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在曹魏和東吳之間反覆橫跳,遼東公孫家族,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作者:由 立元說史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15

北伐中原的條件是什麼

東漢末年,公孫家族佔據遼東近半個世紀,成為影響三國時期北方政局的重要力量。隨著公孫淵的死去,公孫家族在江東的統治宣告結束,而孫權苦也謀劃的江東計劃也走向了破產。公孫家族統治的遼東作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期的一個地方割據勢力,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曹魏和孫吳兩大割據勢力爭相拉捷的物件。其所選擇的政治立場,對當時麼政局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一、公孫度棄袁投曹

遼東

的地理位置重要,位於曹操和袁紹兩大割據政權的大後方

。最初在北方最強的割據勢力是袁紹集團,實力較為弱小的遼東公孫家族採取的是向袁紹集團稱臣的政策,然而面對著野也勃勃,一也想要統一天下的袁紹,公孫勢力時刻感受到袁紹集團所帶來的巨大威脅,送種雜洽的關係只能是表面性、暫時性的,一旦這種勢力格局被打破,公孫氏與袁紹集團之間的聯盟必然會走向破裂。

在曹魏和東吳之間反覆橫跳,遼東公孫家族,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隨著曹操勢力的不斷壯大,袁曹兩家的關係逐漸激化。

為了爭奪北方的控制權,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對戰。

在官波之戰中,曹操對袁紹圍糧重地烏巢的偷襲,成功將袁紹的糧草燒燬,使得袁紹軍屯動搖,大敗而逃。官渡之戰是曹袁對戰的轉折點,曹操由守勢轉向進攻,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之後曹操乘勝追擊,連戰連捷。袁紹在接連戰敗的打擊下身患重病嘔血而死。

袁紹一死,袁紹集團分成兩個陣營,為了爭奪冀州的繼承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袁紹寵愛自己小兒子袁尚,想立其為繼承人,但是還沒對外宣稱此事他便病死了,

而袁紹集團內部的冀州

大夫豪族和豫州

大夫豪族為了爭奪袁紹集團內部的主導權,一直處在相互鬥爭之中

。袁紹死後,這種鬥爭延伸到繼承人的擁立上,冀州以審配和逢紀為代表,主張擁立小兒子袁尚,而豫州辛評和郭圖為代表,主要擁立長子袁譚。

在曹魏和東吳之間反覆橫跳,遼東公孫家族,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曹操抓住此次機會,對袁譚兄弟發動了一系列的進攻

。袁尚兄弟毫無還手之力,不得不逃奔到三郡烏丸。烏丸趁著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佔據幽州,實力強大,而袁紹在生前為了拉戰強大的烏丸,便矯詔立烏丸中的"苗豪"為單于,與他們加強政治聯姻,同烏丸建立了聯盟的關係。袁尚兄弟被曹操所敗之後,便投奔了當時在烏丸中實為最強,與袁紹關係最為密切的遷西單于踢頓,想借助烏丸的力量捲土重來。

建安十一年韋月,曹操為了解除袁尚兄弟和烏丸這兩個也腹之患,決定出師遠征烏丸

。曹操大軍在環境異常艱苦的塞外艱難行進,想要對烏丸主力進行突襲,沒想到卻被袁尚等人事先發覺。雙方相遇於白狼山,進行一番激烈的決戰之後,曹操大勝,踢頓單于被殺,烏丸大敗。袁尚兄弟見形勢不妙,便帶著剩下的數千騎兵馬,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家族。

遼東

的公孫家族成了袁氏家族最後的喘息之地,而此時的曹軍由於長途遠征,已是疲意不堪

。曹操軍隊缺水少糧,只能殺馬充飢,挖鑿深井取水,情況非常的窘迫。是否繼續乘勝追擊,征討遼東的公孫家族,在曹操的陣營內部,也發生不小的分歧。

在曹魏和東吳之間反覆橫跳,遼東公孫家族,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而此時曹操卻認為不必興師動眾討伐公孫康,公孫康自會將袁尚兄弟的人頭獻上。

於是便撤軍回柳城。不出曹操所料,其撤軍後不久,公孫康便將袁尚兄弟的人頭送到了曹操手上,用這種方式表達其棄袁投曹的誠意。

公孫康是一個頗具政治才幹的人,當袁尚兄弟投奔還東之後,

他敏感的意識到袁紹集團將要走向衰亡,取代袁紹在北方霸主地位的人必將是曹操。

袁紹對遼東一直是有染指之意,公孫家族在形勢所迫之下,不得不向強大的袁紹集團稱臣,以保全公孫家族在遼東的統治。

官渡之戰後,袁紹集團在曹操的打擊之下,日漸衰弱,而曹操勢力迅速擴張,實為日漸強大。在此之時,公孫康若繼續支援袁氏家族與曹操對抗,必然會讓自己的家族遭遇滅頂之災。公

孫康審為了保全公孫家族在遼東的統治,果斷的放棄了與袁尚兄弟的聯合,轉而投向了實力強勁的曹操。

公孫康送種立場的轉變,使得曹操得化清除袁紹集團最後的殘餘勢力,穩定了曹袁之戰的戰果,順利統一了北方。

在曹魏和東吳之間反覆橫跳,遼東公孫家族,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二、公孫家族的權力爭奪

