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令妃,選妃,恩妃,都是什麼意思3個名詞,包含所有後宮妃嬪

作者:由 大王愛影片思達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1

文獻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後宮妃嬪的選擇和組成絕非皇帝僅憑個人意願做出決定的私事。後宮妃嬪關乎皇嗣繁育、關乎皇位傳承,關乎外戚勢力,進而直接影響著統治根基的穩固性。

後金政權時期,後宮妃嬪尚未建立等級制度,選擇后妃更是沒有統一的規定;皇太極建立清朝以後,後宮位分雖然“位號既明,等位漸辨”,但較之前朝仍然沒有系統、成熟的選擇、晉封、管理制度。清朝入關以後,順治皇帝雖然創設了“選秀女”制度,但後宮等級仍未明確,直到清朝行至康熙朝。

令妃,選妃,恩妃,都是什麼意思3個名詞,包含所有後宮妃嬪

清代後宮妃嬪形象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了康熙朝創設的後宮等級、後宮選擇制度:

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每三歲選八旗秀女,戶部主之;每歲選內務府屬旗秀女,內務府主之。

也就是說,“八旗選秀”乃系清朝皇帝納娶後宮妃嬪的主要來源。但根據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清朝皇帝的後宮妃嬪隊伍組成較為複雜,其中未經“八旗選秀”而直接給予後宮位分的,甚至直接從宮女身份成功逆襲為後宮妃嬪的,均不在少數。

令妃,選妃,恩妃,都是什麼意思3個名詞,包含所有後宮妃嬪

“八旗選秀”情形

那麼,清朝皇帝的後宮妃嬪隊伍究竟如何組成?清朝官方文獻中所記載的“令妃”、“選妃”、“恩妃”又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令妃”、“選妃”、“恩妃”,即為清代後宮妃嬪隊伍的全部組成。

注意,這裡的“令妃”是一個名詞,並非特指乾隆皇帝的寵妃、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而是指沖齡登基的清代皇帝在選定原配嫡後時,陪皇后一同參選的女子,落選後被冊封的後宮妃嬪。

《清稗類鈔·禮制類一》記載了“選後”情形:

其應選也,皇太后坐於上,皇帝坐稍次,果中帝意,帝以金如意簪於發,遂稱後焉。

令妃,選妃,恩妃,都是什麼意思3個名詞,包含所有後宮妃嬪

“選後”過程和“八旗選秀”相差不大,也是由數位“適齡女子”組成,而後由皇太后和皇帝共同選擇。唯一不同的是,這些“適齡女子”不是出身滿洲勳貴、外戚家族就是出身蒙古實力派黃金家族。而“八旗選秀”的“秀女”們則由滿、蒙、漢八旗所有的適齡女性組成。

選定皇后人選以後,剩下的幾位陪選女子該如何處理?鑑於其家族背景的異常強大,直接退回母家自然不合適,於是便統一給予後宮位分(一般會給予“妃”位封號),早於皇后一天入宮。這些妃嬪就是“令妃”。

晚清時期的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和宣統皇帝在選定皇后以後,同時選定的後宮妃嬪均屬“令妃”。

令妃,選妃,恩妃,都是什麼意思3個名詞,包含所有後宮妃嬪

“選妃”,即皇帝透過“八旗選秀”方式選擇的後宮妃嬪,乃系清朝後宮妃嬪最主要的來源,沒有之一。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有載:

秀女入宮,妃、嬪、貴人惟上命。選宮女子,貴人以上,得選世家女;貴人以下,但選拜唐阿以下女。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

在實際的“選秀”過程中,“秀女”的母家背景、旗屬差別、生父的行政級別乃至皇太后、皇后和皇帝的主觀態度都是決定“選妃”初一入宮後宮位分的影響因素。一般情況而言,世家女子會被冊封為“貴人”以上;非世家女子一般會被冊封為“貴人”以下。

歷史上著名的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就屬“選妃”之列。

令妃,選妃,恩妃,都是什麼意思3個名詞,包含所有後宮妃嬪

所謂“恩妃”,顧名思義就是蒙受皇恩才得以擁有後宮位分的後宮妃嬪。其種類較多,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透過“內務府選秀”入宮的宮女,蒙皇帝恩寵而被冊封的後宮妃嬪。代表人物有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等。

2、根據清朝“選秀”制度規定,“后妃諸姑、姊妹不赴選,惟上命予位分”。也就是說,後宮妃嬪母家的適齡女性可以加恩不參加“八旗選秀”,由皇帝直接選擇,直接給予後宮位分晉封。

孝誠仁皇后的妹妹——平妃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的妹妹——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的妹妹——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均屬這一種類。

3、皇帝加恩,單獨選擇的朝臣之女。順治皇帝的恪妃石氏、咸豐皇帝的端恪皇貴妃佟佳氏就是這類妃嬪的代表人物。

除此之外,因在宮外範圍被皇帝臨幸而被晉封的後宮妃嬪,也都屬“恩妃”行列。

“令妃”、“選妃”、“恩妃”的根本區別在於進入後宮的方式不同,入宮方式的不同又直接決定了後宮妃嬪的地位和影響。但說到底,後宮妃嬪的最終命運僅操縱於皇帝一人手中,如果再能生育一位爭氣的皇子,從宮女逆襲成為皇后乃至皇太后都不是沒有可能。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一·后妃》、《皇朝文典》、《欽定大清會典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