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作者:由 懶遊的故事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7-02

松陽老街在什麼地方

地處麗水市的松陽南直街,是一條有著千年歷史的老街。今天要說的是,松陽人在歷史上以勤起家,耕耘著生活,也耕耘者希望的故事。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年終歲末,是松陽老街最熱鬧的時候。打餈粑聲咚咚作響,在街巷中迴盪。家人們聚在一起,蒸發糕、貼對聯、掛燈籠,一個富足安逸的春節,是對一年辛勞最好的回報。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紅燈籠,紅對聯,徜徉在春節喜慶氣氛當中的老街人,也把生活過得紅紅火火。自古以農耕為主的松陽人,他們以勤起家,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耕耘著生活,也耕耘者希望。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地處麗水市的松陽南直街,是一條有著千年歷史的老街。主街長400多米,因地處松陽古城之南,道路筆直通達,故而得名“南直”。今天的南直老街區,東到要津路,西抵新華路,南至長松路,北達太平坊路,總面積10。56公頃。歷經歲月磨礪,老街上依然保留著一百多棟明清時期的古民居。樓上生活,樓下經商。老街人把日子過得安逸從容。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穿城而過的松陰溪,自古就是通商的黃金水道。糧食、布匹、鐵器等大量貨物,經由水路在此集散,催生出一片繁華。然而,水能興街,亦能覆城。今天看上去溫和平順的松陰溪,在一千多年前卻是洪澇不斷,時常給當地百姓帶來災難。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唐貞元年間,松陽發生了一次特大洪災,住在低窪處的百姓家園被毀,損失慘重。刺史張增為了給人們尋求一處安身立命之所,東奔西走,尋找新的落腳點。刺史向朝廷請命,把縣城搬到海拔相對較高的西屏。生命得到了保障,可生計卻成了問題。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在張增的帶領下,人們開始在周邊山地進行墾荒。為了早日能過上安穩日子,大家除野草,翻土壤,每天披星戴月地忙碌在茫茫的山川盆地間。用了幾年的時間,終於開墾出數千畝良田。白手起家的松陽百姓靠著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從朝廷到州府,沒有任何財政支援,完全是靠松陽人民自己一點一滴的積累,把古城造好。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有了土地,當地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那時的老街人在滿足自己的所需外,還能出售各種富餘的農產品。曾經冷冷清清的街巷,變成了熱鬧非凡的集市。坐落於獨山腳下的這條老街,也初具規模。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田野青青,溪水潺潺,這座壩堰叫作白龍堰,修建於元末明初,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在當時那個沒有任何機械輔助的年代裡,當地百姓肩挑揹負,完成了這項偉大的工程。而更讓人感嘆的是,如今,這座壩堰依然發揮著作用,造福著松陽百姓。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松陽熟,處州足”是歷史上松陽地區物阜民豐的寫照。然而,這樣美好的生活,卻隨著一場天災的降臨而被打破。元朝末年,松陽遭遇罕見旱災,莊稼顆粒無收。一時間,饑民遍野,民不聊生。當地鄉紳周漢傑看到這種情況,心急如焚,決定要修一條堰壩,蓄水引流,緩解旱情。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當時,周漢傑找來許多青壯年和竹篾師傅,他們編制了大量的竹籠,把卵石裝進籠中,再抬到水利壘砌成牆。為了不耽誤農業生產,築堰只能在冬季進行。松陽的冬天冰寒徹骨,這時泡在水中工作,其艱辛程度難以想象。周漢傑也是親力親為,每天都到現場來,他不是單純地在旁邊看,也是捲起褲腿下到水中,做工的人看到出錢的人這個舉動,也是深受感動。

麗水市松陽老街,走過千年時光,一壩一堰的勵志故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年的時間,一條長136米的堰壩和一條9000米長的乾渠提前竣工。灌溉了沿途兩千多畝土地。從那以後,松陽地區變得水旱從人,莊稼連年豐收,百姓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而老街的商業也愈加繁華,店鋪林立,人潮如織,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交融在一起,變成了老街上最美妙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