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從秦朝說起 到清朝結束》漢朝(207)廢立燕王

作者:由 歷史不是殭屍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08

盧綰的女人是誰

燕王臧荼造反了,而且是劉邦當皇帝以來第一個挑頭造反的。

劉邦聞聽大怒,決定親自率領大軍前去平叛。

他認為,這第一個反叛的如果不能進行徹底剿滅,以後其他諸侯王肯定學模學樣,那麼他這個皇帝也幹不穩當。

有人說劉邦喜歡擅殺功臣,其實以劉邦的出身,放在那個位子上,誰都會這樣,可能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我這裡沒有為劉邦開脫的意思,只是想說明一點,萬事都有因,一般沒有人會放著好日不過,而去砍砍殺殺。

這次臧荼造反雖然事出有因,但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如果沒有一點手腕,皇帝這個萬人矚目的老大,誰也甭想做安生。

做不安生就要去砍殺。

於是,劉邦點兵派獎,部署人馬,星夜兼程,對燕國搞了一個突然襲擊,直殺到燕國都城薊城附近,臧荼才反應過來怎麼回事。

別看臧荼天天喊著造反,當真劉邦親率大軍來了,又不知所措。

事到如今,臧荼只好硬著頭皮出城冒險迎戰。

那怎麼可能打得過啊?

臧荼的燕兵常年圈養在家中,沒有實戰過,中看不中用,喊喊口號,搞搞大閱兵,忽悠忽悠老百姓還可以;

而劉邦的漢兵天天在打仗,先推翻秦朝,再打敗項羽,整整打了五年,那是血與火中走出來的勝利之師。

所以,雙方列兵對陣剛開打不久,燕兵已經四散潰逃。

臧荼看大事不妙,抱頭鼠竄,逃回城中。

劉邦麾兵向前,將薊城四面團團圍住。

城中百姓其實並不想打仗,大都反對臧荼這種無厘頭的造反行為,認為好好的日子不過,造什麼反啊,吃飽撐的。

沒有百姓的支援,部隊又不擅長打仗,單靠著臧荼父子兩人,怎麼能行呢?

勉強支撐了三五天,薊城便被漢軍攻破。

臧荼來不及逃走,被漢軍抓了俘虜。

臧荼的兒子臧衍,這小子比他老爸狡猾,扮成普通百姓從薊城北門逃脫,投奔匈奴去了。

臧衍以後我們還會說到,大家在腦子裡留個印象,畫個記號。

臧荼這傢伙被抓後,仍然不服,表現還算英勇,汙言穢語大罵劉邦。

劉邦哪裡容得下臧荼這般放肆?

於是,直接命人把他的腦袋給砍了下來,高高掛在城牆上示眾。

燕地百姓看臧荼這個下場,都自然投降歸順,好過那太平日子。

就這樣,燕地沒費多大功夫全部被平定了。

既然被平定了,那就要派人過來管理。

怎麼管理呢?

燕國的都城是薊縣,也叫漁陽,位於今天北京和天津附近。

現在北京那是首都,是國家的心臟,可以說還是非常繁華的,房價衝上天,都會有人削尖了腦袋往裡鑽。

但是秦漢那會兒,那裡是非常偏僻的地方。

我們說過,當年陳勝吳廣就是因為要被派到漁陽戍邊,因為大雨逾期,才造反的。

類似這種偏僻的地方,對於劉邦剛成立的中央政府來說,很難有精力插手管理,一般都是封個王過去鎮撫。

劉邦殺了燕王臧荼之後,立誰為新燕王,自然就成了一個新問題。

那麼究竟讓誰來做這個燕王呢?

劉邦手下並不是找不到人去幹,而是想幹的人太多了。

一方諸侯,相當於土皇帝,誰不想幹啊?

但是鑑於臧荼公然造反的不良影響,劉邦已是心有餘悸,因此對新燕王的人選顯得格外謹慎。

劉邦思來想去,準備把燕王之位封給一個叫盧綰的人。

盧綰是誰呢?

盧綰這個人大家應該並不太陌生了,之前曾提到過三次:

一次是說盧綰跟著劉賈到項羽的大後方,協同彭越燒絕項羽的糧道;

一次是說盧綰跟著劉賈一起攻打臨江王共尉,迫使共尉投降;

一次是說盧綰跟著博士叔孫通主辦劉邦登基大典。

這樣看來,盧綰這個人應該是戰功平平,才能平平的人,因為他從來沒有獨當一面過。

那麼,盧綰憑什麼會受到劉邦的青睞呢?

