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河北有一姓氏子孫流落韓國,為不忘祖國,在族譜寫道:我是中國人

作者:由 歷史新淺讀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09-16

我是中國人用壯文怎麼寫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避免不了歲月變遷朝代更替。在這些歲月中,戰亂一直是人口遷移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人為了不忘根源,於是將這些記錄在了族譜中,方便後世尋根追源。在中國南方更是將自己的根脈祖籍刻在了大門之上,提醒後代子孫。

河北有一姓氏子孫流落韓國,為不忘祖國,在族譜寫道:我是中國人

為了生活,如今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遍佈世界,而海外華僑到中國尋根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也聽了不少。在韓國就有一個特殊的家族,祖上曾經做到一國之相,到了如今子孫更是在軍政、商界有一定的地位,可以說是盤踞韓國的上流社會,甚至還有人官至陸軍總司令。

但跟大部分的韓國人不一樣的是,在韓國人強調韓國文化的今天,他們堅持的卻是炎黃子孫的習俗。例如在春節貼春聯吃餃子,堅持使用漢語,就連墓碑的碑文都一定要用漢字書寫,這個家族就是韓國的廣平田氏。

河北有一姓氏子孫流落韓國,為不忘祖國,在族譜寫道:我是中國人

廣平田氏來源於明朝重要的人口遷徙地山西洪洞,田家兄弟一共四人,除老大外,其他三兄弟都因政策遷出,老二田彥實最後到了河北廣平府風正村,也就是今天的邯鄲。經過開枝散葉,到了明朝萬曆時期,後代田應官至兵部尚書,田允諧官至吏部侍郎,可謂是人才輩出,光耀門楣。

崇禎年間,滿清屢次進犯,搶奪百姓財物。崇禎四年,皮島不幸落入清軍手中。而田允諧的兒子田好謙正好在皮島經商,就這樣被當做大明俘虜交給了已臣服於清軍的朝鮮李氏王朝。

河北有一姓氏子孫流落韓國,為不忘祖國,在族譜寫道:我是中國人

由於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田好謙的才能被朝鮮官員具公看中,並欲將其聘為幕僚,但田好謙卻以大明子民的身份為由拒絕。然而此時由於戰事不斷,交通不便,田好謙只好暫居朝鮮,等待回國時機,但機會還沒等到卻被當時的國王任命為二品通政大夫。

雖然身居朝鮮,但田好謙時刻卻掛念著回國,每逢中國節日,他都叫來子孫向中國河北方向叩拜,並不斷教育子孫自己的根在中國,遲早是要回去的,並以此當做家訓傳了下去。

河北有一姓氏子孫流落韓國,為不忘祖國,在族譜寫道:我是中國人

世道太平後,田好謙的次子田會一到中國,聯絡到了同脈的田氏子孫,將廣平田氏一脈修進了族譜。到了田好謙孫子田得雨時,為了不忘根源,他臨終之前讓人將:“我是中國人,家住廣平府雞澤縣風正村”寫在族譜的之中,並立下規矩,所有在韓國的廣平田氏後人死後,必須在墓碑上刻上“廣平府田氏”,以告誡子孫不忘根源。

河北有一姓氏子孫流落韓國,為不忘祖國,在族譜寫道:我是中國人

到了清朝末年,軍閥亂戰、列強入侵,中國進入了百年的社會動盪。韓國田氏後人與中國的聯絡再次被迫中斷,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兩地的子孫才再次聯絡上。2004年,在韓國高麗海運株式會社總裁田文埈的努力下,重修廣平田氏族譜,補齊了因戰亂失去的空白。

河北有一姓氏子孫流落韓國,為不忘祖國,在族譜寫道:我是中國人

從田好謙在1637年流落漂泊至今,已經381年,經過朝代更替、社會動盪以及近些年的韓流風潮,在韓國的田氏後人卻能不忘根源,近400年的時間依舊牢牢記住自己是中國人,實在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