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生者與逝者的較量—三十六計在古代墓葬中的運用

作者:由 風油精歷史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09

土加冢怎麼寫

上期聊了聊古代墓葬中比較常見的防盜措施,今天我來說說墓葬的其它防盜方式,這些方式與防盜機關之類的毫無關聯,更多的是在兵法之上的運用。

俗話說:兵不厭詐。孫子兵法中最核心的要義就是“上兵伐謀”,很多大型陵墓的墓主人生前運兵如神、足智多謀,身死後在自己的後事上一樣不馬虎,將兵法謀略用在自己出殯下葬上,讓盜墓賊們找不到自己墓冢的位置或是覺得無利可圖,方法可謂是五花八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幾個例子吧。

1。暗渡陳倉—秘葬

秘葬,這種特殊的喪葬習俗又稱為潛葬。看到這種習俗各位會想起誰?對,他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秘葬也是蒙古人特有的喪葬習俗。

生者與逝者的較量—三十六計在古代墓葬中的運用

成吉思汗(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眾所周知,蒙古人是馬背上的民族。若是部落中有人故去,部落裡的人就會趕匹馬出去,若是這匹馬在一處地方徘徊吃草不願離去,那這裡就是這位已經身故的人永久長眠之地。

蒙古族同中國北方大多數少數民族一般,虔誠信奉薩滿教。薩滿教敬畏靈魂,認同靈魂至高無上的地位,反而對死者屍體不太注重,而且蒙古人也沒有祭祀逝者的習俗。

蒙古人的墓葬沒有陵建制度,也沒有任何關於墓葬位置的文字記載,地表沒有祭祀類建築物,無封土封樹,下葬位置一般在20米以下(洛陽鏟都探不到),然後萬馬奔騰踏平墓葬地表。如當年成吉思汗下葬時,送葬途中碰到的路人和送葬的人全部都會被殺掉,以萬無一失的方法保證陵墓位置不會被人洩露出去。

生者與逝者的較量—三十六計在古代墓葬中的運用

諸葛武侯(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成吉思汗陵的秘葬是最有效果的防盜方式,不僅盜墓賊們找不到它的確切地點,就連後世元代皇帝們想祭祀祖先也找不到它的位置。現代的成吉思汗陵,僅僅只是他的“衣冠冢”罷了。

秘葬中還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就是鼎鼎大名的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中國古代士大夫代表一生清高廉潔、嚴人律己,去世後都沒有值錢的陪葬品。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行軍作戰中過於操勞而病重逝世,蜀兵不得不終止北伐提前撤軍。由於條件有限,諸葛亮的去世密不發喪,少了喪葬過程中的許多繁文瑣節。

諸葛亮在病逝前,曾遺命安葬於定軍山。民間野史傳言,負責將諸葛亮靈柩送至定軍山的軍士因棺索斷裂,加上人困馬乏,山路崎嶇難行,便將武侯原地安葬,並立了塊石碑為標識。後來劉禪派人前來尋找想重新厚葬,但找來找去卻再加找不到諸葛亮的安葬地,連那些護送武侯靈柩計程車兵們也忘記了安葬具體位置,真的是絕對的秘葬。

2。釜底抽薪—薄葬

盜墓之風屢禁不絕,就是因為墓葬中的高額陪葬品所引發的根源;要想杜絕這種惡習的根本辦法,就是薄葬。

西漢文帝劉桓,一生以注重簡樸而著稱的帝王,生前平時都是穿著黑絲材質的粗糙衣服,也是最早提倡薄葬的皇帝。劉桓生前立下詔書,詔告天下自己死後薄葬,不要什麼陪葬品。諸多文獻記載,漢文帝的陪葬品沒有金銀財寶之類的,全是在當時不值錢的陶器。

生者與逝者的較量—三十六計在古代墓葬中的運用

劉恆(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如此薄葬,漢文帝的霸陵也逃不脫被盜掘的魔咒。霸陵修建時徵用民伕數萬,後期西晉盜墓賊進入霸陵,地宮中陪葬品珍寶多如牛毛,這是哭窮還是作秀?

