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東西問·解碼兔年|劉曉峰:東亞文化圈如何過新年?

作者:由 中國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2-05

動也文化怎樣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東亞文化圈如何過新年?

作者 劉曉峰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東西問·解碼兔年|劉曉峰:東亞文化圈如何過新年?

只要擁有365天一個週年的認識,人類自然會逐漸形成迎接新年的文化傳統。

不同民族擁有不同文化,其迎接新年選擇的時間點和文化習俗各自不同。在古代東亞地區,中國是最大的文化發源地,源自中國的時間文化擁有不可替代的權威性。當中國古代曆法的影響進入東亞周邊,中國種種辭舊迎新的年俗自然也影響到周邊地區。所以,歷史上相當長一段時期,東亞地區擁有很多相通或非常接近的新年習俗。同時,又因東亞各國與中國關係有遠近之別,所受影響各自不同。

年是一歲之首。是年之始、月之始、日之始。正如中國《忙年歌》中所唱,“二十四,掃房子”,為了面目一新迎接新的開始,一場大掃除非常必要。在古代東亞,新年之前都有大掃除。忙年在東亞是普遍存在的年俗。《安南風俗冊》就記載越南過年:“臘月中旬,四民遠行陸續回貫,制辦衣服,灑掃園堂,拂拭器皿,要事整潔……近除夕……棄舊灶於淨處,易以新灶”。日本、朝鮮半島和古代琉球,也都有忙年的習俗。

東西問·解碼兔年|劉曉峰:東亞文化圈如何過新年?

日本橫濱中華街掛起龍形燈籠迎接中國農曆春節。呂少威 攝

掃除房間還包括趕走家裡不乾淨的東西,這就是古代驅鬼逐疫的儺儀。用儺驅除髒邪厲鬼。通常認為驅儺在中國周代就有,《周禮·夏官·方相氏》雲:“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以索室驅疫。”到漢代宮中行儺,則已經發展到方相氏率十二神及一百二十名“侲子”驅逐虎、魅、不祥等凶神(《後漢書·禮儀志》)。

日本成書於十世紀的《延喜式》記載,承擔驅儺人物的陰陽寮要在十二月晦日黃昏,由官人率領驅儺的齋郎隊伍等候在宮門外,入夜入宮中驅儺。追儺中使用弓矢。弓用桃弓,矢為蒲葦之矢。這和中國的驅儺非常接近,明顯受到中國的影響。

中國古代的歲時曆法以干支紀年。在韓國,有一種占卜方法就根源於中國古代的干支文化。這是從正月元旦算起的卜年方法:從正月一日算起,把後面的十二天按地支的屬相分為有毛日和無毛日。按照這一分法,子日的鼠、丑日的牛、寅日的虎、卯日的兔、午日的馬、未日的羊、申日的猴、酉日的雞、戌日的犬、亥日的豬都是有毛日,辰日的龍和巳日的蛇是無毛日。

如果元旦那天趕上有毛日,會是豐收年,如果趕上無毛日,就會是歉收年。新年後出現的第一個鼠日稱上子日,農民們要到田裡點火燒田;第一個牛日子稱上丑日,本是農閒世界,但因為這個日子是牛日子,要多喂老牛一點黃豆,因為馬上又要用牛幫人幹活了;上寅日人們儘量少出門,特別是年輕的姑娘,如果這一天在別人家大小便,會給那家人招來虎患,這些習俗後來隨著老虎越來越少也慢慢變淡了;卯是生,因此上卯日在韓國是一個祈禱長壽非常有效的日子。

東西問·解碼兔年|劉曉峰:東亞文化圈如何過新年?

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商場內具有中國元素的春節裝飾。趙勝玉 攝

日本人的正月也有干支文化形成的正月節俗。日本正月有子日之宴,又有子日之遊,這些據說都來自中國的古俗,可對於我們中國人自己,反而非常陌生。日本古代正月上子日有宴會,例稱“子日曲宴”。天皇和群臣鼓琴彈歌,賜衣頒祿,過得很熱鬧。

