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怎麼教

作者:由 愛地理的劉老師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2-12-05

挑食的食讀輕聲嗎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怎麼教

今天我到同事芳芳家玩,正好碰到芳芳家的女兒剛上一年級第一天回家來,我問她:“今天老師教認了哪些字?”她女兒眼睛一翻,偏偏小嘴說:“阿姨,你太落後了,你就知道認字。今天老師給我們講:書包放哪,書放哪,筆盒放哪,小手放哪,眼睛看哪,小朋友間怎麼打招呼,怎麼在座位上坐,教室在哪,老師辦公室在哪,廁所在哪,操場在哪……”我和芳芳聽了目瞪口呆,怎麼是這些啊!老師都不教認字和算術嗎?

其實,好多家長都和芳芳家長一樣,認為小學生上學就是為了學習書本知識:認識哪些字?會算幾個算術題?可是家長們不清楚,孩子一年級的入學教育才最重要。他比剛開始的那個星期要認識幾十個字、會算幾個數學題有用多了。

入學教育是什麼?就是養成教育,小孩的養成教育要從一年級就要抓起,比如:讓小孩子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良好的管理書包物品習慣;良好的寫字姿勢;良好的作業習慣;學會認真傾聽的習慣;學會提問的習慣;學會和同學相處的習慣……這比多認識幾個字重要得多。因為孩子的這個習慣將伴隨他的一生,好習慣養成了,以後學習和管理自己就不吃力,好習慣沒養成,以後學習就不得要領,沒有方法,更談不上管理好自己,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那麼在學校,班主任用任課老師要有哪些養成習慣的要求呢?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生學習常規

(一)上課

1、聽到預備鈴聲,快步走進教室,安靜地坐好,等待老師來上課。

2、上課鈴響,教師進教室,班長喊“起立”,師生相互問好。遲到者向老師報告,經老師允許才能入座。

3、聽課

(1)用心聽講,邊聽邊思考,不懂的地方等老師講完可以舉手問。

(2)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要仔細聽,如有不同看法,等同學講完舉手發言。

(3)聽課時,不做與上課無關的事,不想與上課無關的事,要專心致志。

4、發言

(1)要發言先舉手,得到允許站起來說。

(2)回答問題一律使用普通話,說話時人站直,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說錯了不要怕,發言完畢即自動坐下。

(3)不能嘲笑在課堂上講錯的同學,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4)老師講課或同學發言時不能打斷別人的說話,有意見等別人說完了再舉手發言。

(二)讀書

1、讀書時身體要坐直,眼睛離書一尺。

2、讀書時,書要拿在手裡,眼睛要看書,讀出表情。

3、學生單獨讀書時,要拿起書,聲音要響亮,讀出語氣來。

4、齊讀時也注意和大家保持一致的速度和節奏。

(三)下課

1、收拾好上一節課的學習用品,做好下一節課的準備工作,再走出教室。

2、進出教室、上下樓等不要擁擠,請老師先走,同學之間要互讓。

3、上課鈴響,馬上進教室坐好,等老師來上課。

4、下課鈴響後,教師宣佈下課,學生必須再次起立,向老師致謝,等老師還禮後,學生才可離開座位。

(四)放學

1、迅速理好書包,有次序地走出教室離校,做到不慌張,不擁擠、不打鬧。

2、按時回家,不能在學校和放學路上逗留。

3、離開老師、同學要說“再見”。不經家長許可,不能跟其他人走

4、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做完作業削好鉛筆,整理好書包

5、對當天學習的內容及時進行復習,不懂就問

6、對即將學習的新內容進行預習。

7、值日生要認真負責,打掃環境衛生後,整理好衛生工具,熄燈、關鎖門窗。

二、課餘活動常規教育。

(一)課間

1、課間不得出校,遇到特殊情況須經班主任同意。

2、課間不追逐打鬧,不高聲叫喊,不做激烈遊戲。

3、行走要靠右行,遇到教師、參觀人員時,主動讓路問好。

4、進辦公室應喊“報告”,經同意後才能入內。

5、注意環境衛生,不亂扔紙屑,不亂塗牆壁、地面和黑板報,不吃零食,不喝生水。

6、保護學校綠化,不攀樹木,不採摘花果,損壞公物要賠償。

三、生活衛生常規教育。

(一)午休時保持安靜,不大聲喧譁。

(二)飲食常規

1、吃飯時要專心,不講話,不開小差。

2、營養要均衡,家長做什麼吃什麼,不挑食。

3、愛惜糧食,不浪費。

4、在學校不吃零食、不喝飲料。

(三)衛生常規

1、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不睡懶覺,按時到校。

2、每天起床後,要讓自己的臉上充滿笑容,對自己說:“今天真好!”讓自信和喜悅充溢自己的心靈。路遇他人要主動問候,把喜悅和快樂傳遞給每個人。

3、搞好個人衛生,收拾好自己的房間,擺好衛生用品

4、每天自帶餐巾紙,不帶零食和玩具,勤換衣,勤洗澡,勤剪指

5、飯前便後要洗手。

6、書包、紅領巾要整潔,桌椅、抽屜要清潔,學習用品放整齊。

7、每天回家要把水杯洗乾淨。

8、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紙屑,紙屑果皮丟入垃圾箱,看到地上有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丟進垃圾箱。

