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為何《詩經》開現實主義先河,《楚辭》卻的是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作者:由 一往文學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5-16

楚辭具體指什麼

讀《詩經》,大抵的感受是以樸素為底色,感受到的是一種土地裡的踏實;讀《楚辭》,感受到的是漂浮在天上的華麗,後者叫做浪漫主義。

為何《詩經》開現實主義先河,《楚辭》卻的是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浪漫主義文學在本質上所揭示的是情感與文學的關係。聯絡到詩歌這一人類文化和文學中最古老的文類,《毛詩序》中認為“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意思是說:詩歌是思想感情馳騁的地方,萌動於心中為志,抒發出來為詩。 心中情感激盪,因而形諸文字表達出來。

《詩經》和《楚辭》分別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座高峰。同樣是“詩言志”,為何《詩經》開現實主義先河,而《楚辭》開創的是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為何《詩經》開現實主義先河,《楚辭》卻的是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何為《楚辭》

“楚辭”的本義是指楚地的言辭,之後演變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體裁,是戰國時代在楚國出現的以屈原的作品為代表的一種新詩體,與《詩經》表現出明顯不同的風格。一是詩歌總集的名稱。

作為詩歌體裁的“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楚辭”之名最早出現在西漢武帝時,司馬遷在《史記張湯傳》中稱“(朱)買臣以楚辭與(嚴)助俱幸,侍中,為太中大夫,用事。”可見朱買臣以楚辭而得漢武帝的寵幸,漢武帝出身楚地,楚語受到帝王的歡心,這種詩體的創作也就大興。

作為詩集的《楚辭》,始於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文獻,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漢代人仿寫的作品彙編成集,稱為《楚辭》。

為何《詩經》開現實主義先河,《楚辭》卻的是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楚辭》中的浪漫淵源

地域

楚辭的產生有複雜的社會和文化淵源,離不開楚地特有的文化傳統。早在春秋時代,楚國即興盛於江漢流域。其後日益強大,地廣兵強,雄踞南方。獨放異彩的楚文化也就逐漸形成,楚文化與北方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又獨放異彩。

《中國文學思想史》(青木正兒)中這樣描述文學之地方色彩:“中國之風土文物,因南北之不同而各異其趣。”南方氣候溫暖,土地低平,草木繁茂,山水明媚而得天獨厚,所以生活在南方的人們“生活逸樂,得沉湎於空想或冥想之中,是以民性浮華,熱情而富有詩意,其文藝思想則流於浪漫主義。”反之,相比之下的北方氣候寒冷,土地乾燥,草木稀疏,既無明媚之風光,天然產物亦復不多,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北方人必須為生活而努力,所以民性質樸而現實,富於理智。其文藝思想則偏向於功利的現實主義,像發源於黃河流域的《詩經》就是“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這類文學具有質實的、拘謹的傾向。

為何《詩經》開現實主義先河,《楚辭》卻的是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音樂

楚國有著極具特色的地方音樂,如春秋時期楚國樂官鍾儀被俘,他所奏之樂,中原人認為是“南音”(《左傳》成公九年)。南音就是楚地的音樂。戰國時代楚地的樂曲如“涉江”、“薤露”“陽春”“白雪”等名稱都可見於楚辭,楚辭中“亂”、“倡”等名稱也見於楚聲,這說明楚辭與楚地浪漫的音樂有密切關係。此外,楚地民歌是直接孕育《楚辭》產生的胚胎,如《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為何《詩經》開現實主義先河,《楚辭》卻的是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這首南方民歌隔句句尾都是用了語助詞“兮”,成為楚辭體的基本形式。“《越人歌》歌詞旖旎纏綿,讀來令人和後來南朝的吳歌發生聯想。”(《中國美文史稿》梁啟超)都說吳儂軟語,楚地民歌和楚辭的浪漫也不難想象。

楚地巫風樂舞

楚地是一個音樂舞蹈發達的地方。“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漢書·地理志》),其祭神的場面,氣氛,祭歌中的豐富幻想及其浪漫特色,都在楚辭的部分作品中體現出來。經屈原加工創作的《山鬼》,以人神雜糅的手法,鮮明地塑造了巫山女神的優美形象,充滿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賦予了巫山女神以人和神的雙重特性。她居處幽篁,飲食山泉,披羅帶荔或出沒于山林雲海,或跋涉在崎嶇山道。

為何《詩經》開現實主義先河,《楚辭》卻的是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南北文化交融

《楚辭》中最為人熟知的《離騷》篇,運用了大量的香草美人的象徵意象,正是發展了中原文化中《詩經》中的比興手法,將比興發展為象徵,使得詩歌蘊含更為豐富。另外,戰國時代散文的勃興,縱橫家的鋪張詞采,都從篇章、句式、氣勢等方面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使得浪漫色彩倍增。

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既然說《楚辭》開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必有後人繼承。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屈原“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又說《楚辭》“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後儒之服膺詩教者,或訾而絀之,然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為何《詩經》開現實主義先河,《楚辭》卻的是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就文體而言,漢賦的產生直接受楚辭的影響;詩歌句式從四言為主轉化為五言詩、七言詩的過程中,楚辭以其長短參差的雜言形式,打破了《詩經》四言的定型。

楚辭之後,浪漫主義精神在李白這裡真正放大,有登臨山水,“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奇偉想象;有蜀道難中“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的天馬行空。詩唐的國度,不只有詩仙李白。浪漫主義所及,少不了王績的縱情詩酒,浪漫曠達;岑參筆下的戈壁胡楊“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有李商隱的“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亦有李賀的“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浪漫主義詩歌的長河由《楚辭》開始,由屈原開始,“衣被詞人,非一代也。”自然擔得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