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芳華

作者:由 坐井觀天象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06-21

缽盂怎麼讀音是什麼意思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芳華

倆倆相忘

倆倆相忘

辛曉琪;領悟

拈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變換,到頭來輸贏有何妨。

日與月互消長,富與貴難久長,今早的容顏老於昨晚。

眉間放一字寬,看一段人間風光,誰不是把悲喜在嘗。

海連天走不完,恩怨難計算,昨日非今日該忘。

浪滔滔人渺渺青春鳥飛去了,縱然是千古風流浪裡搖。

風蕭蕭人渺渺快意刀山中草,愛恨的百般滋味隨風搖。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芳華

今天,電臺裡傳來了這樣一首歌,愛恨情仇、世事變幻換著辛曉琪天籟的聲音而演繹的淋漓盡致,記得這首歌是1994年版《倚天屠龍記》的片尾曲之一,叫《倆倆相忘》,而這首歌的作詞人厲曼婷也是非常的牛,雖然是個女詞人,但僅廖廖百字,就將江湖、俠義、哲理、情愛寫盡,有著鮮明的風格與古典飄逸的獨特美感。其豪邁程度不亞於稼軒、東坡之前人了。

而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也曾寫道: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今日容顏,老於昨日。古往今來,盡須如此,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詞中所表達的道理與境界極為相似,嘆人生之苦短,笑意恩仇、快意江湖,灑脫於人世間才是樂事。由厲曼婷我突然想到了武俠小說裡的一個人,梁羽生先生寫的《雲海玉弓緣》裡的厲勝男,因為這是我看過的第一本武俠小說,所以印象特別的深,厲勝男對金世遺情有獨鍾而不能自拔,西門牧野命令她必須殺死金世遺。但她怎麼可能殺他呢?為了保住金世遺,她使出了一招能致敵於死地的天魔解體大法。但這武功很邪門,使用這招的人也終將經脈盡斷而死,這是同歸於盡的絕招。當厲勝男使出了這招殺死了西門牧野後,最終在與金世遺成親的當晚死在了他的懷中。真是令人唏噓不已,也算得是個情深意重的奇女子了。

今天我不是講武俠的,我只是由這首《倆倆相忘》而想起了這些相關聯的記憶。其實我想講的是“拈朵微笑的花”,即“拈花微笑”的故事。世人常說心心相印,即是從此而來。

西方靈山,七彩光華轉動,絢麗無比,一眾大梵天王捧金色菠蘿花獻佛,並請佛說法。釋迦牟尼佛,寶相安詳,卻一言不發,只是拈起一朵金婆羅花遍示大眾。一眾梵王與天人、伽藍面面相覷,都不能理解佛祖的意思,坐在蓮花座前方的一金色頭陀老者突然破顏而笑。當然不是大笑,而是咧嘴微微一笑,他就是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就是那個號稱頭陀第一的大修行者。於是,釋迦牟尼佛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簡而言之是這樣的: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芳華

佛陀於是把自己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給了迦葉。這就是禪宗史上著名的“拈花一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而咱們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尊奉為禪宗第一代祖師。而後來傳法東土震旦(中國)的達摩則被中華禪宗奉為初祖。從而演繹出了一花開五葉的禪宗傳奇,而讓那個目不識丁的樵夫惠能成為了禪宗六祖,還搗鼓出咱們中華禪宗自己的經典《六祖法寶壇經》。在禪宗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家不要以為這個“修治身心、捨棄貪慾”第一的迦葉本就無貪慾,其實在他未出家之前還有段浪漫美妙的愛情故事呢。他曾給他的妻子妙賢寫過這樣的承諾:我不和你結夫妻的緣,

