法:一說死於宮中大火;一說流亡海外,傳說當年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奉旨尋找建文帝;一說遜國為僧,雲遊四海。

依據一大堆卻不知真假,朱允炆曾經在湖南新田避過難?

《明史紀事本末》說他“西遊重慶,東到天台,轉入祥符,僑居西粵,中間結庵於白龍,題詩於羅水,兩入荊楚之鄉,三幸史彬之第”。2007 年隨著與建文帝有關的大量遺蹟、遺物、碑刻及歷史文獻資料證據的發掘,有專家提出了建文帝避難新田的觀點。大冠堡位於湖南新田縣西北約20 公里的大冠嶺,海拔685 米。堡內共有17 個房間屋基,總面積7000 平方米,內城牆長346 米,高4 米左右。古堡城牆上開東、西、北三門,無南門。整個城堡為青條石砌成,小的幾百公斤,大的達2000 公斤。還有兩個各能蓄500 立方米的水池,用三合膏(石灰、糯米飯、桐油為主的混合物)勾縫粘合。這麼大規模又考究的城堡到底是誰的呢?

依據一大堆卻不知真假,朱允炆曾經在湖南新田避過難?

隨著新田武當山“重修武當山路碑”的發現,以及周邊“三寺(大窩寺、龍池寺、景仙寺)、二文物(朝笏、道教人長卷)”的發掘,和當地流傳下來的美麗故事,彷彿在告知人們,這座城堡的主人應該是建文帝。新田武當山,當地人稱“賽武當”或“南國武當山”,從山下沿著一條石板路往上攀行約兩三里遠,一方高2。75 米、寬1。7 米、厚約0。18 米的青花石“重修武當山路碑”便矗立在眼前。上面刻有“蓋明時有西粵僧明賢者登是峰,愛其層巒聳翠、上出重霄,有寄跡掛錫之意焉。……”落款“大清道光二年十二月初五日”。古時“重修”蹬道這樣的小事值得豎這麼大一個石碑頌揚?“西粵僧”又是誰?如果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前朝和尚,那麼他來此“掛錫”(禪林用語,現特指禪僧至修行道場之住宿)又有什麼好記載的?據《正說明朝十六帝》記載:朱允炆,洪武十年(1377)十二月五日生。選擇“十二月初五”刻石,會不會是為了隱諱地紀念他?又《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建文帝“剃度出亡,僑居西粵,其中兩入荊楚”,然不成這塊碑刻上提到的“西粵僧”就是指的建文帝朱允炆?

依據一大堆卻不知真假,朱允炆曾經在湖南新田避過難?

離開大碑往山裡走四五里遠,就是傳說中“西粵僧”曾經修行的地方——大窩寺。遍地的斷垣殘碑、石礎石墩以及巖壁上多處摩崖石刻,似乎在告訴人們,當年這裡曾是一處暮鼓晨鐘、梵音嫋嫋的禪院。撥開灌木仍可見危崖邊的石龕下裂開一道縫穴,穴口擺著一個石槽,像是在等待流“米”出來;巖邊溶洞泉水清澈,常年不盈不涸,若要取用,必伏而用勺舀方可。在“流米洞”上方鑿有“濬靈天一”四個大字的摩崖石刻。地面碎石上有些雕刻殘字,透過拼湊和當地老人回憶,這是一副楹聯,大意為“行善者殃,乃祖宗之餘殃,殃盡必昌;行惡者德,乃祖宗之餘德,德盡則滅。橫批:善惡有報”。與“濬靈天一”聯絡起來,西粵僧“前生”身份似乎非常符合建文帝的特徵。

依據一大堆卻不知真假,朱允炆曾經在湖南新田避過難?

