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作者:由 娛樂資本論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5-17

qq郵箱怎麼傳送語音

作者/霍超

一個向來剋制的人憋了六年謹言慎行會怎樣?相信各位在前幾天的微信公開課上已經體會到了,在1月9日晚上的“微信公開課Pro”上,張小龍原定於21:30結束的演講直至深夜12點才結束,拖堂整整150分鐘。

這可急壞了現場的媒體老師,兩個小時的電影在豆瓣上都得劃分尿點時間,但是在張小龍講演的4個多小時內卻鮮有人離場。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一切都源於張小龍過往身上成就和榮耀,一款10億使用者級別的產品經理,一名佛繫到幾乎沒有黑點的商業大佬,一個依附於巨頭卻時刻都在和巨頭博弈的棋手,產品經理裡高爾夫打的最好的,高爾夫球手中產品做的最棒的……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更重要的是在張小龍看似端莊成熟的外表下卻是一個“騷話”不停的段子手。

“最近我們釋出7。0版本,當然有5億人吐槽,1億人要教我怎麼做產品,並且還有8億人看不懂那一句話,因你看見所有存在,到底什麼意思。

推特是一個很不錯的社交產品,但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沒怎麼用過。(great wall?)

PC時代,瀏覽量最大的是哪個頁面?是IE瀏覽器404的頁面。

說到AI,其實我們內部還在做一個事,(停頓)算了,不說了,我還是要做一個稱職的職業經理人。”

……

其中,張小龍還在現場澄清一個段子,“當時做微信的時候,我並沒有去寺廟(龍泉寺)燒香。”

他指的的是外界盛傳,他在微信上線前因技術困難而意志消沉曾在龍泉寺閉關小住,出家前是資深極客的寺中法師給他提了幾個建議,之後,微信成了。這段故事以各種傳得神乎其神的不同版本,在IT界、旅遊愛好者、居士的朋友圈中流傳。

“很多人可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當時我給馬化騰寫一個郵件說開微信這個專案,這個是真實的。但也有一些不真實的,比如說我去了某某寺廟,所以有的時候跟同事們回憶說想起來覺得有一點後怕,後怕什麼?”

有著“產品之神”之稱的張小龍當時也害怕競爭。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微信是踩著米聊誕生的

微信的想法產生於2010年左右一款名為Kik的手機通訊軟體,它在登入App Store和安卓商店短短15天裡吸引了100萬名使用者。Kik能跟本地通訊錄上的聯絡人直接連線,實現免費簡訊聊天,迅速爆火,成為一匹黑馬。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注意到這款產品後,張小龍立刻給馬化騰寫郵件,建議由他的廣州團隊做一個類似Kik的產品。

彼時騰訊內部的賽馬機制已經初現,馬化騰批准後,除了張小龍負責的廣州團隊外,騰訊位於深圳團隊的團隊也在搶佔先機。

同時注意到Kik的還有雷軍。他在內部下強指令研發米聊,“如果騰訊介入這個領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會被大大降低,接入得越早,我們成功的難度越大。據內部訊息,騰訊給了我們3個月的時間”,2010年12月10日,米聊先於上線。

米聊對於雷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創辦初期,小米急需一款低成本的產品來吸引流量,MIUI如是,米聊如是。況且軟體層面的產品是雷軍在金山二十多年一直擅長的,從PC埠轉移到移動智慧埠,如果能形成使用者依賴和使用者粘性,對於小米未來的硬體銷售也是有著長足幫助。小米初期的“三駕馬車”為手機、miui、米聊,這也是雷軍一直把小米定義為網際網路公司的原因。

而基於新的移動網際網路平臺搭建一款新的IM工具對於騰訊也有著深遠影響。

從PC時代伊始,騰訊依靠著QQ打敗了新浪UC、51、網易泡泡、百度Hi等同級別的國內競爭者,以及MSN、SKPYE等武裝到牙齒的舶來品。但在新機遇之下,手機版QQ能否守住以往堅不可摧的壁壘,這是個問題?