因為盧綰和劉邦關係非同一般,不但是老鄉,都是沛縣豐邑人,而且兩個人還是發小。

發小大家都懂的,那是有一個冰棒都可以一起舔著吃的小夥伴。

這還不算,盧綰的老爸和劉邦的老爸劉太公是鐵哥們兒。

也就是說,兩家是世交。

巧的是,盧綰和劉邦還是同年同同月同日生。

這機率多低啊!

為此,當時鄉親們都很驚喜,抬著老酒,宰了羊同時給兩家慶賀,搞得好不熱鬧。

兩個人懂事後,在一塊讀書,一塊玩耍,一塊到人家田地裡偷瓜,好到穿一條褲子都嫌太肥。

由於劉邦和盧綰兩代都是鐵哥們兒,鄉親們都很羨慕,當這倆小子有一次生日的時候,大家又抬著老酒,宰了羊給兩家人同時慶賀。

有人可能疑問,為什麼他們兩個小孩子過個生日,鄉親們搞得那麼誇張?

史書就是這樣記載的,我也這麼述說。

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這應該是當地的一種風俗,有些地方,特別是江蘇境內,至今還在流行,就是給孩子大辦十週歲生日。

這些地方對孩子十週歲非常看重,生日的時候,親戚朋友,鄉里鄉親都會聚過來一起慶賀。

盧綰和劉邦同一天生日,兩家關係又好,一起開生日PARTY再正常不過了。

關於這點,多說了幾句,主要是為了讓有懷疑精神的人看到這裡,少點糾結,另外也算普及一下民俗。

隨著時間的推移,盧綰和劉邦兩個人慢慢長大了,但他們仍熱臭味相投,整天混在一起。

我們說過,劉邦年少時,在當地是出了名的小混混,小流氓,到處惹是生非,父母不喜歡,兄弟不待見。

為此,官府也經常派人上門找劉邦問話。

官府來人,不管有事沒事都挺嚇人的,這就像現在警察到家裡辦案一樣。

劉邦前科那麼多,肯定也害怕了,便會跑到外面躲避風頭。

每次跑出去,盧綰總是像個跟屁蟲一樣隨同左右,東奔西跑。

後來,劉邦在沛縣起事造反,盧綰便以門客的身份跟隨。

推翻了秦朝,劉邦被項羽分封到漢中做了漢王。

此時,盧綰就在漢軍中擔任將軍,但卻不幹將軍的事,整天陪伴在劉邦身邊跑前跑後。

到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盧綰又被劉邦封為太尉。

看到太尉一職,有人可能認為盧綰掌握軍中大權,因為秦朝官職中,太尉就是負責軍事。

但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太尉僅僅是個虛名,與軍事無關了。

這說明盧綰的能力非常一般,劉邦只是因人設職,讓他陪伴左右。

從這裡可以看出,劉邦已經習慣了盧綰在身邊出沒。

因為從出生那天開始,兩個人就沒怎麼分開過,整天粘在一起,能不習慣嗎?

可見他們關係該有多好,甚至好到,據史書記載,盧綰可以在劉邦的臥室內隨便進進出出。

臥室那是一般朋友能隨便進出的地方嗎?

那可是劉邦和一幫女人的私密空間,不好到一定份上,怎麼可能呢?

另外,劉邦對盧綰特別大方,有好吃好喝好穿的,總是先想到盧綰,讓他過來一起分享。

這樣的待遇,其他大臣沒人能夠經常享受到。

即便是蕭何、曹參這些劉邦早年的老朋友、老同事,也僅僅因為立功表現好時,才會偶爾受到如此禮遇。

如果非要比較一下,當時誰究竟與劉邦最親近,那非盧綰莫屬了。

劉邦還早在關中時,就給盧綰封侯,而且是長安侯。

長安是哪裡?

就是原來秦朝的都城咸陽,想想這該多看重盧綰,才會把他分封到那裡。

說了這麼多,簡單一句話,盧綰是劉邦最信任的人!

這次平叛燕國,劉邦也帶著了軍事水平一般的盧綰,很明顯是有心抬舉。

現在燕地需要封個王來鎮撫,劉邦很自然就想到了盧綰。

盧綰可靠貼心,自己又心甘情願,何樂而不為呢?

那個時候,非劉氏被封王的,除了被幹掉的臧荼外只有七個人,而且都有顯赫的戰功。

如果劉邦自己提出來,非要封盧綰為燕王,那肯定不合適。

這明顯是假公濟私嘛,很容易引起一幫功臣的不滿。

大家辛辛苦苦在前線打仗,就是為了分封,結果剛打下來,劉邦一轉手給了心腹盧綰,誰會信服?

但是,劉邦真心想封盧綰為燕王。

為了讓盧綰順利當上燕王,劉邦想了一主意。

什麼主意呢?他能得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