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老派人,端午怎能不聽彈詞《白蛇》

作者: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0-17

蛇可以組成什麼詞語

又到一年“端午”時,但聽千古“白蛇”事。

老派人,端午怎能不聽彈詞《白蛇》

長篇彈詞《白蛇》,一直是彈詞迷的所愛。特別是到了端午節,白娘娘吃雄黃酒,現出原形嚇死許仙的傳奇場景,總是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情節。

歷代傳唱《白蛇》的藝人很多,而當代聽眾比較熟悉的,以有“蛇王”著稱的楊仁麟,評彈大家蔣月泉、朱慧珍以及金月庵、金鳳娟、曹嘯君、高雪芳等,較為著名。

《白蛇》是描寫舊時代市民階層在愛情上波折橫生的故事。出現在書中的官吏、商人、酒保、當差,芸芸眾生熙攘其中,生活場景豐富多彩,市民生活真實感人。楊仁麟先生在繼承前輩藝人的基礎上,善於觀察市民形象、揣摩心理特點、熟悉俚言俗語、掌握舉止動作……都被他有選擇地入化於《白蛇》中,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1960年,上海人民評彈團推出由陳靈犀編寫的中篇評彈《大生堂》,就是根據楊仁麟先生的指令碼改寫的。出人意料的是,第一回“留仙”,蔣月泉先生甘願充當楊仁麟先生的下手,可見楊仁麟在演唱《白蛇》上的地位,同時也表達了蔣月泉先生謙恭的品德。據說,像蔣月泉這樣的宗師,一生只有兩次為他人當下手,還有一次就是為劉天韻先生充當下手,演唱《情探·義責》。

楊仁麟和蔣月泉合作演出的《大生堂·留仙》,已成為經典摺子書,書中一些細節描寫已是膾炙人口;如今每當有會書,總有很多演員拿這回書參加演出。情節很簡單,許仙從杭州發配到蘇州,去投奔“大生堂”藥材店老闆王永昌。王永昌早就耳聞許仙是杭州藥材店善於接客營生的好夥計,所以有意留下他聘為自己店中的店員。初次接待許仙時,王永昌請他吃餛飩,叫阿喜去買了50只餛飩回來。哪知道王永昌摳門成精,於是在請許仙吃餛飩時邊吃邊點數目。許仙一湯匙舀了三隻,他就舀了兩隻湊五隻。許仙第二匙舀四隻,他只能舀一隻,許仙第三匙舀了五隻,他只好吃—匙湯,湊滿十五。許仙邊吃邊問:“嬸母大人今年幾歲了?”王永昌衝口而說:“十五。”許仙驚奇問:“怎麼嬸母只有十五歲?”王永昌尷尬地搪塞道:“勿勿勿,是五十歲,我說錯哉。”楊仁麟把精於盤算而又極度吝嗇的藥店老闆,刻畫得活靈活現。

蔣月泉、朱慧珍兩位大家演唱的《白蛇》,也許更為人熟悉與津津樂道。大家知道,蔣月泉先生的出科書是《玉蜻蜓》;上個世紀50年代,在素有“評彈一支筆”的陳靈犀先生的幫助下,蔣月泉從楊仁麟的指令碼中整理改編了《白蛇》,共12回書,為“釋疑、中秋、移家、化檀、開光、上山、水漫、斷橋、彌月、合缽、哭容、哭塔”。

蔣、朱檔《白蛇》,源出於楊仁麟《白蛇》,但是陳靈犀與蔣月泉、朱慧珍的改編,是根據自身藝術特色來進行定製的,無論是情節鋪排、關子設定還是藝術側重等方面,都是揚長避短,特別是發揮了蔣、朱兩位擅長演唱的優勢,其中像《遊湖》《搜書》《端陽》《賞中秋》《合缽》《哭塔》等好書名段,都由陳靈犀執筆重寫。至今為眾多演員所樂“唱”不疲,聽眾百聽不厭。同時對許仙和白素貞這兩個人物加強描摹,讓這部書目呈現出一番全新而又同樣吸引人的面貌。

即以大家耳熟能詳的“賞中秋”這段唱來講,篇幅雖然不長,但是詞曲俱佳,情景交融,給人帶來了雙重享受。陳靈犀的唱篇寫得雅俗共賞,朗朗上口;蔣月泉彈唱大方洗練,收放自如,朱慧珍盡顯恬淡典雅、空靈委婉之神奇。這是作詞者與演唱者真正的珠聯璧合,缺一不可。

朱慧珍嗓音圓潤清脆,猶如春鶯百轉,人稱“金嗓子”。她演唱的《雷峰相會》,雖然用的是“離魂調”,但是同一般用於大病初癒悠悠醒來,或者受刑之後奄奄一息所唱“離魂調”明顯不同,在於一個“真”字,唱出了白娘娘被壓雷峰塔下,儘管許仙多次受人蠱惑有負於她,卻依然對許仙的一片真心真情。

蔣月泉先生曾經講過這麼一件事,改革開放以後,一位來自美國的華僑,聽了朱慧珍的演唱錄音,深深被朱慧珍的天籟之聲所震撼,以為是一位年輕的姑娘,並提出要推薦朱慧珍去美國深造。

端午已來,除了品碧螺春新茶,觀雅糯水磨腔的崑曲以外,聽一聽彈詞《白蛇》,也不失為一件賞心樂事。(秦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