更重要的是2010年,正值3Q大戰期間,在和360互撕的過程中,QQ的信用雖談不上破產,但下跌是肯定的。在QQ積極擁抱移動端的同時,騰訊分發出了幾隻隊伍新的產品形態也走在了路上。

其實,雷軍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騰訊深圳總部,並沒有關注到在廣州的張小龍,當時在深圳總部至少也有兩個團隊也在做相似的研發。

不過,深圳團隊由於忌於新產品的功能與QQ有太多的相似性,始終縮手縮腳。這讓微信異軍突起,2011年1月21日,也就是米聊上線一個月後,微信推出。

在與微信的競爭中,雷軍團隊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他們迅速迭代產品,甚至比微信提前半個月增加了語音聊天的功能。在微信上線後的幾個月,米聊依然霸佔著App Store中國區免費社交類應用前二的位置,僅次於老前輩QQ。但是,小米沒有做社交經驗,因為使用者數的激增,米聊的伺服器曾在一天裡宕機5次。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微信逆勢反擊,使用者開始呈現幾何數增長,將米聊遠遠甩在後面。2012年3月29日,在微信上線433天,馬化騰宣佈微信線上使用者數突破1億,成為當時使用者數破億最快的APP。

“米聊輸給微信在情理之中,因為微信是QQ的馬甲。”不止雷軍這麼抱怨,事實上很多人在後來分析時都認為微信是得益於8億QQ使用者的成熟關係鏈,才把米聊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事實上,在產品特性上,微信要比米聊更能捉住使用者的痛點。無論是對社交工具也好,平常的使用的物品也罷,使用者總是趨向於多功能的產品。

儘管米聊和微信在上線之初都是以手機通訊為基礎,實時對講為特色,可在後面的版本中微信便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尋找與其他社交工具有差異的功能。

從微信的2。0版本開始,我們可以看到它已經加入“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等功能。隨後加入的朋友圈、紅包等,更是一腳把米聊狠狠的甩在了後頭。

這一切都離不開張小龍對社交對產品的把控。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和丁磊的恩怨糾纏

2013年當米聊垂死掙扎之際,並不意味著微信高枕無憂。當年8月網易和中國電信宣佈合資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併發布新一代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產品“易信”。這是全球首次電信運營商與網際網路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併合作打造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產品。

從時間上看,易信只落後微信1年多,並且和中國電信合作後,易信拿出了運營商獨有的話費、流量、國際通話等資源進行扶持,而網易也傾注了精力。網易和電信的傾力而為使得該產品在短短的一週之內就已經突破了1000萬用戶,丁磊不止一次的提出,推出易信是為了打擊微信,企業自救的一種不得不做的突破。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在易信上線釋出會上,丁磊拉來搜狐張朝陽、360的齊向東等人站臺,還在群訪時對記者喊話:易信拿出免費流量和簡訊後,騰訊肯定猴急,結果就是會開放很多特權,“最後得好處的還是你們嘛!所以你們要給我們鼓掌啊!”

作為微信團隊領導者張小龍睡不著了,微信朋友圈爆出張小龍在易信釋出當日就表示好好研究這個競爭者,易信這個產品真的令微信團隊虎軀一震。

事實上在易信上線前夕,微信剛剛進行版本迭代,加入了開屏小遊戲的同時升級了掃一掃功能。在易信上線不久又針對微信公號出臺了統計分析功能的加強,新的功能在圖文,訊息,客戶,開發四個領域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統計,為自媒體和企業微信運營提供很好的分析工具,牢牢的把使用者攥在了手裡。

反觀易信,除了針對微信批次模仿之外,缺少擊穿使用者痛點的功能。在後來的覆盤中,有媒體分析原因,易信主要股份集中在電信手中,對於產品的束縛較強。網易在對抗微信之餘,雷聲大雨點小,無法放開手腳,無異於打著鐐銬起舞。

丁磊這種對產品把控的無力感,張小龍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經深有體會。

丁張二人有著太多相似的經歷,都畢業於理工類大學,畢業後也都進入人人豔羨的電信部門,也都不安份於體制內的安份生活。1995年,在張小龍辭職南下的第二年,丁磊也辭去了寧波電信局的工作,毅然來到廣州。

1997年,丁磊在一間8平米的辦公室內創辦了網易,當時的他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做搜尋引擎,第二是做免費郵箱。

結果搜尋引擎的想法太過超前,毫無意外的失敗了。

而第二個專案個人免費郵箱則恰恰趕上了當時中國網際網路爆發的風口,網民急速增加後急需屬於自己郵箱,另外當時Microsoft用3。5億美元收購了hotmail的新聞也讓投資人看到了中國郵箱市場的利好,據丁磊後來回憶道,“當時華爾街的投資人就在我們門口排隊了,搶著要給我們錢。”

幾乎在同時,張小龍開發的郵箱產品FoxMail1。0版上線,短短兩年獲得全球使用者400萬。覆蓋了包括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新加坡、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時,還在《電腦報》做記者李學凌曾在文章中描述過當年張小龍在中國IT圈中的地位。“只要你站在黃莊路口,大喊一聲,我是Foxmail張小龍,一定會有一大群人圍上來,讓你簽名。”