西漢成帝劉驁也曾下旨薄葬,但他只針對平民百姓,自己依然大興土木,徵發徭役,風光大葬。

這一陣提倡薄葬的口號彷彿羊癲瘋般,東漢的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等紛紛帶頭表率薄葬,爭先恐後的繼承祖先遺志。

中國曆朝歷代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亂年代是統治者們倡導薄葬口號最多的。在這種非常時期的歷史背景下,薄葬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最早提出這個口號的就是“自己掘墓無數,死後怕遭報復”的曹阿瞞曹大官人,這位“我挖你祖墳天經地義,你挖我墳墓天理難容”的曹魏政權奠基人臨終的遺命,就是將薄葬事宜具體化的第一人。曹操去世時正值曹魏政權的高速發展階段,薄葬既可防止盜墓賊的覬覦,又能減輕國家負擔,將精力放在對付蜀吳政權上面。

接著是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繼承了曹操遺命繼續提倡薄葬。曹丕死時棺槨剛好容身,陪葬品也只用陶器。曹丕的身後事也的確如他自己所說的做到了。

生者與逝者的較量—三十六計在古代墓葬中的運用

曹丕(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曹魏之後兩晉南北朝也不停的有統治者跳出來嚷嚷著薄葬,有多少人做到了不得而知,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封不樹,陵寢難尋其蹤。

到了隋唐時期,還是有多數人繼續倡導薄葬,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唐代皇陵多數依山而建,唐太宗的昭陵在“盜聖”溫韜的開發下著實讓他發了筆橫財,可見李世民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其實根本沒往心裡去。

最可笑的是西漢楚王劉注與其夫人位於徐州小龜山上的陵墓,墓道外側的塞墓石上寫著一段對盜墓賊們手下留情的真情告白,用現代話翻譯一下就是:尊敬的先生們女士們你們好!鄙人劉注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我敢對我老婆的內褲發誓,我墓裡沒有勞力士金錶,沒有法拉利跑車,沒有千足金金鍊子,也沒有昂貴的化妝品和名牌包包,只有一個不值錢的棺材。當你看到這段文字時,請高抬貴手勿進入我的休息室,謝謝!

一段情真意切的“告盜墓賊書”,也沒有躲過他的墳墓被刨的命運,難道他不知道當時的盜墓賊都是大字不識的民眾麼?

3。瞞天過海—偽葬

大家一定見過變魔術吧,魔術師令人眼花繚亂的魔術技巧就是“障眼法”,同樣歷代無數帝王將相在下葬時也喜歡採用這招讓外人分辨不清的偽葬。

偽葬,又叫虛葬,取其虛虛實實之意。這種真假棺槨同時出殯的防盜措施,最早是北方的少數民族首先採用的。後趙開國君主石勒去世時,出殯下葬的時間被選在夜間,十多個棺槨同時抬出城外埋葬,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怕旁觀者心懷不軌而設下的迷陣。這十多個棺槨或許只有一個盛殮著石勒的屍身,也可能全部都是空棺,既可以保守秘密,又讓盜墓賊們無處下手。

生者與逝者的較量—三十六計在古代墓葬中的運用

石勒(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比石勒晚死了七十二年的南燕開國皇帝慕容德也學了前輩的這招“瞞天過海”。公元405年,慕容德死後,同樣在深夜安排了十多個假棺槨從四個城門分別出城,葬在遠離都城的隱蔽山谷中,還在自己的東陽陵設立了一個衣冠冢掩人耳目,讓人分不清自己墓冢的真正地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曾經一度盛行這種偽葬,目的就是隱藏真正的棺槨,以防止被盜掘。這種“障眼法”就是多具棺槨同時出城,然後再修建一個或是多個墓冢迷惑盜墓賊,以保證真正陵墓的安全。

過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偽葬一度因為沒落而消聲匿跡,一方面是因為後世很少有魏晉南北朝這種亂世,另一方面是偽葬有著它的侷限性和應用性。

隨著墓葬防盜技術的提高,這種“障眼法”偽葬就被歷史所淘汰了。

生者與逝者的較量—三十六計在古代墓葬中的運用

慕容儁(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聲東擊西—潛葬

潛葬又稱虛冢,與“障眼法”偽葬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虛冢的建造方法就是,在建造墓室的同時挖上下兩層墓室,相當於現代的“複式”商品房。

墓室上層就存放著一些廉價的陪葬品和破陶罐爛瓦當,真正值錢的陪葬品放在下面的那層墓室中。盜墓賊進入上層墓室,看到不值錢的陪葬品,本著“賊不走空”的職業精神,能撈一點是一點,不會再去注重尋找其它的。