離武當山約8 裡遠的洞心村,有一座龍池寺,圍繞它還有8 座寺廟,規模龐大。在龍池寺遺址還發現了《小行德祖梅等師亡代立之記序》碑,碑文明確記載該寺“曰龍池”,有“自大明皇朝先師藏此悟真”“剃本靖為備燕師”“不希燕天豈復”等語。“龍池寺”的名稱,“大明皇朝先師”的身份,再聯想到明成祖的軍隊稱“燕師”,建文帝在此隱居修行的情形躍然碑上。至於龍池寺旁的景仙寺,據縣誌記載,建於明永樂五年,該寺門首飾牛頭,且“仙”與“先”同音,似與建文帝一道流亡的牛景先有某種關聯。而且,龍池寺和景仙寺還留下了大量明代柱礎。這些柱礎數量眾多,散落在外的就有40多個,還有不少被埋的、搬入居民家裡的;其形狀多樣,有鼓形、瘦腰形、六角形、下方上圓形、寶塔形等10 多種。有專家表示,“在明代,新田這個地處邊遠、人煙稀少、社會經濟極不發達之地,出現高規格、高藝術水平的柱礎群,是難以想象的”。

依據一大堆卻不知真假,朱允炆曾經在湖南新田避過難?

新田文物所有兩件“鎮館之寶”,均系國家級文物:一件是麻布織造的工筆彩繪道教人物長卷,長11。37米,寬0。4 米,畫中34個神仙各有千秋。其中,33 位道教神仙人物得到確認,唯獨第七組無人能識。該幅畫畫著一位兇猛大漢和一條被鎖住的蛟龍。大漢左手高舉玉璽過額,右手食指高蹺指著玉璽,雙眼惡狠狠地怒視被鎖住的蛟龍;左邊一根大柱上,一條鐵鎖鏈繞柱而下鎖著一條龍,龍抬頭以憤怒而又無可奈何的眼神盯著大漢高舉的玉璽。一件是從武當山下石古寨村徵集上來的象牙朝笏,手持部分雖燒掉了一角,但紋路清晰、光澤丰韻。這個朝笏,據說是祖輩得自一位武當山老僧之手。上朝用笏板,自明朝而止,且所用材料很有規矩,皇帝用的是玉板,太子親王一級才用象牙板,其他大臣用檀木板或竹板。朝笏和玉璽,都是與政治密切相關的東西。那幅畫,似乎就講述了明成祖朱棣奪了皇位,而原來的真龍天子建文帝被鎖困且憤怒無奈的故事。

依據一大堆卻不知真假,朱允炆曾經在湖南新田避過難?

在新田縣駱銘孫村的老人口中還流傳著“村裡一婦人哺育過太子”“一個落難皇帝流落到新田”的故事——當年,朱元璋的長孫夭折後,可急壞了馬皇后。找來方士詢問,被告知如再得一子需“獨乳人”奶喂可保無虞。所以,朱允炆一來到世上,皇室便多方尋覓獨乳婦人來哺乳朱允炆。等尋到新田駱銘孫村時,果有一獨乳婦人,名為鄧三姑,又剛生駱姓一小兒叫駱寄保。官吏便帶其與駱寄保一起到京,與新生太子一併哺之。朱允炆落難後,自然會想到關愛他的奶媽和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駱寄保。駱寄保也會主動幫其躲避,於是舉家遷往新田武當山幫其隱匿。在《駱氏族譜》中,也記載了駱銘孫村祖先駱寄保父子與明太祖朱元璋的有關資料:駱寄保之父以誠公,明洪武戊申年(1368)任指揮千戶侯,隨明太祖征戰而亡。其後人駱安定、駱運昌等在明代歷任錦衣衛百戶、錦衣衛都指揮使和兩任錦衣總憲(左都督掌衛士提督)。

依據一大堆卻不知真假,朱允炆曾經在湖南新田避過難?

根據族譜上記載的時間推算,建文帝朱允炆出生時,駱寄保的母親鄧氏26 歲,駱寄保的弟弟4 歲。從時間、空間以及駱家與朱家王朝的關係來看,駱寄保的母親撫養過建文帝的傳說,並非無稽之談。而且現在的駱銘孫村前門樓還懸掛著一塊由萬曆皇帝題寫的“錦衣總憲”的鎏金匾,皇帝不僅給題了匾額,還賜建一座“銅柱鐵瓦金鑲邊,玉砌欄杆珍珠頂”的門樓。儘管有以上實物和傳說,建文帝究竟有沒有避難新田,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