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作者:由 維知書法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0

墨一書法怎麼樣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書法中的墨法。

中國書法中,用墨與用筆是緊密地相關在一起的。它們是唇齒相依、缺一不可的孿生子。

前面文章我們講了“筆法”、“結體”、“章法”,現在,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墨法。

對於較好書法作品的評價,古人早有所論,謂之“好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動若飛,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天、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力象者,方得謂之書”。這無非說明,好的書法中所有的點畫形體必須是處處能夠激起人們對現實中多樣美的形體與動態的聯想,這才算得上藝術。事實也正是這樣。好的書法總是給人一種圓滿耐看、神采奕奕舒服的感覺,觀之令人心慰神快。好的作品中,墨也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墨不僅是筆法的記錄,更是書法水平的實跡見證,是運筆的最後效果。所以,研究如何用墨,在書法中就顯得十分重要,為自古到今的書家所重視。人們都知道筆法在書法中的變化多端,而墨法也同樣千姿百態。如果書寫中的枯溼濃淡、知白守墨處理得當,字裡行間自能秀髮出高雅的風神;用墨能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燥滑相應,飄揚酒脫,其風韻氣勢猶可躍然紙上。大凡有的書法作品出現滯筆,有的淡墨滲化,萁原因就是在用墨這一點還把握得不好。

因此,學好書法,用墨值得認真研究。古稱水生血、墨生肉,很有道理,墨就像書法的血肉,而書法如果無血無肉那則是不可思議的。

用墨的一般規律稱之為墨法。關於墨的運用,我們寫毛筆字,人們常說“題墨”、“寫字”。實質上,墨的使用正是貫穿在這兩個部分之中。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一、我們先說藏墨,藏墨又叫蘸墨和吸墨。毛筆如果不藏墨,那就寫不出能看得見的毛筆字。問題在於,毛筆的藏墨量多少為宜?

一般來說,藏墨的多少應該服從於書寫的要求,最少限度要能寫完一個字。書法中,是不允許蘸一筆墨而寫一畫的,不然的話,寫出的字鬆鬆垮垮而難於通篇一氣。當然,一筆能寫好一個完整的詞,甚至一句話,並且使墨不腫不滯,那就最為理想,但是,那非經過刻苦的練習不可。就好象提琴家一弓運下能拉出十幾個乃至幾十個音符一樣,使墨到了這種地步才算初步掌握了墨法。

從毛筆筆頭的形狀上看,不贏不垂就最為適宜。吸墨太少,掌握不好寫出的字不豐潤,吸墨過多,掌握不好寫出的字又無骨力;所以藏墨要注意適中。同時,藏墨量的多少又決定著字的大小,毛筆所以有大小楷筆之分。

所以,無論寫什麼字,用什麼筆,吸多少墨,都要事先作出斟酌,先思而後行。只有藏墨合適,才會為使墨創造一個心中有數、量入而出的條件。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二、著墨,毛筆藏墨後落紙開始寫字,這樣一個書寫過程就稱之為著墨。著墨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千變萬化的過程。著墨以後的墨跡可因運筆的速度、按提筆時力量的大小以及墨自身的濃淡,基本分為濃墨、潤墨、燥墨三種。而這三種情況常常是相互穿叉在一起的。

著墨過程中,當毛筆內部墨流下注速度快於運筆速度、加之按筆的力量大於筆毛的彈力時,則出現濃墨;著墨過程中,毛筆內部墨流下注速度與運筆速度相當,按筆力量與筆毛彈力相互協調,則出現潤墨;同樣,當運筆速度快於墨流下注速度時,較好地發揮筆毛的彈力作用,就使出了燥墨。

濃墨、潤墨和燥墨在書法中各有用場。用筆側重於解決書法中的筋骨,用墨則主要表現書跡中的胖瘦和精神,因此,要取得較好的書寫效果,還得很好地領會和運用墨法的奧妙。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此外,還有淡墨。淡墨是由墨自身墨少水多的緣故所致,與用筆關係較疏。

我們在實際的書寫運用中,墨跡的分類決不止以上三種,而是許多種類的相互配合。按多數人的體會,藏墨以後運起筆來,往往可能先出現濃墨,再出現潤墨,最後則出現燥墨。而作為書家,憑藉著深厚的功力,透過合諧的調節,完全可以避免這種呆板的墨法,而屢試不爽運用自如。

