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禮的源頭是敬畏,《論語》裡,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作者:由 正本王中華說傳統文化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21

使民易之的易是什麼意思

(歡迎關注轉發,帶您共同學習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正能量,拯救日益衰落的世道人心,喚醒社會道德底線教育和社會公眾誠信,學習永遠在路上,眾人拾柴火焰高。)

禮的源頭是敬畏,《論語》裡,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家庭,如果領導層重視聖賢教育、禮儀、孝道 ,那麼百姓、員工、家庭成員都好管理。那麼我們如何做一個“知禮懂禮”的人?

禮的源頭是敬畏,《論語》裡,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孝經》裡孔老夫子說“禮者,敬而已矣!”可見,禮的本質就是敬,敬的本質又是謙德,謙德是人生第一德,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只要我們有謙德,對身邊的人事物都能以恭敬心對待,我們就是有禮之人,這也是行為作用於反作用的原理,深信因果;如果沒有底線,不懂廉恥,否則就是一個無禮之人。

禮的源頭是敬畏,《論語》裡,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禮的源頭是祭祀儀式的敬畏

孔子在這裡說的是為政之道。統治者注重禮儀,懂得謙德,懂感恩,懂孝道,百姓就好管理了。國家管理、單位管理、企業管理,包括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道理都是一樣的。

“禮”是規則,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正常,需要規則意識。無規矩不成方圓。孔子在《孝經》中明確了禮的本質,是敬。“禮者,敬而已矣。”敬人者,人恆敬之。管理者禮敬百姓,百姓同樣對管理者報以禮敬。

禮的源頭是敬畏,《論語》裡,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提到管理,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規章、制度、條例等管理手段。這裡說的管理是樹榜樣,作引領。管理者希望被管理者成為什麼樣子,自己首先成為什麼樣子。這是原件與影印件的關係體現。

《大學》裡說:“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在上位的人能夠敬重年老的人,老百姓的孝道就興起了。在上位的人敬重長輩,百姓的悌道就興起了。在上位的人體恤孤寡,百姓就知道關愛弱者。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是成本最低也最有效的管理。

禮的源頭是敬畏,《論語》裡,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當然,榜樣不同,導致的結果不一樣,上行下效,歷來如此。“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有什麼樣的管理者,就有什麼樣的人民,身教者從。假如管理者說的和做的不一樣,人民就不服從,言教者訟。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感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感化,前提都是管理者和教育者自己先做到。

禮的源頭是敬畏,《論語》裡,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中國人法天象地以成行為規範,然後有了社會秩序。

禮,發乎於仁心,這是人人本有的,也是天性,不學國學,不自知也。所以孔子批評那些只注重禮節、形式的人“人而不仁,如禮何?”你不懂開發自己的仁心和天性,只研究表面有啥用?那麼,如何開發仁心和天性呢?只有學習聖賢教育,向古聖先賢學習中華智慧,多讀聖賢書,避免幹缺德事。

禮的源頭是敬畏,《論語》裡,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禮,本質是界限。每個生命都有一個無形的界限。相處中的越界或者被越界,會製造控制與坍塌,這是苦的根源。

禮,修的是尊重。知禮的人,會在不同的社會角色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自尊與尊重。

當社會失去文化,特別是聖賢教育文化,就會禮崩樂壞,比如家裡,夫妻之間、親子之間會因為不懂的尊重,而相互打壓、糾纏、掌控,活不出愛與幸福。表現在孩子身上則是人格的自卑或叛逆,一些人找不到根本原因,就說出所謂的青春期、逆反期來勉強解釋。《論語》裡說的“不易使也”!就是他不聽你的,也使不動,因為“上不好禮”。

禮的源頭是敬畏,《論語》裡,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太極也是中華國粹,也是孝道和禮文明

孝道是人間第一道,謙德是人生第一德,感恩是做人第一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真與你無關?你還要觀望多久?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文字內容為正本傳統文化集體智慧)

(編作者:王中華,雲南民族文化發展基金會紅色文化研究會 會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踐行者,雲南正本傳統文化教師,正本養生太極道教練,博鰲儒商精英人物,昆明正義牌坊《正義》名稱策劃者)

歡迎關注轉發,帶您共同學習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正能量,學習永遠在路上。

說得真好,送給朋友們一起品味吧!

請您轉發分享本文,弘揚中華智慧,指引更多人精進修行!法佈施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