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南懷瑾老師:忍他讓他不要理他,待幾年你且看他(智慧和精華)

作者:由 龍行天下話歷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28

忍他讓他再過幾年

中國的詩,不但是出家人的詩,在家人的詩也往往帶些佛法。因為

凡是詩詞之學,照佛學來講,都有一點慧業種性

,悲嘆無常,感嘆世間一切靠不住。失戀了,是愛情的無常,所以有《茶花女》、《紅樓夢》等名著。寒山大師的詩,在悲歡無常方面特別多,走的是小乘路線。

我們只看到他的詩美,沒有看到他的“行”,我幫你們找出來: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這就是寒山、拾得的了不起。

南懷瑾老師:忍他讓他不要理他,待幾年你且看他(智慧和精華)

寒山雲:“還有什麼訣可以躲得?”拾得就用彌勒菩薩偈回答:

老拙穿破襖

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

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

隨它自幹了

我也省力氣

他也無煩惱

者樣波羅密

便是妙中寶

若知者訊息

何愁道不了

寒山的行持,雖說是小乘的風範,我們做得到嗎?所以只有頂禮膜拜的份。

——《如何修正佛法》

南懷瑾老師:忍他讓他不要理他,待幾年你且看他(智慧和精華)

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其實,要學佛修道很簡單——除我相,只要除我相就可以入清淨覺;不除我相,就不能入清淨覺海。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接下來佛對大乘菩薩說,假如已經證得了我本來空,人家怎麼罵你、侮辱你都無所謂。其實,對修行人來說,人家罵你,侮辱你,折磨你,那是幫助你早點消滅罪業,早點清淨,早點成道,應該感謝他。

各位看看“寒山拾得問對”,好得很!“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接下來還有一段:“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哈!這就是我空,這才是無我。

“有我說法,我未斷故”。如果講經說法,還覺得我在說法,我是善知識,我在度眾生,那就是我相未斷。“眾生壽命,亦復如是。”眾生相、壽者相也是同理,不用多說了。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憫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佛又進一步為菩薩們說,不是為我們說,我們還沒有資格。佛說其實只要“無我”就可以成道了,但是,我講了一句“無我”,末世眾生聽到“無我”,就死死抓住一個“無我”,這本來是治病的藥方,但是,眾生抓住這味藥拚命吃,這又變成病了。

所以,在“金剛經”上說:“我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南懷瑾老師:忍他讓他不要理他,待幾年你且看他(智慧和精華)

佛說我所說的法如過河的工具,利用竹筏過河,上了岸,竹筏就不用了,就可以丟掉。可是,眾生往往上了岸以後,還把船揹著走,這不是瘋子是什麼?我們不學佛還好,一學佛以後,什麼八識羅!什麼密法羅!越抓越多,越抓越緊,是故名為可憐憫者,所以說眾生真是可憐啊!不要以為不學佛可憐,學佛以後更可憐啊!

“雖勤精進,增益諸病。”這話說得很嚴重,我們學佛本來是為了治病,結果,眾生死死抓住藥方,把病情加重了,還多生出其他病來,你說可憐不可憐?“是故不能入清淨覺”,是故不能成道。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

佛說末世的眾生去除不了四相,四相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其實,這四相就是一相——“我相”。

“以如來解及所行處”,即使佛經可以倒背如流,佛學的理論與見解都清楚,而且依照佛所說的方法修行,守戒修定做功夫叫作依教奉行。

“為自修行,終不成就。”這很嚴重哦!這話可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假如是我說的,有九個頭都給人家打破了,這簡直是魔說嘛!照著佛說的去做還錯了,為什麼呢?著相,著什麼相?執著法相。

——《圓覺經略說》

南懷瑾老師:忍他讓他不要理他,待幾年你且看他(智慧和精華)

菩薩道的忍辱是有形象的,痛苦是痛苦,煩惱是煩惱;能夠把煩惱、痛苦觀空而轉化了,就是道德的行為,是心理上的心性,這才是菩薩的功德。

因此我們學佛的人注意!別人態度不好,或一句話不中聽,馬上起計較心,乃至起嗔恨心,你所有的工夫、修道,都垮掉了。

青年同學們注意,不要聽了講忍辱,就萬事不做,自以為那是忍辱;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修菩薩道的基本精神。菩薩是積極的,不管自我,只做利他的事,而入世利他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煩惱的。

要處處犧牲自我,必須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真正大乘道的忍辱精神。

——《金剛經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