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孔子——中華文明承前啟後的人

作者:由 託恩多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4-20

什麼什麼什麼歌成語

孔子——中華文明承前啟後的人

“德不孤,必有鄰。”天才從來不孤獨,他們會結伴來到人間。兩千五百多年前就是這樣一個時代,那是一個天才大爆發的時代!這一時期的古希臘出了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蘇格拉底,波斯出了索羅亞斯德教的創立者索羅亞斯德,古印度出了佛教創立者釋迦牟尼,而我們中國則出了孔子、老子等先哲。

我們中國是人類唯一未有中斷文明的古老國度,我們的歷史、文化、精神一脈相承,這要感謝孔子。

孔子生活的時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自周平王東遷以來,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天下大亂。各路諸侯都想做大做強,周天子雖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是早已沒有了號令諸侯的能力。經常發生戰爭,老百姓是朝不保夕的。文化上則是“禮崩樂壞”,沒人遵守規則了。為所欲為,斯文掃地,中華文明瀕臨崩潰。

都說亂世出英雄,各路諸侯要做大做強,自然要廣召人才,隱藏在民間的人才是紛紛爆發出來。各種人才都提出了新奇的思想,唯有孔子與眾不同,他要恢復周禮,他要克己復禮。

孔子——中華文明承前啟後的人

孔子自學成才,三十歲就廣招弟子,前前後後收了三千多個弟子,出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主要教授六藝,即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馭(駕車)、書(寫字)、數(算數),不但有文,還有武。主張以仁為政,以禮治國。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所表達的思想都是他之前的古聖先賢早已說過的。我們以為孔子開山立祖,創立了儒家學派,其實不是,“儒”本來就是對術士和知識分子的稱呼。

孔子為防止文化典籍失傳,一點點的收集整理資料,先後編修了先代事蹟之書《書經》又稱《尚書》;收集各地的詩歌,編修了《詩經》;整禮留下來的禮儀,編修了《禮經》,收集各地音樂、舞蹈,編修了《樂經》。孔子五十歲時,讀《易經》併為之作《傳》,讓《易經》更容易解讀,並增加了一層哲理。他是一個文明的拾荒者,沒有他,中華文明可能早已枯竭。

孔子五十五歲時,魯定公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又與朝臣不和,孔子帶領眾弟子憤然離開了魯國。孔子周遊列國十三年,到處碰壁,沒人接受他的思想。六十八歲時,他又回到了魯國。

孔子回到魯國後,他的妻子亓官氏、兒子孔鯉、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和子路先後去世。就在這悲慘的晚年,他編寫了編年體史書《春秋》,把他的理想交付給了歷史。

孔子——中華文明承前啟後的人

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這是孔子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絕唱。聲聲嘶啞,字字催淚,裡面瀰漫著無盡的悵惘,嘆惋,憂鬱,絕望。“天不生孔子,萬古長如夜。”孔子七十三年的人生就像一盞燈,照亮了整個夜空。

孔子——中華文明承前啟後的人

孔子不但是一個人,他更是一個文明,這個文明就是中華文明。我們每個中國人,不論你是愛孔子也好,恨孔子也罷,你都離不開孔子,他以根植於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深處。

1988年,聯合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會議,探討人類前途命運的問題。參加的是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一致認為,人類到了21世紀,將會發生前所未有的災難,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前的中國,從孔子那裡尋找答案!

孔子——中華文明承前啟後的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