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無錫近六成學生每天閱讀不足30分鐘 家庭閱讀氛圍很重要

作者:由 江南晚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8-26

五年級上冊課餘看什麼書

無錫近六成學生每天閱讀不足30分鐘 家庭閱讀氛圍很重要

4月23日世界閱讀日之際,錫城校園關於閱讀的精彩活動非常豐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日前,碩放實驗小學開啟第六屆校園讀書節,“圖書跳蚤市場”深受學生歡迎。錫報教育融媒中心對錫城517組中小學生家庭進行了一項關於閱讀的微調查,瞭解錫城中小學生閱讀現狀,邀請專業人士支招。

重要性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出新要求

翻看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可知,該課標把高中語文課程內容分為18個學習任務群,其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排在首位。這一版的課標在必修階段要求學生各類文字閱讀量不低於150萬字,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中,文化經典著作、詩歌、小說等都增加了不少作家的代表作品。江蘇省錫山高階中學語文教師王哲介紹,這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目標與內容不僅強調了學生需要讀哪些書,如指定範圍內的長篇小說和學術著作,還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探索閱讀整本書的門徑,形成和積累自己閱讀整本書的經驗。

閱讀習慣養成,閱讀能力獲得需要從小培養。2017年秋季學期起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語文采用“部編本”教材,一年級語文新增“快樂閱讀吧”和“和大人一起讀”。這兩個欄目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課外閱讀。

無錫的教育部門和學校對學生閱讀非常重視,近年來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相關工作落到了方方面面。去年11月,梁溪區教研室在部分學校發放的《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質量調研卷》,加大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力度。老師們反映,部分學生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試題。這份試卷主要分為“我會讀”“我會寫”兩部分,各佔50分。前者考查的內容包括學生對經典著作《水滸傳》和課文《天火之謎》《諾貝爾》的理解,還有科普、記敘類兩篇課外文字的閱讀理解。後者則透過抄寫句子、補寫事例、看圖說話等題型考查學生寫的能力。

問題

學生閱讀時間少?閱讀量差距逐漸變大?

錫城中小學生閱讀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根據此次微調查的資料顯示,近六成學生每天閱讀時間不超過30分鐘,僅有10%的學生閱讀時長在1小時以上。不止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偏少,家長的看書時長也不盡如人意。資料顯示,逾4成家長每週閱讀時間不到1小時,其中還有12%家長基本不讀書。有34%的家長每週看書時間在1至4小時,4小時以上佔比為24%。

學生的閱讀時間去哪兒了?我市某四星級高中高一學生小莫覺得,隨著自己年級在升高,閱讀時間卻減少。“高一有九門必修課,其中五門學科每天都要做作業,課餘時間把閱讀切成碎片。有時貌似整本書每一頁都讀了,但只留下模糊的印象,思考、品味也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小莫無奈道。閱讀出發點功利,只為提高作文、閱讀得分,對外國文學作品、學術著作“愛不起來”等也讓學生一籌莫展。

此外,小影片、聽書等多樣化的精神消費,也爭搶著孩子的讀書時間。市民章女士的女兒在吳橋小學讀三年級,孩子看什麼書似乎已經被各種手機APP“包辦”了。平日裡,女兒跟著“悅讀悅樂”上學校提供的分級閱讀書單讀書,還喜歡聽“喜馬拉雅”“凱叔講故事”等音訊節目。章女士說,女兒在家看紙質書的時間大概在10—20分鐘,而“聽書”的時間則超過1小時。

除了學生的閱讀時間偏少,學生閱讀量差異大也令老師憂心。據老師介紹,讀書多的孩子每年閱讀四五十本書,但有的學生每學期硬著頭皮只讀了兩本必讀書。“我認為產生這種差距的根源在於家庭環境的影響。有的家庭非常重視閱讀,有的家庭沒有閱讀氛圍,家長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家中藏書多卻很少翻,孩子受影響自然難以提起閱讀興趣。”