為了清楚地掌握吸墨、運筆、提按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對墨跡的影響,可以透過這幾種方法,藏墨少,行筆速,筆略提,墨即燥;藏墨適中,行筆和提按適中,墨即潤;藏墨多,行筆慢,筆略按,墨跡很濃。如果藏墨情況不一,但只要運筆與提按配合得精當,同樣可獲得不同的墨法效果。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在三種不同的墨法中,使濃墨,應力戒墨濃得不適當而出現“墨豬”,這樣的滯筆會顯得臃腫、沒有精神,所以沒有把握不宜多用;使用燥墨,沒有基礎,也儘量不要使用,否則寫出的字缺乏筋肉,沒有風采,乾巴巴的不耐看;而用燥墨得法者,就會顯得骨力外拓,效果較佳;使潤墨,寫出的字清秀俊媚,骨肉協調,柔中見剛,所謂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正是這個意思,使墨應該朝著這個目標奮鬥。

這裡,還簡單談及一點“催墨”。何謂健墨?就是毛筆藏墨後,投入執行,當一氣之筆達到一定程度,要表達的意思還沒有寫完,或者書家的激情奮起而行筆不能止,但筆鋒內藏墨即將用盡,墨即盡而意未盡,怎麼辦?那就要行筆急速,略用力下按,勢來不可止,將筆頭內餘墨催到毫端鋪於紙上而形成“飛白書”的效果。這種方法運用得好,可使人領略到別具一格的險峻意境。

總而言之,潤可取姸,燥可取險;潤燥互滲,險才能險出氣勢,潤才能托出風韻。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三、再來說說用墨的要求

書法中的用墨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墨法的具體運用,我們要結合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宜與書體相吻合。不同的書體對用墨的要求也不一樣。楷書用墨以潤為主,行書則燥潤相雜,草書而以燥見長;這樣不同情況有溼有枯,一筆可寫多字,方顯出整篇的氣韻。

2、宜與用筆相適應。是寫大字,還是寫小字;大字吸墨多,字貴緊湊行筆快,墨跡濃些才能顯出勁挺;小字運筆平穩,吸墨則宜適中,以托出清秀。

3、宜與用紙相協調。是用白紙呢,還是其它色紙?是新紙,還是舊紙?都要反覆構思,使墨色與紙色相適宜。

4、宜與書寫內容相配合。所寫的內容是輕快的抒情意境;還是悲憤的感情激發;是書興大發還是違心而書,這與用墨都有較為密切的關係。

5、宜與用途相區別。要分清是練習書法,還是創作作品。如屬練習,應吸墨適中,使墨穩潤;屬於創作,則意在筆先,飽藏用墨,一氣呵成,濃淡相間。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我們在注意到這幾方面的情況之後,還要力爭“鮮”、“活”。

所謂鮮,是指儘量用新研的墨,如系殘墨,應沖洗一淨;所寫的筆畫,不宜加改,一改,就影響了字原有的自然鮮度。

活,意思是墨法與筆法應緊緊熔合在-起,者墨以後要乾淨利落,是濃是淡墨色要活,乾溼相當。

初練書法,往往追求有力而鋒芒太露,顯得不自然,缺少含蓄的內力,有時似乎自然了,又顯得浮而無力,使墨太滑,書跡稚嫩。故二者要結合起來。

自古以來,用墨之法不出濃淡二字,或由濃而漸淡,或由淡而漸濃,或濃濃淡淡,或忽濃忽淡,濃中有淡,淡中有濃而變化莫測。所有的這些變化不是枯燥單一的,而是有其內在的規律聯絡,其運用既不能呆板雷同,又需要濃淡、潤燥、乾溼得當。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書法作品中,墨法與筆法有著內在的不可分割性,墨法的重要性並不遜於筆法。

墨法研究的主要物件是用墨的潤燥和濃淡以及用筆所表現的濃、潤、燥等不同著墨效果。

在運筆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書跡的濃、潤、燥取決於墨的濃淡;在墨的濃淡程度穩定的情況下,書跡的濃、潤、燥則取決於用筆的快慢與輕重。所以,用基中要注意藏墨和著墨,並與用紙、用筆、用途相配合,寫出的字就能既鮮又活,引人入勝。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書法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書法藝術水準。願與廣大書法愛好者一起弘揚中華傳統書法文化。

評論區常有高人出沒,一起來曬曬你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