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一首昭君詩如何翻出新意,看歐陽修的謀篇佈局,堪稱獨特

作者:由 唐音宋韻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2-06

什麼叫知客僧

宋詩相較於唐詩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歐陽修許多詩中都包含議論,雖為議論,卻又有很濃郁的情感表達,這一點可謂是得杜甫的精髓,但是論起思致的深刻,歐陽歐陽修遠超杜甫。

歐陽修擅用各種機會來發表自己對政治、歷史、社會現實的看法,所以他的許多詩都是“借題發揮”,他詠史並不只是單純地發一通感慨,而是有許多思考、對現實的體會與觀照在裡面,表現出一種士大夫的情操,心憂天下,關注現實。

一首昭君詩如何翻出新意,看歐陽修的謀篇佈局,堪稱獨特

歐陽修的詩歌以情韻悠長而著稱,這是他的文人氣質,但是歐陽修又很善於用理智的態度來控制感情,不會讓情韻氾濫,體現出理性的反思色彩,反映出歐陽修學者型詩人的創作特點。

嘉佑年間,詩壇上有個大事件,那就是競相寫“明妃曲”。事情的起因是王安石,他寫了兩首《明妃曲》,這兩首詩作很快轟動詩壇,梅堯臣、司馬光等其他各路詩人紛紛唱和,形成了一股熱流。所有這些唱和的作品中,以歐陽修的《明妃曲》最為優秀,歐陽修自己對這兩首詩作也是十分自負的。

一首昭君詩如何翻出新意,看歐陽修的謀篇佈局,堪稱獨特

這兩首《明妃曲》既體現了宋詩的典型特徵,同時又極具“歐詩”特色,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這樣一首宋詩中的佳作。

歐陽修的《明妃曲》(其一)原詩如下: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其一

歐陽修

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

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

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

推手為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諮嗟。

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

漢宮爭按新聲譜,遺恨已深聲更苦。

纖纖女手生洞房,學得琵琶不下堂。

不識黃雲出塞路,豈知此聲能斷腸!

一首昭君詩如何翻出新意,看歐陽修的謀篇佈局,堪稱獨特

此首詩一看便知,是一首七古,宋詩“以文為詩”的特點顯而易見,例如開篇這一句“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如果不瞭解後面的詩句,單看這一句,還真會以為是一篇古文。像這一類語言,就是典型的“以文為詩”。

明妃大家都知道,是指王昭君,自漢代起,歷朝歷代都有詠昭君的詩,杜甫的《詠懷古蹟》(其三)就是十分著名的一首。這些詠昭君的詩在主題或者說內容上來說沒有太大的變化,都是在說昭君的哀怨和思歸,所有的情感都寄託在琵琶曲中。

歐陽修的《明妃曲》之所以別出心裁,體現在構思上面。

一首昭君詩如何翻出新意,看歐陽修的謀篇佈局,堪稱獨特

我們看詩的前四句,此四句為第一層:

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

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

開篇四句寫胡地的生活。胡人與漢人的生活習慣截然不同,生活環境也大相徑庭。這四句為後面描寫昭君做了鋪墊。昭君是富庶的漢宮美女,在漢人眼裡,胡地只有野蠻殺戮的生活環境,如此巨大的差異從側面即凸顯了昭君的不幸。

接下來六句為第二層:

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

推手為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諮嗟。

此六句是本詩的主體部分,直接寫明妃出塞到胡地,茫茫胡沙之間,全是異族人,一個同鄉都沒有,滿腹愁情只能透過琵琶來傾訴,思歸的心意也只有隱含在琵琶曲中。

接下來兩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

昭君出塞後就過著漂泊

伶仃

的遊牧生活,再也沒能回到漢朝,身死在遠離家鄉的胡地,而她做的琵琶曲卻傳到中原。

一首昭君詩如何翻出新意,看歐陽修的謀篇佈局,堪稱獨特

漢宮爭按新聲譜,遺恨已深聲更苦。

此兩句到結尾,是本詩最後一部分。

昭君所做的這一支充滿哀怨和遺恨的琵琶曲傳至漢宮,被漢宮后妃們當成一種“新聲”來學習演奏。

纖纖女手生洞房,學得琵琶不下堂。

為何要競相學習新曲呢,只因希望能在皇上面前一展技藝,不要被君王過早地遺忘。

不識黃雲出塞路,豈知此聲能斷腸!

那些一輩子困於深宮中的女子,一心想著學會“新聲”能吸引聖上的注意,她們根本不知道顛沛遊離、遠嫁蠻荒、永不得返的出塞之苦,她們又怎能體會到琵琶曲中那深深的哀怨之情呢?

一首昭君詩如何翻出新意,看歐陽修的謀篇佈局,堪稱獨特

寫昭君的詩,很多都會寫到她的琵琶曲,杜甫詩中就有“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歐陽修還要步前人後塵,還要寫到昭君的琵琶曲,那他的“出新”從何而來呢?

從本詩結構來看,歐陽修分層推進,有側面烘托,有正面描寫,最後一部分,更是用“漢宮爭按新聲譜”來反襯。

歐陽修用這麼多的手法描寫昭君的悲哀,其思致極為獨特,筆力又很曲折,對於一個有了無數人描寫的主題來說,重要的不是寫什麼,而是如何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深筆折。

歐陽修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除去其中唐代的兩人,歐陽修是宋代之首。而宋詩的代表人物是“歐王蘇黃”,歐陽修又位列首位,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