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住房保障讓他們實現“住有所居”

作者:由 華龍網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6-13

締景花園小區有閣樓出租嗎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住房保障讓他們實現“住有所居”

九龍坡區九龍濱江棚戶區改造專案改造後實景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日6時訊(董進 實習生 楊世玉)租過隔板間、住過拆遷房,漂泊多年,是公租房,讓打工妹李雲峰在主城擁有了家;從無客廳、無廚房、無廁所的“三無房屋”,到寬敞明亮的三室兩廳;從髒亂的街巷,到宜人的小區,是棚戶區改造,為卿淑容帶來了“做夢都想不到”的變化……

住房,關係千家萬戶基本生活保障,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從危舊住房改造到棚戶區改造,從廉租房到公租房,我市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住房困難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了應保盡保,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和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他們不僅有了保障房,更有了幸福家。

“總的來看,重慶已基本形成公租房保障有力、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和農村危房群眾統籌保障、住有所居與居住品質同步推進、既重視‘房’又服務‘人’的住房保障工作格局。保障物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彰顯了良好的民生、社會和經濟價值。”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住房保障讓他們實現“住有所居”

重慶市沙坪壩區康居西城公租房小區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小小公租房” 圓了打工妹的安居夢

來自長壽的李雲峰在主城打工多年。為了省錢,她住過漏雨的棚戶、也住過簡易的集裝箱房。與老鄉劉成華結婚後,小倆口租過閣樓,住過拆遷房,但從來沒有一個地方,能稱之為家。

7月的一天,李雲峰看到報上的訊息,類似她的條件可以在重慶中心城區申請公租房。填報申請、提交資料,沒有經過太久的等待,李雲峰在九龍坡區民安華福小區,搖號中了一套一室一廳的小居室。“我們終於有家了!”第一次,李雲峰感覺到自己真正在這座城市立足了腳。

公租房作為重慶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的重點,既是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的保障性住房,又作為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招商引資等改革和重要工作提供住房保障的主要手段。啟動公租房建設以來,我市先後出臺了系列政策檔案,完成了公租房規劃、建設、准入、分配、管理、退出的頂層制度設計。這其中,包括在全國率先打破城鄉內外的差別和戶籍制度的藩籬,將保障力度覆蓋到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無房職工等新市民群體。

“重慶公租房不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發揮著主渠道作用,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助推了城鄉統籌發展,彰顯了良好的民生、社會和經濟綜合效應。”有關專家表示。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分配公租房約54萬套,發放租賃補貼0。96萬戶,直接惠及約140萬住房困難物件,公租房小區及管理機構累計獲得“全國和諧社群”等國家、市級榮譽236項,公租房小區總體穩定和諧。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住房保障讓他們實現“住有所居”

康居西城公租房休閒廣場老人與孩子“較量”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棚戶區改造” 她搬進了寬敞明亮的三室兩廳

在江北區鴻恩新天地小區。卿淑容吃過晚飯,外出散步。

“出門就是電梯,小區綠樹成蔭,這要是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卿淑容樂呵呵地說。

搬到新小區之前,卿淑容一家人擠在35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因為居民樓電線老化,片區還曾多次發生火災。提心吊膽的日子,因為棚戶區改造的實施,徹底成為過去。舊城改建房屋徵收專案正式啟動以後,卿淑容第一時間便籤了約。

從無客廳、無廚房、無廁所的“三無房屋”,到寬敞明亮的三室兩廳;從髒亂的街巷,到宜人的小區——棚戶區改造,為卿淑容一家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類似的變化,已經在全市25萬戶家庭,真切發生。

按照相關部署,重慶聚焦解決棚戶區居民住房困難問題,加快推進了以城市棚戶區、城中村和國有企業棚戶區為重點的城鎮棚戶區改造工作。不僅直接改善居民居住條件,還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質,在拉動投資、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綜合效益。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2787萬平方米、24。78萬戶,惠及群眾約87萬人。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住房保障讓他們實現“住有所居”

渝中區化龍橋棚改專案新貌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老舊小區改造” 老鄰居們紛紛都回來了

南岸,南湖社群。花園七村的居民不用搬遷,也圓了宜居家園夢——修繕一新的路面乾淨整潔,路旁的花臺種滿綠樹紅花,悠閒的茶韻廣場,有趣的兒童成長樂園,典雅的三益書院,曾經的老舊散小區搖身一變成為現代文明社群。

兩江新區,邢家橋社群。交相錯雜的各類線纜在工人手裡變得規規整整,脫落的牆面被重新改造刷上白漆,開裂漏水的廚房翻新修繕,潔白的牆面、鋥亮的地磚——老舊小區儼然變身“新洋房”。

一南一北。兩個社群的嬗變,映射出我市老舊小區改造的嶄新面貌。 “老舊小區改造著眼於解決群眾居住基本問題,雪中送炭,不求高大上,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此,我市積極完善配套設施、改善小區環境、修繕房屋本體、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力求實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透過實施綜合改造,老舊小區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甚至有搬出居民開始回遷,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