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作者:由 37號鋪子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1-06-11

章法美是什麼書法

前陣子寫了幾篇有關王羲之筆法的一些領悟,純粹就是自己在臨帖時觀察和悟到的東西,不一定成熟。但目前的臨帖深度和理論水平,也只能寫到這個份上。以後有新的發現和體會,我會繼續更新上傳。

晉代是不是有章法一說,我還沒有讀過相關的文章。從王羲之的《筆勢論》來看,雖然說主要是教導王獻之有關筆法的著作,但其中也蘊藏了不少關於章法的知識。“

夫欲學書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則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這些文字其實也是對章法的論述。

王羲之存留下來的墨跡本,特別是他的手札系列和17帖,這些都是普通的生活中的書信,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羲之的章法意識非常強烈,不僅講究單字的筆法和結體,而且重視謀篇佈局。

我們透過作品來分析。

列間擺動:集體舞,秀出我的小蠻腰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這幅作品短短34個字。看上去是不是象極了大叔大媽跳廣場舞?我們先來分析它的整體:右起第一行,第一個字向右傾斜很歷害,第二個字稍正偏左,第三個字突出向左而且重墨,第四第五個字又向右傾斜。整列看上去就走出了一個“S”型的步伐。第二行,前三字往左傾斜,第四個字重墨向右,把中心拉回來,第五字向右第六字又向左。整列又是一個“S”型。第三行前四個字稍稍往右,到“當”字時重墨往左拉,接著“平”“定”二字輕輕錯開,也寫出一個微“S”狀。第四行第五行的擺動稍微收攏,輕微擺動,第五行最後三個字向右傾斜,使左邊空出位置便於落款。這是從列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列都呈“S”的流浪狀起伏。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圖片來源於百度

再看一幅作品。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這是遠宦帖墨跡本。第一行重墨,從“小大”開始往左邊傾斜,走出“S”型,然後以這個“S”為主基調,每列都微微左傾,只有第四行比較正,其他幾行都是透過中間幾個重字的平衡微微往左方向傾斜。但神奇的是,整幅作品看上去卻依然是正的。就有點象臺上表演的舞蹈演員,你以為他撐不住了,不料人家還穩得很。

規律:這種“S”型的步伐,往往依靠中間幾個字的重、大來實現方向的反轉。以中間幾個大字、重字的反方向排列,來實現整列中心的制衡,使整列文字圍繞中軸線,左右搖擺但中心線仍舊不偏不倚。

2、字間擺動:雙人舞,配合默契的花樣探戈

從下圖的一系列片語的擺動組合中,我們看到了這種非常有節奏的旋律。忽左忽右,左顧右盼,開合有意,配合默契。這就好比是一對非常熟悉的雙人舞伴,透過雙方的肢體語言達到完美的協調統一。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圖片來源於百度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圖片來源於百度

規律:字與字之間的擺動,是行草書法中的必修課。這種擺動,除了依靠字的傾斜方向來調節,還可以透過字形大小、輕重來進行調節。一個詞組裡,通常是兩個字間的組合居多,方向相反,互相抵制達到一種平衡。當然,也有幾個字構成一個片語進行組合,需要結合行文的具體場合靈活運用。既不能過分誇大,又需要一定的張揚,所謂張弛有度,開合有法。

3、

王羲之墨色變化特點:兩頭輕中間重,把守中門。

這可能是王羲之的書寫習慣。我觀察了很多有關王羲之的作品,發現他比較喜歡重點佈局中門。無論是單字結體,還是章法佈局,他在中門的控制上非常熟練。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臨帖觀察:王羲之的章法美,被書法耽誤的廣場舞大爺

這兩幅字,都在中部地區構成了一個墨塊,使整幅作品顯得非常穩健。這種章法結構,在他的作品中佔了大多數。當然,也有透過對首行進行濃墨書寫,然後慢慢加快速度,形成節奏變化的。但草書手札裡,比較常見的還是居中佈局為主,呈兩頭輕中間重的章法結構。特別在尾部,通常是小字,輕字沉底。

這種章法的佈局,在當代書法界已經得到廣泛運用並且形式更加豐富化。墨色的變化和感官衝擊隨處可見,其表現手法已經遠遠地把這位廣場舞大叔甩到后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