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青田印石:來自深山的“非遺”珍品

作者:由 藝週刊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3-26

青田凍石是什麼

文/陳永怡(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潘天壽紀念館副館長)美術報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自此,“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且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遺存而逐漸為人們所認識。“非物質”是相對“物質”而言的,與古建築、遺址、文物這些實體、實物、可觸的遺產型別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徵是透過口頭和行為技藝傳承。然而,對“非物質”的強調不是否定“物質”,各種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要靠表演、製作它們的人和一定的樂器、道具以及具體的表演、製作過程這些物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才能呈現出來。

因此,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彼此是相互依賴而存在的。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非物質因素保證了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物質因素也是技藝得以體現、傳承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遺產保護的兩個重要原則,對物質遺產中“精神與感受”和非物質遺產中“材料與物質”等的重視,都說明要全面地看待每種文化遺產的有形和無形價值。

青田印石:來自深山的“非遺”珍品

紫檀凍

中國人的石頭情結

2009年中國篆刻藝術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篆刻藝術發展歷史悠久,集文字、書法、繪畫、雕刻、印材於一體,是一門以小見大的綜合性的傳統藝術。強調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性,是突出了篆刻技藝透過人傳承的特點,但是印石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以及篆刻家依託於石料因材制印,結合材料所發展出的整體性的技藝和審美追求,都是篆刻所不可或缺的物質因素。

中國人自古對美石、奇石情有獨鍾,上古傳說女媧煉石補蒼天,良渚先民以玉石為材,刻繪出宗教、信仰和文明的世界。春秋時代已有賞石藏石的文獻記載。中國人不僅把美石視為山川靈氣之結晶,更加以審美投射,賦予其諸多文學化和藝術化的想象和讚美。

中國最早的璽印印材主要為銅、牙和玉,印面出自古代制印工匠之手,或鑄或鑿,不特意追求風格,但卻樸實率真,充滿了靈巧的藝術智慧。唐宋以後文人開始參與篆印活動,一些具有文學意味的齋館別號印體現了文人的心性修養。明代是中國篆刻藝術的轉折期,主要原因就是印材從原來的銅、牙、玉改為花乳石一類,使文人能夠自己奏刀治印,印材的改變推促了篆刻藝術的發展。明代文彭以前多使用牙章,請人代刻,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買下兩筐青田燈光凍石,自己試作印,發現軟硬適中,於是便棄牙就石。青田石等花乳石成為篆刻用材後,文人能親自參與鐫刻,他們一方面總結歷代璽印成就並加以創新,大大促進了篆刻技藝的發展豐富,另一方面將詩句等文學因素入印,在實用性外提升了篆刻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因此印石材料的變化對篆刻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明清以降,篆刻與繪畫、詩詞、書法結為一體,詩書畫印四全成為文人藝術追求的至高標準。

青田印石:來自深山的“非遺”珍品

紫蘭青

青田印石的色彩品相

青田印石是最受篆刻家追捧的印石用材。青田石很早就用於雕刻,現藏浙江省博物館的六朝臥豬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青田石雕作品。另外如明代瓜形水盂、清代咸豐年間石雕壁飾“五福臨門”都是存世的精美的青田石雕作品。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青田石雕榮獲過藝術類最高獎。青田石主調尚青,但也有紅、綠、藍、赭、紫、黃諸色。這些多彩的顏色給了藝匠們無窮的想象。青田石同時有很強的剛性,故能作繁複的透雕、鏤雕而形成獨特的雕刻技藝和藝術效果。藝匠們往往因石施藝,因材取形,依形佈局,依色取巧,所作都巧奪天工,令人歎為觀止。

作為印石,青田石也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其質地均勻,色彩雅麗沉穩,性質清剛細膩,軟硬適中,極適宜奏刀。刀感爽利,所刻線條勁挺而能豐富,刀味十足。同時,青田石印章材質緻密,不易吸附印泥的油彩;保管方便,只要在表層施蠟而不需塗油養護或以絲綢包裹,這都是它得到篆刻家青睞的重要原因。

2018年6月,杭州印學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國寶燈光凍”展覽,將青田印石的魅力和價值再度展現在人們面前。

