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割青麥當工藝品,有錯的到底是誰?

作者:由 熱情小魚U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19

本意裝飾怎麼樣

買賣青麥事件,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那這件事本身有錯麼?錯又在誰呢?

割青麥當工藝品,有錯的到底是誰?

割青麥當工藝品,有錯的到底是誰?

割青麥當工藝品,有錯的到底是誰?

從農民角度來看

農民種植麥子等農作物,無非是保證自己和家人有得吃,吃得飽。那吃飽之後呢?正所謂溫飽,溫飽。吃飽之後就不用考慮怎麼樣穿暖,住好了麼?為什麼現在衣服,房子等東西越來越貴,不就是人們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麼。難道農民就只能守著自己的農作物,不考慮其他的麼。誰人都知道現在農村,特別是個體農戶,本身種植農作物產生的經濟價值就非常有限,這也是農村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的原因。所以,農民用農作物換取更多的錢,以追求更好,更豐富的生活,無可厚非。況且這麥子本身就是農民自己種的,他們有權利進行任何形式的收割和買賣。某些網友大可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指點點。

若是談起浪費糧食,我想沒有誰比農民更知道小麥從播種到收穫之中的艱辛了,糧食都是他們辛辛苦苦地勞動成果,每一粒中都有他們的汗水,他們又怎麼浪費糧食呢。

割青麥當工藝品,有錯的到底是誰?

割青麥當工藝品,有錯的到底是誰?

比起好多人體會到的辛苦僅來自於書本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怕是要真切得多。筆者小時候也有幸跟著大人一起,在稻穀和小麥收完之後,去田間,土裡拾撿那些散落的穗兒頭,很累,但也很有再收穫的喜悅。現在糧食產量高了,好多人不願再去撿那些滴點零頭了,因為他們可以用這些時間去創造更多的價值。現在還在農村的大姨還保持著,撿稻穗兒的習慣,雖然大多數是用來餵了雞鴨了。文字可以騙人,輿論可以誤導人,但是真實的體會只有農民自己知道。

終究其本質,農民以種糧賣糧為生,物價飛漲的時候,糧食卻沒見漲什麼。有些人也許會疑惑,明明自己的買到的大米和麵粉也漲價了不少啊。但是事實上,從農民手裡面賣出去的稻穀,玉米,小麥等,10年前一元一斤,當今還是一元一斤。有工藝品公司來收購青麥,把它們製成獎品,飾品,價格比成熟了的高了幾倍,誰會不樂意賣呢?不管怎麼賣,能為農民帶來更高的收益,改善農民的生活,農民都會樂意接受的。

割青麥當工藝品,有錯的到底是誰?

割青麥當工藝品,有錯的到底是誰?

割青麥當工藝品,有錯的到底是誰?

從某些網友角度來看

一方面認為能為農民帶來更多的收益,出發點是好的;另一方面又認為這是浪費糧食,不可取。說實話這完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況且說到浪費糧食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想想自己每天倒掉了多少飯菜。與其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東西,給你們就這樣倒掉了,還不如讓他們去多換點錢呢,說不定做成裝飾品還能儲存更久。

又有人講到,糧食自古以來都是為了解決溫飽的,只應該用來食用,不應該做其他用途。首先,溫飽本身就是溫和飽兩個概念,糧食本意上來講,只能解決飽的問題,跟溫真不搭邊,正所謂難道你吃飽了就不會冷了麼?所以溫還是需要更多的糧食,去換取更多的東西,才能做到保溫和活好。那麼農民以現有的糧食就能換取更多的錢,更多的東西有什麼不可呢?

還有人說這是一種歪風邪氣,應該及時制止,要不然以後不光是小麥,連稻穀,玉米等之類的都會被浪費。終其原因,這是對糧食的誤解,認為糧食只能人吃了,才不能算浪費。事實上,糧食也是經濟作物的一種,能為農民提供經濟價值就是好的。試問,誰會自己都吃不飽的時候把糧食就賣出去呢?相信給再多錢也沒有人同意吧。如今好多小麥,玉米等都被加工成飼料,以提現更多的價值,怎麼沒有人說是浪費糧食呢?做成工藝品,更加提升價值,反而被說成浪費糧食了。

寫在最後

1.“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比那些站在道德高點的網友更有體會。以糧食換取更多的收益,創造更好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錯。

2。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浪費可能更多的是指那些明明只能吃半碗飯,卻偏要盛滿滿一碗,最後倒掉半碗的行為吧。

3.筆者認為此次事件並沒有誰有明顯的過錯,反而因為輿論的誤導,把事情越放越大,方向也越帶越偏,所以網路人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明辨是非,不趨之若鶩,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