公孫康死後,其兩個兒子年紀尚幼,無法繼承其位

,於是公孫康的手下擁護他的弟弟公孫恭為新一任遼東太守。此時曹丕剛繼承曹操魏王之位,為了穩定後方,對公孫家族仍採取安撫的政策,對新任的公孫恭待封侯拜將之禮,追封死去的公孫康為大司馬。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成年之後,與體弱無能的公孫恭的矛盾日増。

太和二年,“(公孫)淵脅奪恭位”,最終釀成公孫家族內部的奪位麼爭,公孫淵順利奪取了遼東太守之位。至於公孫淵以何種手段脅奪公孫恭之位,由於史料缺乏,我們己無從得知,

但是公孫淵接任遼東太守之位後,便改變了公孫康和公孫恭臣服於曹魏政權的政策

,進而加劇了遼東與曹魏政權的矛盾,加速其勢力的衰退。

公孫淵接任太守之職後,便上書向曹魏政權上書言明此事,頗有先斬後奏的意思,公孫淵此舉亦引起曹魏陣營中個別大臣的不滿。

認為公孫家族長期統治遼東,勢力龐大,如果不及早消滅,可能日後會成為曹魏巨大的威脅

,建議魏明帝趁公孫淵接管遼東人必未穩之時,發動對遼東的討伐。

在曹魏和東吳之間反覆橫跳,遼東公孫家族,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明帝並沒有採納劉曄的建議。公孫淵自立為遼東太守之時,諸葛亮正率軍圍困陳倉,蜀魏之間的戰爭再度爆發。

在這個時候,魏明帝並不想分散過多的兵力和精力去對付遼東的公孫淵,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

。於是"帝不從,拜淵揚烈將軍、遼東太守。"仍然採取安撫的政策,希望公孫淵能夠繼續保持臣屬曹魏陣營的立場。曹魏的忍讓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公孫淵的野必。

公孫淵多次派遣使者與孫權接觸,希望與孫權結盟共同對抗曹魏,使還東擺脫曹魏的控制。

公孫淵這種反叛行為,令魏明帝無法再容忍,此時遼東公孫勢力伊然己成為魏國大後方的巨大隱患。

反叛後的公孫淵如果與東吳建立聯盟關係,再聯合蜀國一起對抗曹魏,那麼魏國將會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巨大壓力。

為了解決這個必頭大患,魏明帝再次決定發兵討伐公孫淵

。曹魏派遣幽州刺史聯合鮮卑和烏丸部隊,駐紮在遼東的南部疆界,待命征討公孫淵。公孫淵深知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與強大的曹魏相抗衡,於是便誘導和煽動邊疆的鮮卑族,侵擾北方,嚴重地威脅到了曹魏邊疆的穩定。"二年春,遣太尉司馬宣王徵淵。"丘儉討伐遼東失利後的第二年,魏明帝為了解決這個也頭大患,任命太尉司馬懿親率大軍前去討伐公孫淵。

在曹魏和東吳之間反覆橫跳,遼東公孫家族,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公孫淵為了自保再次向東吳稱臣,請求東吳的支援。

然而曾被公孫淵欺騙的吳國人對公孫淵的此次稱臣甚為反感。羊銜卻認為趁曹魏伐還東前去支援公孫淵有兩點好處;一是如果能成功解除公孫淵的危機,那東吳就可樹恩於江東,就可以順利的在遼東站穩腳跟,完成孫權經略遼東,爭霸中原的計劃;二是如果雙方陷入戰爭的泥潭,混戰不已的話,東吳亦可趁火打劫,滿載而歸。在羊銜的分析看來,孫權出兵援救公孫淵是利大於弊的。

孫權權衡利弊後,最終決定出兵救援,其目的正如羊銜所說的,要成就霸業,支援公孫淵抗曹勢在必行

,孫權並不想讓自己拉擾的遼東就輕易落入曹魏的手中。如果能順利幫助公孫淵擊敗曹魏的軍隊,就能夠樹威於江東,與公孫淵建立穩固的聯盟關係,進而掌控江東的局勢,這樣吳國就能夠在戰略上兩面央擊曹魏,打破吳魏長期僵持的局面。

然而公孫淵卻沒能等到孫權援軍的到來,便兵敗身死結束了這場戰爭

。司馬懿的軍馬到達還東後,公孫淵採取了主動出擊的錯誤戰略,導致其在交戰中,接連潰敗。到了八月,公孫淵徹底潰敗,公孫淵父子被斬殺。

在曹魏和東吳之間反覆橫跳,遼東公孫家族,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三、總結

公孫度、公孫康和公孫恭任太守之時,都採取了對曹魏稱臣的立場,使得曹魏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其他強大的割據勢力,無過多的後顧之憂。而

到了公孫淵統治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的轉變,使得江東與曹巧政權走向了對立面,特別是公孫淵欲與孫權聯合的計劃己是嚴重的威脅到了曹巧政極的存亡。最終曹魏出師遼東,大巧公孫淵,成功的佔據了遼東,解除了江東長期以來的威脅,而公孫勢力也就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