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作者:由 荷花仙子故事會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1-11-29

李存勖怎麼滅後梁的

“小唐玄宗”李存勖:從中興之主到眾叛親離

後唐莊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兒子,他們一家屬於西突厥沙陀部人,他這一支本姓朱邪,因祖上有功,被李唐皇室恩賜改姓了國姓“李”。

身處晚唐亂世,深受唐昭宗器重的李克用父子,頗有一絲臥薪嚐膽,復興大唐的遠大理想深藏心中:家世三代,盡忠王室,勢窮力屈,無所愧心。物不極則不反,惡不極則不亡。今朱氏攻逼乘輿,窺伺神器,陷害良善,誣誑神祇。以臣觀之,殆其極矣。大人當遵養時晦,以待其衰,何事輕為沮喪!(《舊五代史·唐莊宗紀》)

天祐四年,朱溫逼迫唐哀帝禪位,自己稱帝建立大梁後,李唐王朝正式宣告滅亡,由此,歷史程序步入了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時期。

對於朱溫而言,他此時最大的阻礙便是晉王李克用,為此,朱溫稱帝后不惜發動十萬大軍掀起了針對李克用的潞州之戰。

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對局勢看得通透,此時朱溫已經得了九分之七的天下,北方還未歸順朱溫的勢力便只剩自己晉國和燕王劉仁恭了,自己和朱溫之間只能透過戰爭來決定勝負了: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趙、魏、中山在他廡下,賊所憚者,惟我與仁恭爾。(《舊五代史·唐莊宗紀》)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朱溫】

天祐五年,李克用病逝,至此,復興大唐的接力棒便傳到了李存勖的手中。

李存勖成為晉王后,先後在和後梁的戰爭中,取得了潞州之戰和柏鄉之戰的勝利,從而重創了朱溫的勢力。

天祐十年,李存勖率軍親征桀燕政權,俘虜了劉仁恭父子,完成了擊敗燕國的任務。

天祐十三年,李存勖在故元城大敗梁將劉鄩,“自是,河朔悉為帝所有”。(《舊五代史·唐莊宗紀》)

天祐十四年,壽州刺史盧文引契丹人南下,“契丹乘勝寇幽州,是時言契丹者,或雲五十萬,或雲百萬”,李存勖派手下大將李嗣源印擊契丹人,“契丹大敗,委棄毳幕、氈廬、弓矢、羊馬不可勝紀,進軍追討,俘斬萬計”。(《舊五代史·唐莊宗紀》)

……

天祐二十年(923年),李存勖登基稱帝,他以“唐”為國號,表示自己是唐朝的正統繼承者。

《舊五代史·唐莊宗紀》:以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懿宗昭聖皇帝、昭宗聖穆皇帝及懿祖以下為七廟。

同光元年冬十月(923年),李存勖親率大軍南征後梁,“梁開封尹王瓚請以城降。俄而帝與大軍繼至,王瓚迎帝自大梁門入。時梁末帝朱鍠已為其將皇甫麟所殺,獲其首,函之以獻。”(《舊五代史·唐莊宗紀》)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李存勖】

李存勖擊敗後梁的訊息傳出去後,在各地割據的軍閥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岐國、楚國、吳越國、閩國、南平國等政權,紛紛派出使臣,表示願意納貢稱臣。

李存勖數了數表示臣服的政權,他發現其中少了一個重要的軍閥——前蜀。

後唐莊宗納悶了,小老弟,你什麼情況,是我的王霸之氣不夠耀眼嗎?

此時,李存勖已經有了滅掉前蜀的意思。

為了探明前蜀的虛實,李存勖派出客省使李嚴前去了解情報,並營造出一種,自己想要和前蜀友好外交的氛圍。

李嚴回來後,告訴李存勖:君臣上下專以奢淫相尚。以臣觀之,大兵一臨,瓦解土崩,可翹足而待也。(《資治通鑑·後唐紀二》)

一年後,李存勖出兵滅掉了前蜀。

從局勢上來看,此時李存勖離一統天下,提前結束五代十國的亂局,只差一步之遙,儼然就是“中興之主”,後唐政權的“小唐玄宗”了。

但就在離前蜀滅亡僅五個月,後唐前景看似一片光明的時候,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卻突然發動叛亂,殺害了李存勖。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畫江湖李嗣源和李存勖】

縱觀李存勖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從中興之主落到眾叛親離的結局,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從六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李存勖失敗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一、寵溺皇后,縱容其干預朝政

李存勖的皇后劉氏早些年還是妾,後來,李存勖越過正妻韓氏將她立為了皇后。

由此,可見李存勖對劉氏的寵愛。

劉氏出身“寒微”,得了李存勖的寵愛之後,她便一心過上了“蓄財”的生活。

怎麼蓄財呢?

