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恆道釋義,恆道亦可道

作者:由 學無成無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1

恆代表什麼意思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其《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東方哲學》中給予中國哲學的道以極高評價:“道就是道路、方向、事物的程序、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和基礎。”中國戰國末期楚國詩人屈原在其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的《天問》中也提出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的終極之問。國人尊為“至聖先師”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亦在其《論語》中發出“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嘆。而道家創始人老子卻又在其《道德經》中說“道可道非恆道”,更增加了道和恆道的神秘色彩。

無與有

要想理解道和恆道,首先必須弄清有與無。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所謂天下是東亞民族對宇宙的專有概念。這裡不得不講講“有”和“無”之關係。所謂有和無並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那麼該句話的意思是生成宇宙現有形態的物質、能量、資訊、時間、空間總稱就是有形而又有限能之有,有形而又有限能之有創生於無形又無限形還無限能之無,萬物和有隻是無的內在環節。被譽為西方哲學開創者的米利都學派中的阿那克西曼德亦主張萬物的本源是“無限”。釋家所謂“佛法無邊”的真正含義是說佛法以理解無為終極目的。

恆道釋義,恆道亦可道

圖一

內與外

內與外則體現萬物和有的辯證關係以及有和無的辯證關係。圖一是一幅水墨太極圖。如果把太極圖中的黑色象徵萬物,白色部分象徵有,那麼有既在萬物之內又在萬物之外,但萬物生於有掌控於有。如果把太極圖中的黑色部分象徵無,白色部分象徵有,那麼無既在有之內又在有之外,同樣有也既在無之外又在無之內。但是無創生有,掌控有,是主動的;有創生於無,掌控於無,是被動的。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真正含義是無限大之外是無,無限小之內也是無。無限大、無限小(包括有和自然界、人類社會及思維)都在無的造化和掌控之中。所以我們不能以體積的大小來判斷質量、能量、能力等的大小。更不能只相信看得見的、有形之物而不相信看不見的、無形之物。

恆道釋義,恆道亦可道

圖二

道與恆道

現在讓我們先研究一下道這個字的結構。道字中有目、之、首,目乃看意,之乃到意,首乃頭意,合起來就是看到頭,頭既是開頭又是盡頭。開頭就是起始,盡頭即是終結。所以道的真正含義是包括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起始和終結及極限程序。那麼恆道的含義也就容易理解了,所謂恆道就是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造化的始終、方向和無限程序。道是極限規劃,恆道是無限規劃。圖二中綠色的圓環就代表道,而粉色圓環則代表恆道(以無限為有限),藍色的球體則代表宇宙,紅色的立方體則代表無之其小無內的形態(圖三是其放大)。這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理解中國的一句古語“無始無終”了:無既是人類發展的真正起點也是人類發展的真正終點。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無造化了人並引領人向無發展。所以人發展的起始、方向、程序、終結都統一於無。

恆道釋義,恆道亦可道

圖三

五行合一

恆道釋義,恆道亦可道

圖四

地、火、水、風四元素說是古希臘哲學關於世界物質組成的學說。中國古代思想家則認為世界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也稱五行。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世界萬物卻是由物質、能量、資訊、時間、空間建構而成,但是物質、能量、資訊、時間、空間的概念只是根據科學研究而劃分的,現實世界中是統一而不可分的。所以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五行,而且五行合一,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任何一行。所以五行統一於有。圖四中間的立方體代表無其小無內的形態,外圍的五個圓則代表物質、能量、資訊、時間、空間五基元。未來無會造化越來越美好的五基元,或者說造化越來越美好的有。自然的建構基本完成,只剩潛能的極限開發;未來的發展是無既可以向外亦可以向內無限建構,造化無限遞進的潛能。

能與潛能

無用有即五基元造化建構的宇宙萬物都有其元素、結構和功能,這些功能人類可以直接利用,所以叫做先天之能。人類科技迄今解構發現的宇宙萬物的建構元素已達118種(人類的解構已經到了夸克層次),當然也發現了相應的能量、資訊等。其中人體建構元素已經發現了90多種。而人類發明製造的智慧手機所用元素共40多種,手機是人類利用宇宙元素重構之物,是對自然潛能的開發,應該是屬於後天潛能。現在人類開發自然潛能的重構之物已經能夠上天、入地、下海,甚至能登月、航天等。而這些還只是自然潛能的冰山一角,我們可以把118種元素用數學的方法排列組合簡單的計算一下,其潛能種類是天文數字。所以人類的發明創造和自然潛能是統一的,發明創造產生的價值和自然潛能蘊含的價值是一致的。隨著自然潛能的不斷開發,人類的生活質量則不斷提高,人類創造的價值也越來越多。

和而不同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這句話現在可以理解為未來能消滅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同富裕和共產主義的人文法則。所謂不同是說隨著自然潛能的不斷開發,不同的、創造價值的行業越來越多,以至於可以達到全球人人都從事各不相同的、創造價值的行業。所謂的市場經濟就由搶奪現有行業市場(叢林法則)昇華為不斷創造新的行業市場(人文法則)。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實現人人平等,共同富裕,消滅剝削(智慧機器人負責生產,人類只從事創意、養生、管理、文化娛樂活動)。並且逐步提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系統性。這裡不得不講講經濟的三維(廣度、高度、量度)立體發展。講經濟就得有產品,任何一種產品都是五基元建構而成,人類過去、現在、未來創造的產品種類(廣度)極限是和自然潛能極限相一致的,是天文數字。但是產品的層次(高度)、產品的數量(量度)的發展卻是有限的。例如手機產品的層次之分2G、3G、4G、5G,但是每昇華一個層次,就會淘汰一個層次;手機產品的市場就是全球70億人, 產能過剩是沒有意義的,只能造成企業的此起彼伏。圖五則體現這種關係。馬克思所謂共產主義的物質豐富是三維立體豐富,而非簡單的數量多。

恆道釋義,恆道亦可道

圖五

進步不止 生命不息

對比開發自然潛能提高生活質量,更重要的就是開發人體潛能提高生命質量。開發人體潛能的形式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例如官方的以四年一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為最高形式,但其“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也對人體健康造成了不少傷害,退役的運動員皆傷病纏身。而民間開發人體潛能的方法也浩如煙海,且更具神秘性、禁忌性,什麼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等。所有開發人體潛能的技術都來自於人類生活經驗,是人體功能的直接應用,進而產生了透過開發潛能來提高技術,於是產生了功法。雖然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技術、功法各有不同,但是它們都是統一於人體的,人體決定技能發展的極限,而不是相反。人類思維的超越性在於可提前理解人體潛能的極限,如果是到了極限再理解,那理解已失去意義。或者說理解不了極限是不可能達到極限的。理論上講人體柔韌的極限是三維立體的圓周,也體現了始終的統一性,柔韌是為力量、速度、肌肉等等潛能開拓發展空間的。只有人體潛能的全面、三維、均衡、持續、極限的開發,才能實現生命的極限(而生命的無限性始終是由無掌控的。)

總之,無造化了有即五基元,並用有造化了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錯誤的思想卻是人類自己難以理解無產生的,並造成惡行惡果)。無對有,對自然和人類社會及思維的造化規劃了無限發展的程序,也就是恆道。每個程序又給自然和人體及思維建構了極限的潛能,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不斷地開發自然和人體及思維的潛能至極限,也就是遵道而進。一個極限昇華至一個極限,以至於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