但我與你允同修梵行的諾。我若得遇明師,必記掛你還在紅塵漂泊。我若得度,必來度你。

他們是真正志同道合的伴侶,這就是修行者的浪漫。

禪宗講究心心相印,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有這樣類似的事發生呢,很有默契的朋友或情侶之間,只需要一個動作或一個表情就能知道對方的想法,這就是心心相印的一種,當然“佛祖拈花、迦葉微笑”這樣的心心相印的境界要高很多了,那其中的微妙究竟是什麼呢?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芳華

釋迦牟尼在靈山對迦葉所傳示的是一種不垢不汙、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東西——真如妙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萬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也是後來在中華佛學中流傳最深遠、影響力最大的禪宗的初始。

在普遍的世俗觀念中,家族的傳承需要香火的延續,是透過血脈相傳,而在修行者的思維中,思想也是需要傳承的,這就是法脈的傳承。為了能使教法更好的一代一代的薪火相傳,佛陀親自選擇了一個他認為能傳承他法脈的修行者,摩訶迦葉是佛陀的上首大弟子,其威望者在眾人的心目中本來也是最高的。拈花一笑,其實只是一個禪機而已,誰能明白佛陀要傳遞的訊息和心法。就能順利地將佛陀度人的事業傳承下去。橫渠先生張載有一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其中的“為往聖繼絕學”說的就是法脈的傳承。佛家修行講究“悟”,真如本性可悟不可修。只有悟到了,才算是有智慧的。佛陀拈花,是要眾弟子們去悟。同時,也是用這種方式,傳遞將來眾生的一種修行方式。就是人們都需要在悟中去修。“拈花一笑”不僅僅只是傳遞佛陀的衣缽,而是告訴今後的人們怎麼去依照佛法修行。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芳華

同樣,在滾滾紅塵的芸芸眾生裡,人生短短几十年,得一知己,彼此默契,凡事皆能心領而神會的話,一定可以得心應手,無往不利。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常被那種生死不渝、互相信賴、默契無間的友情、親情而感動。那種默契與信賴非語言文字所能描述;那種刻骨銘心的感受與體驗,亦非文字所能形容。誠如佛陀所說的那樣:不可說,一說就錯。因為那種心境和感受是語言及文字所無法精確描述得了的。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唯有同等經歷的人方能體會。打個不算太恰當的比喻,就像做父母的容易知道孩子們的需要,而孩子們卻很難理解父母的苦心;就像李白在《將進酒》裡寫的那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聖賢寂寞是因為懂得他們的人太少,能與他們心心相印的更是少之又少。唯有體驗相等的人,只要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就表達出全部的感受,完成了彼此的溝通,有發射方,有接收方,彼此同頻,這便稱為“以心印心”。

這就是大詩人李商隱在詩中所描述的那樣: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禪者的悟境,雖不是人人可得而經驗的,人與人之間,乃至人與眾生之間,由大而小,由著而微,總會有若干相通、相共、相同的事情和經驗狀況吧?所謂同舟共濟,我們同居地球、同吸空氣、同飲食、同取暖、同求生、同畏死,算一算,相同的地方太多了。正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芳華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一個是明明白白的在拈花,一個是會心地微笑,眾生看到的是表象,又有多少人透過這種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呢?說無秘密,只有心心相印方知;說有秘密,拈花之人看似並無傳授什麼。此是禪宗傳心法門的一種大機鋒和大用處,確非局外人所知,因為拈花是心要拈花,微笑是心自微笑。花非花,笑非笑,是名花與笑罷了。

南師懷謹有偈曰:禪自拈花一笑來,靈山花蕊滿靈臺;如何淨土華嚴界,又道花開見佛回。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芳華,不執著、不妄想、無分別,閱盡世間繁華,得人生大自在。

拈朵微笑的花,看一段人世芳華

名詞釋注:頭陀第一:意為“修治身心、捨棄貪慾”第一的人,即修無執著行的第一人。

迦葉尊者:摩訶迦葉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葉”字讀音為“攝”音。

喜歡的小夥伴們請舉起你們高貴的小手來收藏、關注哦!歡迎小夥伴們一起來討論交流。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也歡迎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