1、派人去做生意,從木柴到瓜果蔬菜都拿出去賣。

《資治通鑑·後唐紀二》:皇后生於寒微,既貴,專務蓄財,其在魏州,至於薪蘇果茹皆販鬻之。

2、各地貢獻的貢品,一半給天子,一半便留給自己用。

《資治通鑑·後唐紀二》:及為後,四方貢獻皆分為二,一上天子,一上中宮,以是寶貨山積。

3、收受賄賂,賣官賺錢。

《新五代史·溫韜列傳》:莊宗滅梁,韜自許來朝,因伶人景進納賂劉皇后,皇后為言之,莊宗待韜甚厚,賜姓名曰李紹衝。

劉氏專權斂財,已經到了一種令人驚悚的程度。

同光四年,後唐發生了大饑荒,此時洛陽國庫已經空了,國都當差的禁軍都沒有糧食吃,他們的日子艱苦到典賣妻兒的程度,禁軍尚且如此,更遑論平民百姓。

當時宰相站出來率領百官請求李存勖開倉救濟災民,劉氏卻站出來出妝具及三銀盆、皇幼子三人於外曰:“人言宮中蓄積多,四方貢獻隨以給賜,所餘止此耳,請鬻以贍軍!”(《資治通鑑·後唐紀三》)

皇后這哭慘的操作,把宰相嚇得“惶懼而退。同時,這也反映出了李存勖對於劉氏的寵溺已經到了不顧國家大局的程度,正是在李存勖的縱容下,劉氏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大臣和百姓對後唐政權的信任與歸屬感。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圖片僅供參考】

二、聽信宦官讒言,冤殺功臣

興教門之變中殺死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指揮使郭從謙,正是被李存勖冤殺的睦王李存乂的養子,同時他又將被冤殺的李存乂的岳父郭崇韜視為自己的親人。

郭崇韜是後唐的開國功臣,他在幫助李存勖滅後梁、前蜀兩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因而,他也招致了許多人的嫉恨。

郭崇韜滅掉前蜀後,因為戰利品的分配問題上,他與皇子李繼岌、李存勖派來的供奉官李從襲監中軍發生了矛盾。

李從襲便藉此挑撥李繼岌和郭崇韜之間的關係,甚至還刻意營造出郭崇韜想以前蜀為根據地,擁兵造反的感覺。

當時,郭崇韜自己也決意要留在蜀地,這便導致李從襲的話在外人看來似乎並不是沒有道理。

後唐莊宗李存勖聽到他的決定後,內心很不高興,便派出宦者向延嗣帶著聖旨讓郭崇韜班師回朝。向延嗣到成都後,郭崇韜不光沒有主動出迎,他在與向延嗣見面後,也沒有給他好臉色。

向延嗣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非常憤怒,李從襲便藉機給他傳遞郭崇韜這是要對皇子不利,趁機造反的訊息!

向延嗣回去覆命時,便將自己聽到的內容添油加醋告訴李存勖:郭崇韜打下前蜀後,把所有的好處都自己佔了,如今他還對皇子不敬。

李存勖聽到這個訊息後,還是想先把郭崇韜喊回來,大家聊聊怎麼回事,而皇后劉氏卻直接讓人告訴自己的兒子李繼岌“使殺郭崇韜”。

郭崇韜死後,劉氏憂心有人給他報仇,便以謀反的名義想將他親族給滅族,於是,她讓宦官告訴李存勖:“存乂過千郎,酒酣,攘臂號泣,為婦翁稱冤,言甚怨望。”莊宗大怒,以兵圍其第而誅之,並誅千郎。(《新五代史·卷十四·李存乂傳 》)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三、寵愛戲子,竟不惜任其扇臉

李存勖很愛唱戲,他還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做“李天下”。

因為自身愛唱戲的緣故,李存勖也很喜歡戲子,敬新磨便是其中尤為特殊的一位——他扇過李存勖巴掌。

《新五代史·伶官傳》記載,有一次李存勖和戲子們一起表演節目的時候,李存勖呼喊起自己的藝名:“李天下,李天下何在?”

敬新磨聽到後,便過去給了李存勖一巴掌。

唐莊宗懵了,左右的戲子嚇傻了,他們推著敬新磨質問他:“汝奈何批天子頰?”

敬新磨回答說:“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復誰呼邪!”

