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槐軒學說 | 孟子恆解 | 劉沅:《序》

作者:由 習槐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4

序是什麼文章

槐軒學說 | 孟子恆解 | 劉沅:《序》

愚讀孟子之書,而嘆其遇為至窮,其心為至苦也。蓋自三代以前,修己治人之道皆在君相,至孔子而始創師儒之局。然其時文武、周公之制猶存,故孔子得以其法訓誨及門而漸幾於性與天道。降為戰國,不特禮樂蕩然,即禮樂之籍,諸侯亦惡其害己而去之。遊談之士,朝布衣而暮卿相,惟以舌辯為能耳。復有縱橫、楊墨、談天、雕龍之流,橫議交作,則上既無以持其綱,下亦無以明其學。孟子即欲如孔子之無言,亦安能之?且夫道者,人之所以為人,而其實則仁義而已矣。仁即性,性即道。義者所以行仁,無內外精粗之別,而有隨時處中之權。不得其義,將生今而反古,或隨俗而毀行。雖欲存往聖之遺,不可得也。孟子以時聖表孔子,而以仁義正歧趨,至於性善、養氣、立命、事天之學,則反覆以詳明。蓋當時承學之士,既鮮有規矩可循,而異端之徒,又方以邪說相煽。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固嘗自言其心矣。第其文多恣肆,隨所問答,委曲誘人,精微之言出以淺近,是以疑者頗多。然其心固猶是孔子之心,其道則堯舜以來相承之道,特所處之世不同,故隨時救弊之法亦異,而非有毫髮不合於中庸也。自漢以來,遞有傳注,至朱子而孟子之旨大明。第其微言奧義,不免於世俗之混淆者猶有也。沅幸生聖世,從容涵泳者有年,乃取眾說而折衷之。稍有未詳,即贅為附解,惟恐孟子之意不彰,並後世希聖之賢,所以因時制宜者亦不得其通變,非敢問世也。而門人竊鈔輯成書,謂為可採。大雅君子匡其不逮,誨而廣之,是亦愚闇之私願也夫。

雙流後學劉沅謹識

孟子不如孔子,前人謂然。先生獨以“時”字斷之,雲:孔子、孟子異地則皆然。至書中語氣,尤力為辨晰,可謂得孟子之真者也。

受業白雙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