青田印石花色多樣,產量不少,但成規模的系列性收藏沒有想象的簡單。首先,青田印石開採不易。舊時記載封門山採石,洞口都很小,得有石料,只能“抱而伏行,至阻礙處,仰身輾轉而出,泥霑體足,面目不辨。”後來雖然都由正規礦廠開採,但老百姓往往還在礦山邊上鑽出小洞採石,俗稱“老鼠洞”,很多石頭是冒著生命危險開採出來的;其次,品種石的出產無法預測。雖然現在有先進儀器可以探測礦脈,但究竟最後開採出來什麼型別的石頭仍然無法預知,因此有些品種間隔二三十年才會偶然出現,有些甚至長達七八十年才曇花一現。所以較為完整的品種石的收藏,沒有數十年的百計搜求,基本不可能實現;再次,一些珍稀品種更是可遇不可求,如燈光凍石。燈光凍的礦脈很細,且處夾生狀態,極難開採。而且現在都是採用爆破技術,大材更不易得。此外,好的石頭雖說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天地精華,但還需要人的“非物質”因素參與。譬如鑑石、選石需要有過人的專業眼光,好印石還需要過硬的切割功夫才會呈現。石頭切割是一門十分講究的技術活,切得不好就會破壞原石。這些人為的因素決定了印石的質量。因此印石收藏甘苦自知,品種齊全的大規模整體性收藏更是不易。

青田印石:來自深山的“非遺”珍品

踏石留痕

青田石的稀缺性

隨著青田礦脈的逐漸減少,加上對資源開採的限制日益嚴格,青田品種印石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在當下顯得尤為珍貴。“國寶燈光凍”展覽的藏品均來自一傢俬人博物館——杭州青田印石博物館。該館收藏了大約280多個青田印石品種,其中不乏名品、奇品、珍品,是館長夏可承先生窮五十餘年之功蒐集而成,可謂品種齊全,品質優良,千姿百態,妙趣天成,每枚印石花紋幾乎獨一無二。其規模之大、品種之全,在國內目前恐怕沒有第二家可比。夏可承原是青田石雕廠學徒,後從事青田石雕和印石的收藏和經營。幾十年間,他隔三岔五去青田各個礦區、石市、石鋪轉悠,憑籍自己的專業眼光淘揀印石,積少成多,遂成規模。

杭州青田印石博物館還舉辦過“百枚青田菜花印石”“百枚黑白青田石”特展,可見收藏宏富。館藏中殊為珍稀者有竹葉青、藍星、蘭花、青田夾板凍、爆米花等。一般認為青田印石有一百多個品種。但青田印石博物館在整理自身收藏的基礎上,總結出純色類、巧色類、花色類、雜色類共四大類280多個品種。在傳統的封門青、燈光凍、黃金耀等五十餘個傳統品種之外,還有黃鱔青田、千紋線等珍稀和孤品品種。這幾年青田印石博物館與浙江大學地質系合作,對品種印石,尤其是對其中的珍品如燈光凍、菜花黃等,從嚴謹的科學角度進行深入的礦物分析,為青田印石的分類研究做出了重要的奠基工作。

青田燈光凍與壽山田黃、昌化雞血並稱中華印石三寶。但它只流傳於文獻中,人們說不清楚它究竟是什麼樣子,連篆刻家們也往往只聞其名。為了探根溯源,在夏可承的支援下,青田石研究者林一平出版了《國寶燈光凍》一書。此書是集二十年研究之功,充分實地考察和科學論證的產物。書中對燈光凍的顏色及成因、礦物形態、礦區分佈、等級分類,鑑識要津等都作了科學的論述,並配以大量實物圖,發前人所未發,從而揭開了燈光凍神秘的面紗。

青田印石:來自深山的“非遺”珍品

竹葉青

青田石的收藏意義

民間多奇藏,民間收藏家願意將自己的私藏公開化、公共化,並以一己之力,致力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是社會清明和平、文化繁榮發展的象徵。在世界文化趨同化的語境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宣傳和利用成為國家民族尋求文化多元認同的重要意識和行為。篆刻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印石既具有獨立欣賞價值,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篆刻”必不可少的物質因素。對它要從物質和非物質兩方面進行完整性的研究和保護,庶幾體現其真正的內涵和價值。

目前國內民間博物館、美術館發展迅速,但普遍存在著資金有限、研究力量缺乏、可持續性不夠的問題,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到藏品發揮其文化作用。杭州是篆刻文化的淵藪,不僅有西泠印社、中國美術學院等研究和教學機構,而且有大量熱愛和從事篆刻藝術的人士。青田印石博物館所收藏的近百年出產的品種印石無疑為強化、深化杭州篆刻文化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資源日益難得的當下,對於青田印石,一方面要保護好礦源,有限度開發,另一方面要儲存和研究好現有的整體的成系列的印石收藏。在收藏保護、研究宣傳和開發利用上,政府和民間資本可以有所作為,以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印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