西周時期的一處墓葬就是採用了這種上下兩層的防盜方式。現代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發掘這處墓葬時發現墓室內都是一些破爛的陶器,想必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

當他們繼續清理墓室地面時,發現墓室底部的地面不是普通的生土,而是有人為夯實的痕跡,於是判斷下面另有乾坤。

考古工作者們繼續向下深挖,果然下面還有一層墓室,裡面放滿了價值連城的青銅器。這個例子為考古界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從此考古界在發掘清理墓葬時,都會習慣性地將墓室地板泥土和地磚翻轉一下,確認有沒有遺漏了第二層墓葬。

5。李代桃僵—疑冢

疑冢就是到處修建假冢、衣冠冢、空冢,或在自已的陵墓內放入其他人的骸骨用來迷惑盜墓賊。

在設定疑冢時,修建者要向盜墓賊們明確一個資訊,就是墓主人的遺體不在疑冢中,或者是墓葬內沒有珍貴的陪葬品。

疑冢的真正作用是在下葬過程中,其目的不是迷惑盜墓賊,而是欺騙;疑冢最出名的當屬南越王趙佗墓,秦末漢初,趙佗吸取了秦朝皇陵遭到盜墓賊掠奪破壞的慘痛教訓,生前將墓葬地址隱秘建造,在其死後大建疑冢。

三國時期吳國大軍閥、將領呂岱要打趙佗墓的主意,結果出動大軍,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財力,也沒有找到趙佗墓的位置,真可謂“陪了夫人又折兵”。趙佗墓至今沒有人找到。據說孔子逝世後,他的弟子也造了5座疑冢來迷惑世人。

還有南北朝十六國中趙國第三任統治者石虎的陵墓顯原陵,也是非常有名的疑冢。

公元359年,五胡十六國前燕的第二任君主慕容儁做了個夢,夢見一隻石頭老虎咬了他的肩膀,醒來後大為震怒,便派軍隊去刨了石虎的顯原陵。

不料慕容儁大張旗鼓地挖開顯原陵後,陵墓內空蕩蕩的,不論是石虎的棺槨還是陪葬品全都無影無蹤。

惱羞成怒的慕容儁懸賞重金,徵求石虎的陵墓所在。最後,石虎的一名嬖妾為了懸賞出賣了石虎葬在東明觀下的事實。

慕容儁終於挖出了石虎的棺槨,不僅開棺戮屍,最後還將石虎的屍首丟入了漳河中。可憐石虎的疑冢,保得了他一時保不了他的一世,最後還是成了河裡的魚食。

6。以逸待勞—迷冢

普通墓葬的入口稱為墓道,多為斜坡式,大型墓葬則呈長斜坡形。南北朝時期,墓道中多立有天井,或是墓道兩側有耳室和壁龕。墓道後面就連著甬道,之後便是主墓室,因此墓道、甬道、墓室的中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

生者與逝者的較量—三十六計在古代墓葬中的運用

乾陵(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盜墓賊選擇的時間多為夜間行動,或單獨、或雙人、或團伙作案,但遇到大型皇陵級別的墓葬,便感覺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盜墓賊最喜歡的方式,便是長驅直入,直搗主墓室。但是若盜洞打偏打空,那發財夢便成了黃樑美夢,空歡喜一場。

於是,唐朝工匠們又將墓道修建得錯綜複雜,如同迷宮般讓人找不到出入口。最著名的如乾陵,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陵的地宮墓道就是迷宮形狀。由於乾陵的三個主墓室並不在同一中軸線上,盜墓賊就算找到了前室,也找不到中室和後室。

生者與逝者的較量—三十六計在古代墓葬中的運用

乾陵(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60年,陝西農民炸開了乾陵前室的道路,但怎麼也找不到中室和後室,這就是墓道迷宮發揮的作用。乾陵的地宮,現在還隱藏在深處,具體的說,他們只是找到了個假地宮,真正的乾陵地宮,還在梁山地底的深處。

結語:

以上幾種是古代用來墓葬防盜的方式,不管有用沒用,古人的智慧還是不可小覷的,幾千年來流行的土葬,到現代文明的火葬,太多太多的話題可以聊。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

收工囉!

(以上文字,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