再說過年放爆竹。爆竹是東亞新年的標配。過年放爆竹,中國放,韓國、越南也放,似乎只有日本不放爆竹。其實日本也放。只因為是最古老的爆竹,很多人不認識了而已。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日本叫“小正月”,和“大正月”元旦相對應。日本人自明治維新以後,將原本屬於夏曆的傳統節日,皆移於西曆月日之下,所以日本人的“小正月”,就是每年元旦之後第十五天。因為直接採用西曆,所以十五日並不能保證就是滿月之日,在東亞的時間文化傳統中,顯得有點亦正亦邪。

但日本小正月有個與火有關的傳統儀式,大多數地區管它叫“どんど焼き”(dondoyaki),也有部分地區稱之為“左義長”(sagicho),日本小學館出版的《日中辭典》把它譯作“爆竹節”。

左義長的具體做法,是把竹十數根呈三角形架起來,用繩索捆住,上面再敷上幹稻草以用於助燃。正中間則立一高竹,上懸扇子和錢。點燃時,兒童會圍繞著火堆唱“トンドヤトンド(tondo ya tondo)”,民間非常流行的對這一習俗的稱謂“どんど焼き”,即來源於此歌唱方式。

在日本,各地的左義長習俗也因地域文化特徵各異而出現變化。比如,有的地方把一年之中寫的字一同燒掉,據說這樣可以變得會寫字;有的地方借燃燒左義長的火烤飯糰或粘餅吃,據說吃了一年不害蟲牙、一年無病無災;一些地方,左義長習俗還成了當地吸引遊客的觀光事項,被指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過年燃放爆竹,在中國南北朝已經成俗。《荊楚歲時記》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山臊長相奇特,一尺多高,只有一隻腳,有讓人生病的超能力,但非常害怕竹子燒爆的聲音。根據這段記載,燒爆竹子驚嚇怪物山臊,是古代中國爆竹的起源。日本的左義長,從時間和形式上都保持了爆竹的原型。燃竹之俗何時傳入日本,惜文獻闕如,不可考知。實際上,“爆竹節”的兩個日本名字所模仿的,也都是竹子被火燒後空氣脹破竹節發出的爆炸聲。

東西問·解碼兔年|劉曉峰:東亞文化圈如何過新年?

日本橫濱的華僑華人社團以舞龍舞獅的方式歡慶中國傳統的春節。滕劍峰 攝

東亞的新年,節俗萬千,但其精神不外辭舊迎新、驅災求祥的良好願望。東亞地區曾共同使用過漢字的區域,被稱為漢字文化圈。這裡是接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地方,也是各種新年習俗和我們最近緣的地方。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過春節,有一項獨特的民俗專案——“撈魚生”。多人圍一桌,從大盤裡爭先撈起魚肉、配料、醬料,一邊撈一邊大喊“撈啊!發啊!”,愈撈愈高,寓意步步高昇。魚生,本源自中國廣東,早年奔赴南洋落地生根的廣東人,把魚生帶到新馬一帶。上世紀60年代,經譚銳佳、冼良、許國威和劉育培四位大廚改良,魚生和各色配菜各式醬汁同食,邊撈邊喊吉利話,七彩繽紛、紅紅火火。

泰國傳統新春“宋干節”,也叫“泰國潑水節”,與中國傣族潑水節類似。每年4月13日至15日。善男信女在寺廟拜完佛後,德高望重的和尚把滲有香辛料的水淋灑在其身上,以驅除邪氣。信徒們再把香水灑於佛像和“宋乾女神”,祈求新春如意。祈禱儀式結束後則是潑水狂歡,祈福來年繁榮好運。更有甚者把大象牽上街,向行人潑灑祝福。

相通的民俗歷史文化,是東亞各國人們相互聯絡的紐帶,也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共同文化基因,值得珍惜和發揚光大。(完)

作者簡介:

東西問·解碼兔年|劉曉峰:東亞文化圈如何過新年?

劉曉峰,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日本古代史專業委員會會長、北京市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從事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的教學與研究,並努力開拓由日本、朝鮮、琉球、越南等組成的漢字文化圈回視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視野,在時間文化研究方面上著力最多。代表作有《古代日本における年中行事の受容》(日本桂書房)、《清明節》(中國社會出版社)、《東亞的時間——歲時文化的比較研究》(中華書局)、《日本的面孔》(中央編譯出版社)、《端午》(三聯書店)、《琉球史論》(合著,中華書局)、《時間與東亞古代世界》(社科文獻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