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吃貨小史系列之大快朵頤

作者:由 使用者9206932558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08

大快朵頤什麼意思

編輯推薦:

本文是吃貨小史系列的第一篇,這個系列是一個介紹中華美食在歷史中發展歷程的小集。是歷史和美食的混合產物,

在歷史中尋找美食的起源,在美食中尋找歷史的遺蹟。

小編希望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美食感受。

文:

洛陽鏟

吃貨小史系列之大快朵頤

題圖

中國,絕對是吃貨心目中的天朝。

翻開天朝的古籍,關於吃的記載比比皆是,食物、餐具、餐桌禮儀、烹飪方法、特色菜譜等等,包羅永珍。

天朝人士的吃,絕非“民以食為天”所能概括;亦無需“食色,性也”予以提升。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而天朝人卻在不經意的輕鬆心態下將烹小鮮演繹出如治大國般的精彩。

吃,首先要有被吃的物件。吃貨的歷史,也是食物的歷史、烹飪的歷史和吃貨理論的發展史。說到這點上,我們就要了解下古老吃貨們有哪些吃食。

北京猿人、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安徽和縣人、湖北鄖縣人、南京湯山人、山東沂源人等是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直立人,從他們生活遺址發掘出的石器來看,用於打獵的武器比較多。

可見,這批遠古的吃貨吃野味比較多,不過在那個年代,是把野味當晚餐,還是被野味當成夜宵,這是個令雙方都有點頭大的問題。

吃貨小史系列之大快朵頤

原始社會狩獵具有很高的風險性

距今2。4—1。6萬年的下川文化遺址中,有3件粗砂岩磨製成的圓盤形研磨盤。這種器物難道是用來做肉鬆的?顯然不是。做肉鬆需要在火烤的盤子上進行,石盤是經不起這般折騰的。這是用於穀類種子脫殼的工具——原始的小型石磨。

天天吃肉的代價太高,而遍地的植物種子也能填肚子

,反正原始人不用朝九晚五打卡上班,有的是時間採集免費的食材。經過脫殼、研磨、烤熟後,大家聚在一起,嘎吱、嘎吱,嚼得滿口噴香。

在周口店的原始人洞穴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朴樹果實的化石,還有鹿的骨頭,有可能是周口店人吃過的食物;但也不排除其他動物帶進來的可能。因此,面對考古現場的一堆石器和骨頭,想要搞清楚這些早期吃貨吃過些什麼,是十分困難的。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吃過的東西種類之多,遠遠超出現代人的想象。

吃貨小史系列之大快朵頤

原始社會生活場景想象圖

這種純粹靠天地恩賜的歲月也許並未持續太久。非轉基因綠色天然無公害的食材實在是太養人了,吃貨數量開始劇增。《白虎通》說:“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農其人是否存在,不好說,但他絕對是後世吃貨崇拜的偶像。

從此,吃貨們開始了自食其力的農耕、養殖時代,

當然,采采野菜、打打野兔這種老本行也不能荒廢。

以現代吃貨的眼光來看,進入農耕時代後,

古代吃貨的食物獲取量是有所增加並趨相對穩定的,但食物品種卻是大大減少了。

然而,這有什麼辦法?給你一個選擇題,看看你怎麼選:

選項A:月頭到月尾,食物每天不重複,但每天只能吃一頓;

選項B:每天吃兩頓,但只有米飯、饅頭、小米粥這三樣輪換。

吃貨小史系列之大快朵頤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畫像磚

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經有了不少食物名稱:麥、稻、粟、米、黍、杏、豕、肉、牛、羊、兔、豚、雞、犬等,至於虎、象、熊、鹿、狐、雀、鳧、猱、麇等現在的保護動物是否也被殷商吃貨們掃過?那是肯定的,後世尚有“魚與熊掌”的選擇,殷商吃貨烤根象排、燉鍋子虎肉應該不在話下。咱們瞧瞧他們留下來的個大腹鼓的餐具、炊具,就可想見裡面裝的肉塊有多大!不像現在,餐桌上四條腿的就豬羊牛,吃點驢肉火燒,保定人被其他地方的人罵個半死。偶爾來頓狗肉、龍虎鬥,還得提防餐桌上有沒有動物保護組織的耳目。至於其他野味,想都不要想,吃一頓野味,絕對友情贈送幾年牢飯!