支招

培養閱讀習慣是關鍵?讀書不妨深淺結合

錫城中有一批致力於閱讀推廣工作的從業者,黃蓉是其中一員。從業3年以來,她發現即便整個社會都在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培養一名閱讀愛好者的是父母,“孩子的閱讀習慣一定要在6歲前培養,到了小學愛讀書的孩子和不愛讀書的差距就會顯現出來。”她說,“孩子都是家長的鏡子,如果發現孩子不愛閱讀,那麼家長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喜愛讀書。”家長該如何樹立榜樣呢?黃蓉並不提倡透過讀多長時間的書、讀什麼書來限制家長和學生,只要雙方能有一段時間在安靜的環境下一起閱讀,並就書籍內容互相分享、交流就足夠了。

微調查顯示,86%的家長希望孩子能閱讀經典著作,剩餘家長支援孩子閱讀報刊雜誌、瀏覽網頁和公眾號文章等內容。五愛小學校長許敏峰在工作中發現,目前小學生閱讀面很廣、很雜,家長和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比如漫畫等容易“上癮”且價值不高的讀物應當少讀。“經典類書籍值得孩子多閱讀,包括思想類、哲學類的通俗版圖書。”在她看來,這些經過時間檢驗、沉澱的精華書籍應該在學生閱讀書單前列,且值得深讀、精讀。此外,科普、創新類讀物則可以多看看最新出版的書籍,“如今人工智慧等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學生創新力的培養也體現在多閱讀時新的科技著作。”她說。

而碎片化閱讀,許校長認為可以留給碎片時間,如上學、放學路上可以聽聽故事,翻閱網路資訊。“我讀書的時候回家吃飯就聽聽廣播,如王剛講的《海底兩萬裡》,就是因為這些有聲讀物我喜歡上了作家凡爾納,並把他的作品都找出來閱讀。”可以說,碎片化閱讀的內容也為學生在興趣愛好的培養上打開了一扇窗,“只有當孩子有興趣之後,才會找相關書籍、雜誌等資訊載體來進一步學習瞭解。”(陳春賢、俞華/文、受訪者供圖)

編後感

捧讀,終究是時尚的事

在訊息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讀書,似乎是一個尷尬的話題。

回想小編的學生時代,捧讀,同樣也是“一小撮”人的愛好,在大學同學裡,業餘時間看“閒書”的人,還真的不多,只不過是當年沒有手機,沒有APP,所以看不到現在的低頭族,讀書問題才顯得不那麼尖銳。

看過一個陳思誠的專訪,他在大學的時候讀了大量的書,也收藏了許多書。現在,他讀書的時間幾乎沒有了,他說,看手機上的各種資訊和公眾號釋出的內容,已經消耗了他一天的業餘時間。他的這種情況應該是現在大多數人的情況。所以說,單純下結論現代人不喜歡閱讀,是過於草率的,但是,捧讀的時間真正是大大減少了。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則新聞說某位藝人的包裡常備一本書時,無疑讓我們覺得她是品位是高階的。

如何讓學生養成捧讀的習慣,小編以為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之前,我們訂報紙,晚飯後看報,是許多普通人家的習慣。現在,多媒體代替了報紙,在飯桌上看手機,是大多數家庭的習慣了,我們都養成了從手機上獲得新聞和資訊的習慣。看報變成了看手機。

小編身邊的朋友,家有學生的,他們的業餘時間花在了各種補習班上,補完功課剩下的時間就是上各類技能培訓班,有樂器、演唱、跳舞、寫毛筆字、畫畫,琴棋書畫,諸如此類,也有上網球、羽毛球、拳擊、馬術等各種體育競技培訓班的,閱讀班也是為了應付考試,真正的課外閱讀班是沒有的。那些培訓成果皆是一眼就看得到的,而閱讀帶來的是一個人素養和氣質的養成,是潛移默化,是一時間看不到的。

在小編的周圍,也有一小眾喜歡買書看書的朋友,他們家裡,古今中外的書籍佔據了不少空間,有的甚至不定期組織好書推薦會,請作家前來講座,吸引的同樣是喜歡閱讀的人,不乏90後,00後。錫城的讀書環境也是優越的,許多商業綜合體裡,都有書吧,而且越開越多,粉絲也越來越多。當更多的人在逛街的時候,選擇去書吧坐一坐,那麼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捧讀這件小眾的事,已成為一種時尚的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和喜愛。(馬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