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這如吃飯喝酒一般輕鬆的書法,真美

作者:由 廣州日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06

何為書法名家

00:57

在二樓展廳正中的電視螢幕上,一位清瘦的老者操著一口濃重的白話,如吟詩般地背誦著長長的、口訣般的辭句。仔細聽,可以知道他在講一些書法創作的要領。這位老人叫何為,展廳四面的牆上,懸掛的都是他的書跡,氣質清雅,運筆從容。也有他的畫,沉靜、平和,不蔓不枝。

9月19日在廣東省文聯藝術館開幕的“何為百年書畫學術研究暨師生作品展”,是對這位1947年畢業與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班,1950年入讀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美術部、曾經參與籌建廣州美術館(即今廣州藝術博物院前身)的前輩藝術家的一次致敬,對公眾而言,也是一次接觸一位有著深厚學養,豐富實踐,且溫和淡泊的藝術家的難得機會。

原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廣州市美協主席盧延光為這次展覽,寫了一篇文章,其中有這樣幾句話:“談起何為先生,我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位同時兼善詩文書畫的全面型別的藝術家。作為文化的精英分子,古代的畫家同時擅長詩文、書法的,為數不少。但在現代,在學科走向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的學術趨向中,具有全面才能的畫家反而變得越來越稀缺。但我所認識的何為先生卻是個例外。”

的確,在這個展覽中,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種如日常衣食住行般信手拈來,卻達至很高水準的藝術創作。按照盧延光的說法,何為的書法脫胎於王羲之,又融合了唐人的書法精華,“筆勢含蓄委婉,有如行雲流水”。僅就展覽來看,這批書法作品的書體變化不多,以行書為主,但當中透出的那種輕鬆寫意,常讓人忘了是在欣賞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而彷彿是在看一位老者寫家信、寫文稿那般,這種讓人難以區分“日用”還是“創作”的感覺,正是書法最本質的美感來源。

展覽中還附上了很多何為的書畫理論佳句,比如“中國書法的美學,必須是學過一點文史哲的人才容易明白,中國文化的根本問題,就是指陰陽二氣的辯證法,即是指‘道’”“手的轉運、折彎、疾遲等,總由心的指揮,筆即代表了心,筆墨兩者,筆是主,墨是從,親密無間”。他的梅花也很美,自言“是從書法的創造聯絡到畫梅的創造”,可謂真正的以書入畫、書畫同源。

何為是東莞萬江大汾人,1922年出生,曾受教於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和代表畫家黎雄才、關山月、方人定等,與潘鶴、陳洞庭、黃安仁等名家為同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是少數幾位參與籌建廣州美術館的開荒牛之一”,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廣東分會的前身廣州市書法篆刻研究會的籌備人之一。這個展覽,是一位穿越了幾個時代的藝術家,送給今天大家的禮物。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松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 卜松竹

影片:廣州日報全媒體影片記者王維宣 卜松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