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的母親為什麼不喜歡兒媳劉蘭芝?

作者:由 娛樂卦師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05-14

賤而好自專是什麼意思

從前,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有篇古文叫《孔雀東南飛》,它和《木蘭詩》合稱中國古文學中的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也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起,成為鐫刻在幾代學子腦海中的青春記憶。但和《木蘭詩》最後木蘭凱旋而歸,闔家團聚的美好結局不同,《孔雀東南飛》中那對被婆婆生生拆散的苦命鴛鴦最終也沒有得到成全,而是雙雙離去,用生命為愛情做出了抗爭。

或許正因為《孔雀東南飛》是一個遺憾的故事,所以才會更加讓人念念不忘吧。從前老師說這篇詩歌控訴了封建禮教對人的壓迫,歌頌了男女主角的反抗精神和浪漫的愛情。然而,這詩歌誕生時,絕對不是為了反對封建禮教的,那麼從人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是希望家和萬事興的,焦母又有什麼理由非要拆散恩愛的兒子和兒媳呢?

《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的母親為什麼不喜歡兒媳劉蘭芝?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劉蘭芝絕對是一個趨近於完美的兒媳。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她歸家後,縣令都親自為自己的兒子求娶她,可見劉蘭芝的品貌才學在同齡人中是十分出眾的。而她離開焦仲卿之前對小姑話別道:“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這幾句話,既表達了對小姑子的感激之情,又囑託她好好孝順父母,說得十分得體。說明她和小姑的關係是比較好的,而且雖然內心認為自己並沒有過失,她還是對焦母表示了歉意,並沒有口出怨懟之語,可見她情商也很高。

《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的母親為什麼不喜歡兒媳劉蘭芝?

再看焦母給出的休棄理由: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這個兒媳婦她不聽我的話,我看她不爽很久了,你想都別想我放過她。這很顯然是一個很無理取鬧的態度。她並沒有具體指出劉蘭芝哪裡做得不好,只是說她不聽話,我就是看不慣,咋地吧。而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一個受過良好教養的女性是不會去故意違背自己的婆婆的意願的,所以這根本就是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

但是當我們回過頭來去看這出家庭倫理悲劇的時候,不可否認,作為兒子的焦仲卿在婆媳關係的處理中,是存在一些失當的行為。比如他把妻子私底下的抱怨,夫妻間的私房話說給母親聽,並且質問母親為什麼不好好對待妻子。這非但沒有調和矛盾,反而激化更了矛盾。如果他情商高一點,兩頭哄著兩頭瞞著,事情或許不會陷入無法挽回的局面。但是反過來想想,在封建時代的婆媳關係中,婆婆本來就處於強勢地位,那麼他能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妻子,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達到一種平衡,在今天看來未嘗不是一個好丈夫的表現。

《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的母親為什麼不喜歡兒媳劉蘭芝?

而焦母卻沒有因此而更加善待兒媳,反而是直接勒令兒子休妻。不得不說,關鍵的問題還是在焦母這個人身上。從行文中不難發現,焦仲卿家原本一共有母子三人:焦母和焦仲卿兄妹倆,加上劉蘭芝是四個人,焦仲卿的父親是沒有出現過的,因此,很可能她是很早就守寡,獨自把焦仲卿兄妹倆撫養長大的,這使得焦母對於兒子的婚姻有著絕對的決定權。

由於父親角色的缺失,孤兒寡母就容易出現一個問題:焦母很可能有戀子情結。戀子情結在心理學上稱為伊俄卡斯忒情結,該說法源自於希臘神話,皇后伊俄卡斯忒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愛上了自己的兒子,並且嫁給了他。戀子情結指父母對子女產生過度依戀的感情,這種現象多見於獨生子女或者老來得子的家庭。但在孤兒寡母的家庭裡則更為常見。在丈夫去世後,為了保守古代女性的名節,焦母沒有再嫁。這時,兒子不僅是她全部的希望也是她最重要的情感寄託。在漫長的相依為命的日子裡,兒子逐漸成為她的依靠。這種情感不僅有母親對兒子的,甚至還有一部分對丈夫的感情的投射在上面。

《孔雀東南飛》中,焦仲卿的母親為什麼不喜歡兒媳劉蘭芝?

理智上,她當然希望兒子能娶妻生子,得到血脈的延續。但在情感上,她並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兒子。可是劉蘭芝實在是太美好了,焦仲卿不斷地被她吸引,夫妻之間的感情越來越親厚。這時候,焦母是感到一種失去的焦慮。她不懂如何抽離,但是理智和道德不允許她承認自己內心深處的這種想法,誰都知道,夫妻恩愛是好事。所以她只能表現出對兒媳劉蘭芝的挑剔和嫌棄。恰在此時,焦仲卿對妻子誓言般的表白和對母親的指責無異於火上澆油,讓她更陷入娶了媳婦忘了孃的危機感中,不惜威逼兒子休妻。其實她就是不想兒子對妻子太好,劉蘭芝受冷落她反而氣順了。

如此看來,焦母也是個可憐人,但是這能怪誰呢?道德倫理和人性很多時候都是相悖的,這本來就是一種無奈的束縛。相比之下,那個沒有做錯過任何事情卻無故被休棄以致以死殉情的劉蘭芝則更加無辜,更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