不過丁磊的商人思維敏捷,在以郵箱拿下使用者之後迅速跳轉到門戶這個概念,得到了資本的追捧,而張小龍在開發Foxmail一直是單打獨鬥,並且面對商業化探索保持克制。

在Foxmail如日中天的時候,他都沒想過要組建一家公司來進行商業化運營。當年的張小龍給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名優秀而落魄的技術人員,彼時周鴻禕告訴張小龍,Foxmail要加廣告,要盈利。張小龍說為什麼非要這樣?只要有使用者,有情懷就好了。

但情懷不能當飯吃,當張小龍還在每天深夜看著使用者來信時,馬化騰、丁磊已經在尋找風投向商業化進軍。現實逼迫之下,1998年,張小龍以1200萬元的價格將Foxmail賣給了深圳博大。在被博大收購前,吃不起飯的張小龍曾被雷軍垂憐,雷軍看中了Foxmail這款軟體,想以15萬元的價格收購。

不過後來雷軍派研發人員去和張小龍洽談時,研發人員覺得不值,諷刺張小龍說:這樣的軟體,我一兩個月就能做出來。張小龍呵呵了幾聲,走了。結果,這次收購就泡了湯。

接下來便是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錯過了衝擊納斯達克的博大一直沒有找到讓Foxmail實現盈利的辦法,張小龍只好帶著10多位工程師轉而去做更加小眾的企業級服務郵箱伺服器。

而當張小龍還在受困於Foxmail的郵箱業務時,同期出道的丁磊已經登上了首富的位置。

2005年,失落的張小龍和Foxmail被失落的博大打包出售給了騰訊。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內部博弈馬化騰

在張小龍接手前,QQ郵箱還只是QQ使用者之間傳送域內訊息的工具,不支援向外域傳送郵件。後來雖然開放了向外域傳送功能,但免費使用者容量僅僅為5M,最大附件4M,小的可憐。使用者主要依靠透過捆綁在QQ客戶端的軟體登陸匯入,而那時網易和Gmail的容量都早已上G了。在2005年,QQ郵箱不具有競爭上的優勢。

“我們接手郵箱時,QQ郵箱每天只有幾萬人的訪問量,公司內部已經沒有人在負責這個業務了,就連程式碼都沒有人管了”張小龍在後來複盤時說到。

張小龍在接手QQ郵箱之後將快速、簡潔確定為產品核心,帶領團隊將QQ郵箱的核心全部推倒重寫,針對郵箱傳送檔案較小的使用者痛點,張小龍將QQ郵箱升級到支援2G超大附件的傳送。

這一改變徹底激活了大量休眠賬戶,QQ郵箱的使用者量開始快速攀升。逐漸,張小龍負責的郵箱業務幾經曲折,終於漸漸趕上了網易,還得了公司內部的年度創新大獎。

然而,郵箱的盈利模式一直模糊不清,在以營收論英雄的騰訊體系內,偏居廣州的張小龍團隊一直遊離在邊緣地帶。

遠離騰訊內部,這是張小龍自己的選擇。這個選擇讓張小龍少了很多與內部上司接近的機會,但也為其放開手腳提供了契機。

張小龍“封神史”,踩著大佬進階

馬化騰曾不止一次的邀請他來深圳辦公,但都被執拗張小龍回絕了。

最廣為流傳的是張小龍認為參加會議是挺浪費時間,並表態“我不反對開會,只要我不在場就好。”

馬化騰詢問其原因時,張小龍迴應他起不來,路上堵,最後以馬化騰每週派車來接他圓滿解決。

還有一次,某個省長去騰訊調研,說很欣賞張小龍,想見見他,張小龍也不去。馬化騰沒辦法,替他擋了。

去年曾有一篇誇讚馬化騰的文章在網上流傳,其中一個論據就是如果沒有馬化騰的寬容,很可能就沒有張小龍的今天。

換而言之,如果當時的張小龍聽從馬化騰的意見,帶著團隊去了深圳辦公,誰能知曉今天的微信是否會淹沒在人海之中呢?

事實上當年在Foxmail如日中天坐擁400萬用戶之時,騰訊不過10萬用戶。但是幾年的光景下,後者收購了前者,看起來似乎有點諷刺。

當張小龍成名後,也有不少推崇者論斷,其成名之道在於對於產品的剋制和為人的佛系。但不得不說,張小龍的成功脫離不了這些競爭對手的加持。

有趣的是,當時丁磊初下廣州時,先專門坐火車去深圳看望自己的網友——馬化騰。他們是從一個叫CFdio的網站上認識的,同時期混跡在該網站的還有周鴻禕和雷軍。當然除了雷軍已經年少成名之外,其他幾個還都只算是屌絲。

目前沒有資料查實張小龍在CFdio上和這群大佬有過交集,但巧合的是,後來的這群CFdio上的大佬先後成為了張小龍進階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