也正是前面的吃貨太能吃,吃得空前絕後,所以,許多物種,後世的吃貨連看的機會都沒有。

吃貨小史系列之大快朵頤

商代的小型食具都能裝不少食物,像司母戊鼎一類的大傢伙,可裝得下一頭小牛

《尚書·洪範》說:“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說白了就是君主八大政事中,讓老百姓有飯吃,是首當其要的事情。這是武王伐紂奪取政權後,紂王的叔叔箕子為武王提出的施政綱領之一。商周時期的老百姓吃得怎麼樣,古籍沒有詳細的記載。但王公貴族則表現為十足的吃貨,《尚書·洪範》又說:“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闢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兇於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僣忒。”也就是說,箕子認為做天子,就要樹立威勢。怎麼表現呢?天子要作威作福、享用珍貴的美食;臣子要想這麼做,則於國於家就是禍害,老百姓要有這種念頭,那就是良心大大的壞了。箕子跟周武王說這些,顯然沒安好心。果然,說完沒多久,他就跑到朝鮮半島另立山頭了。

在《尚書》中,八方諸侯向天子朝貢的食物種類還是蠻豐富的,“海物惟錯”、“萊夷作牧”、“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淮夷蠙珠暨魚”、“厥包桔柚”、“九江納錫大龜”(《尚書·禹貢》)。這一大堆都是些啥呢?有渤海一帶的各種海產、萊山少數民族放牧的牲畜,黃海、泰山山地出產的五彩長尾山雞、淮河的蚌類和魚類、南海一帶的橘子和柚子,還有長江的龜鱉。當然,作為主食的稻、粟、米、黍、椒等則由周邊諸侯國按季輸送。山林澤地更是天子專屬的狩獵場,天上地下,可謂應有盡有。對於如此豐富的食材,位於帝國中心的大吃貨們怎能不心花怒放呢?

吃貨小史系列之大快朵頤

黍原來就是黃米,今天的人們用來煮雜糧粥

商周的吃貨們不僅吃得高貴不凡,而且把吃的動作與吃到的東西作為卦象,對占卜結果進行象徵性解讀。

《周易·噬嗑》:“頤中有物曰噬嗑”

,因為腮幫子裡有東西,所以需要咬合吞噬,這說的就是吃的動作。

《噬嗑》:“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咬食肥肉時,鼻子都陷到肉裡去了,但沒有災難。喜歡手持整隻大蹄膀啃著吃的吃貨朋友,一定也有這樣的經歷。這裡說的是吃相。由此可見商周吃貨吃肉喜歡大塊吃,而且可能煮的不夠爛,用牙大口撕咬的時候有點費勁,專心致志搏鬥時,連自己的鼻子陷進了肉裡都沒察覺,以至弄得鼻子油光鋥亮。卦象認為這種吃相雖然不雅,但不會帶來災難。可見在當時“噬膚滅鼻”是很普遍的吃相,所以見怪不怪。

《噬嗑》:“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咬嚼肉乾,結果這肉乾變質敗壞出現了毒素,碰到這種事,只是有少許過錯,不會有太大的罪過。那時既無冰櫃,又無真空袋,肉乾時間長了肯定會變質。吃貨只顧吃,也不聞聞味道,難道又是鼻子頂在肉乾上壓住了鼻孔,所以聞不出味來?

吃貨小史系列之大快朵頤

像這樣吃肉,很容易“噬膚滅鼻”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咬嚼帶骨頭的肉乾,從裡面吃出了金屬箭頭,如果能刻苦堅持,就是很吉利的。從這則卦辭中,我們不難發現那個時候食用獵物還是比較多的,打獵的人很粗心,把箭桿拔了出來,金屬箭頭卻還留在獸肉裡。吃出個箭頭為什麼是“利艱貞”呢?是感受到食物來之不易,所以要學會刻苦堅持?這樣解釋雖非有悖邏輯,但總覺牽強,缺乏情景感。

在我看來應該這樣理解比較合理:大口咬肉乾時把肉乾裡的箭頭也吃進嘴裡,箭頭劃傷了口腔或別了牙,這時不應停止吃肉,而是要忍痛堅持把肉吃完。這應該算是吃貨的一種風度,有這種風度且能“刻苦堅持”吃完的人,才能得到老天的垂佑。

對於吃貨而言,吃是多麼地神聖,多麼地具有儀式感!吃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小插曲。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意思和“九四”差不離,就不再囉嗦了。

《周易》中還有一卦也和吃有關,那就是以腮幫子命名的《頤》,卦二十七。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與其看別人大嚼腮幫子,不如自己去把嘴巴塞滿。這句對吃貨的諄諄教導,說的實在是太精闢了!如今一些吃貨喜歡在圈子裡曬自己在館子裡點的美食,分享自己大快朵頤的快樂。其實,這在吃貨的世界裡,是很殘忍的做法,也許看的人正飢腸轆轆在單位里加班呢!周代的吃貨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提出了“自求口實”的理念。吃在自己嘴裡才是王道,其他都是浮雲。

《頤》:“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朵,這裡是動詞“鼓動”的意思,“朵頤”者,鼓動腮幫子大口大嚼、吃得酣暢淋漓也。這句卦象的意思是:你捨棄自己的長生養身之道,跑到我這裡來,看我大吃大喝,這是很危險的事啊。

盤中之物,豈容他人覬覦,這才是吃貨的真性情!

【作者介紹】

洛陽鏟,

著名作家,歷史學家,知名歷史專欄評論員。

酷愛書法、繪畫、美食;

喜歡從故紙堆裡,翻尋隱藏在歷史大幕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