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封針療法”扎患兒幾十至近百針治腦癱?別拿那些患兒當小白鼠

作者:由 新京報官微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3-01

封針療法是什麼意思

“封針療法”扎患兒幾十至近百針治腦癱?別拿那些患兒當小白鼠

我們不反對有些醫生探索中西醫結合的療法治療疑難病症,但倘若利用患兒家庭的焦慮心態去“割韭菜”,就另當別論了。

全文1260字,閱讀約需2.5分鐘

“封針療法”扎患兒幾十至近百針治腦癱?別拿那些患兒當小白鼠

▲資料圖。圖片來自鄭州大學第三附院醫院官網

從昨天起,號稱往穴位裡打營養藥物就能治療腦癱的“封針療法”,就被推上風口浪尖。

“丁香醫生”旗下公眾號日前釋出文章,對鄭州大學第三附院醫院兒童康復科創始人、名譽主任萬國蘭發明的“位點加穴位藥物注射療法”(俗稱“封針療法”)提出三大質疑:

1。“封針”療法至今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所謂的“治癒”也缺乏資料支撐;

2。 每次封針患兒需要被扎入幾十至近百針不等,給患兒及家長帶來難以承受之痛,還有患兒在接受封針療法後,突發癲癇或腦梗;

3。誇大肌張力增高的腦癱風險,以“封針”療法搭配高價神經營養類藥物,有過度醫療之嫌。

治療腦癱之難,國內外皆然。儘管腦癱有多種原因,但都是腦細胞損傷、死亡才導致腦癱,目前尚無藥物和療法能恢復受損和死亡的腦細胞,無論藥物治療還是其他療法只是輔助療法,起到的是部分康復作用,不能完全治癒。

萬國蘭起初用維生素加生理鹽水、如今用神經營養素直接注射進穴位,這種簡單到略顯粗暴的“中西醫結合療法”,目前看還缺乏充分的科學支撐。正如有專家所說的,封針療法主要是穴位的刺激作用,藥物應該是其次的。封針的藥水從維生素混合生理鹽水,變成了鼠神經生長因子和神經節苷脂、複方腦肽等神經營養類藥物,對於腦癱沒有適應症。

況且,治療腦癱最本質的是,大腦神經細胞和整個大腦要發揮正常功能,要讓人產生運動、認知、記憶、思維、語言、分析和創新的功能。這些功能需要隨著青春發育和長大成人後才能獲得。現階段,就言之鑿鑿地說“治癒”“正常化”,未免言之過早。

可讓人遺憾的是,這種極端痛苦的創傷療法沒有經過大規模臨床試驗,即沒有透過循證醫學的“金標準”來獲得充分證據,就冒然應用於臨床長達二十多年。600多張病床上的患兒把希望交給萬國蘭,卻得到了難以承受的痛苦。

誠然,不少腦癱患兒的家屬難以接受“不可治癒”的結論,但凡有一絲希望,他們都願意去嘗試。但感性掩蓋了理性、執念勝過了科學,在這類“偏方療法”面前就失去了免疫力。

我們不反對有些醫生探索中西醫結合的療法治療疑難病症,但倘若利用患兒家庭的焦慮心態去講述“真假難辨”的神話,甚至透過誇大病情、“小病大治”來創造“治癒傳說”,那這便是對不幸者的再次掠奪。

如今,對“封針療法”的質疑既然已經擺在了檯面上,痛苦的治療過程也已經被曝光,部分腦癱領域專家也加入到了質疑的行列,主管單位有必要及時介入,從公正和專業的視角,對萬國蘭團隊的“封針療法”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和評價,以迴應輿論關切。

當此之時,重溫特魯多醫生的話很有必要:(醫學)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針對腦癱患兒,也應遵循這樣的原則,而不能在某項療法未經過循證前,就以“治癒”之名將患兒當小白鼠來醫。

文/張田勘(專欄作者)

編輯

孟然 校對:

盧茜

值班編輯 吾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