聽到敬新磨的回答,大家反應過來此時我們都在一起演戲,表演的都是別的角色,而李天下是天子專屬的稱號,天子在扮演別的角色時,哪怕是直呼自己的藝名,也是對天子的不敬。

唐莊宗聽到敬新磨的解釋後,心裡高興極了,於是他賞賜了大量的寶物給敬新磨。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畫江湖李存勖】

喜歡戲劇本身,其實並沒有錯,但當一名君王沉迷於角色扮演,到了忽略自己身份,玩物喪志的時候,民眾也會逐漸對他失去該有的信賴。

四、賞罰不明:有功的將士不賞,無功的戲子、宦官卻大肆封賞

前文提過,李存勖滅掉後梁後,有不少軍閥前來稱臣納貢,其中南平王高季興在覲見李存勖的時候,看到了李存勖做的一件荒唐事。

當時李存勖先是對著功臣們誇耀自己曾經手抄過《春秋》,然後又豎起手指說:我於指頭上得天下。

言下之意,後唐能夠有今天,都是自己的功勞,與大臣們關係不大。

李存勖的問題如果只是和大臣們搶功勞,想借此對有功的將士不封賞或者少封賞的話,想必他和手下將領的矛盾還不至於到引發兵變的程度。

問題的關鍵在於,李存勖對於有功的將士不賞,卻重用戲子和宦官把持朝政。

《資治通鑑·後唐紀一》:諸伶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敢出氣。《資治通鑑·後唐紀二》:內諸司使,自天祐以來以士人代之,至是複用宦者,浸干政事。既而復置諸道監軍,節度使出徵或留闕下,軍府之政皆監軍決之,陵忽主帥,怙勢爭權,由是藩鎮皆憤怒。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配圖僅供參考】

五、猜忌功臣,明著打壓,暗地監視

李存勖是一個性格相當多疑的人,他不光對郭崇韜有過懷疑,在面對自己父親的養子李嗣源時,李存勖已經到了公開打壓,暗地監視的程度。

早些年,李存勖和李嗣源還是相親相愛的好兄弟,李存勖還許下了共治天下的承諾。

《資治通鑑·後唐紀一》:帝喜不自勝,手引嗣源衣,以頭觸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與爾共之。”

李嗣源家在太原,他給李存勖上書,希望可以把自己的養子衛州刺史李從珂調到離家近一點的地方,好能夠經常看見,李存勖很憤怒:“嗣源握兵權,居大鎮,軍政在吾,安得為其子奏請!”

不單單不準奏,李存勖還將李從珂貶職,遠調,讓他和李嗣源很難相見。

對於李嗣源的打擊,李存勖就更狠了,李嗣源多次請求可以到京城覲見他,李存勖的批覆很直接:不準!

好不容易李嗣源有了入朝覲見自己兄弟的機會了,李存勖還安排諸軍馬步都虞候朱守殷監視他,朱守殷卻將此事暗示給李嗣源,並告誡他:“位高人臣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公可謂位高而功著矣。宜自圖歸籓,無與禍會也!”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畫江湖李嗣源】

正是李存勖的不信任,才使得兄弟兩人走向了對立,以至於興教門之變前,李嗣源本是奉李存勖之命前去鄴都平叛,最後李存勖卻將其逼到了造反自保的程度。

六、選拔人才以門第為標準,重門第,勝於才能

站在李存勖的角度去考慮,以門第出生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可以換取門閥世族的支援,這確實有助於幫助他在和朱溫的鬥爭中取得一定的優勢。

但在選人才這件事上,將門第看得比才能更重要,這對於一個組織而言,是一件非常不利於組織長久發展的事情。

隋唐時期,之所以要用科舉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來選拔人才,便是因為科舉取士可以為朝廷篩選出具有真憑實料的人才。

李存勖選拔出的三位出身名門的宰相韋說、趙光允、豆盧革,都屬於出身顯赫,卻才不配位的型別。

韋說:韋說性謹重,奉職常不造事端。時郭崇韜秉政,韋說等承順而已,政事得失,無所措言。趙光允:光允生於季末,漸染時風,雖欲躍鱗振翮,仰希前輩,然才力無餘,未能恢遠。豆盧革:革自作相之後,不以進賢勸能為務,唯事修煉,求長生之術;嘗服丹砂,嘔血數日,垂死而愈。——《舊五代史》

李存勖建後唐,滅前蜀後梁,本有機會統一天下為何最後眾叛親離

從史料記載李存勖選拔的三位出身顯赫的丞相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後唐朝堂上的隱患相當嚴重。

總結

唐莊宗李存勖本有機會成為一名出色的中興之主,但他在即將功成名就的前夕,便開始疏於朝政,提前過上了沉迷享樂的生活。

他的種種行為導致大臣和百姓漸漸對他失去了信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唐莊宗這名曾經想要挑戰惡龍的孤膽英雄,卻最終成為了百姓心中的惡龍。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援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

【1】《舊五代史·唐莊宗紀》

【2】《資治通鑑·後唐紀》

【3】《新五代史·唐本紀第五》

【4】《新五代史·伶官傳》

【5】《新五代史·前蜀世家》

【6】《舊五代史·世襲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