9、早上進教室先開窗、通風,把家庭作業放在桌面上,並做好早讀的準備。

10、一人準備一塊乾淨抹布,每天早上、中午到教室後把桌子擦乾淨

11、打掃教室衛生,掃地、拖地,再擦桌椅,擺好衛生用品,關好窗,最後鎖好教室的門。

四、社會公德常規教育。

(一)上學

1、衣著整潔、按時到校。到校後立即進教室早讀。

2、尊敬師長,見面行禮,主動問好。

(二)文明禮貌

1、離開家要跟家長說“再見”,看到老師要主動問候,見到同學要互相稱好。

2、課間活動要文明友愛,不在走廊奔跑高叫、追逐打鬧,任何時候不妨礙別人活動或休

3、要別人幫助要說“請”,得到別人幫助後要“謝謝”,不小心碰撞別人要道歉說:“對不起”,別人碰著你,向你表示歉意時要說:“沒關係”

4、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遇事要氣度大,明是非,講道理。

5、對人要熱情大方,客人來校參觀或到家裡做客,要主動上前問好。

6、上課、下課或在家大人跟你講話時,你要起立,眼睛看著講話人。

7、乘坐公共汽車要給老人及抱小孩者或孕婦讓座,搞活動坐車要給老師讓座,同學之間要互讓。

8、自己出去玩要向家長請示,家長允許才可以,回到家要主動向家長報告。

9、在家裡要尊老愛幼,懂得禮讓。

不光是學校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重視一年級孩子的養成教育,家長更應該培養好自己孩子良好的學習和自我管理習慣。具體怎麼做,家長可結合以上學校的要求,然後參照以下幾點建議來做:

1、品德禮貌習慣:

(1)孩子在家中的品德禮貌習慣,①出去,回來要向父母、老人問候或說:“我出去了,再見。”“我回來了”。②出門玩耍,有事都要告知父母或徵得同意,並讓父母知道去向。③對父母、長輩說話要恭敬,不許高聲,不許頂撞。④不打擾父母。長輩工作,家人休息時要輕聲說話做事。⑤吃飯時,長輩不動筷,自己不先吃,好的菜不一人獨吃。⑥父母呼喚應即時答應。虛心接受父母的批評。⑦家裡來了客人,要叫人,有禮貌。要問父母是否需要回避。⑧同學來了要歡迎,去了要送客。⑨對兄弟姐妹、親屬有禮貌。

(2)孩子在外邊的禮貌常識和行為:①對人友好禮貌,懂得並學會使用“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②別人向自己問話,要熱情明白地回答。不能低頭無語或聽而不聞。③別人對自己說話要注意聽,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④保持頭髮、衣服、儀表的整齊清潔,⑤不隨地吐痰、大小便,不亂扔果皮紙屑,遵守“七不”規範,③坐汽車給老人和懷抱嬰兒的人讓座。

(3)口語文明。①不說髒話、粗話,不提別人綽號。②打招呼懂得老小與輩份,不沒大沒小,沒老沒少。③與人說話口氣溫和,不頂撞人,不高聲喊叫。

2、守時惜時的習慣。

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而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每天從早到晚要做到早上定時起床,晚上定時睡覺,不睡懶覺。不因看電視而影響睡眠。保證每天9-10個小時的睡眠。早上起床後要有充裕的時間整理床鋪、洗刷、吃早飯,並確保上學不遲到,上學時間也不應太早,否則,校門尚未開啟,孩子在馬路上游蕩,容易發生意外事故。上學遲到不僅影響孩子本人和班級的學習,還容易使孩子產生拖沓、不求上進的思想。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韃玩耍。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家長指導孩子制定一張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並督促孩子認真執行。此外,還要培養孩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時不看書、不玩弄其他東西。同學間交往,一定要守時,決不拖拉遲到,失去夥伴的信任。做作業時,不磨磨蹭蹭,浪費時間。

3、講究衛生的習慣。

個人衛生:早晚要刷牙,勤洗手臉勤洗澡,勤換衣服,勤剪指甲,經常清洗書包,不亂扔果皮紙屑。

公共衛生:認真做好衛生值日工作;主動拾起地上的紙屑、雜物;集會後帶走地面上的任何垃圾。平時無論何時何地如果發現有紙屑要立即撿起。坐在窗戶旁邊的同學負責開關窗戶,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

4、獨立生活和自我服務的習慣。

有這樣一則報道:一個獨立生活能力極強的五歲男孩,能將自己的生活小空間整理得井井有條,還能主動幫媽媽幹活。當記者問其母親“你的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怎麼這麼強”時,這位母親說:“不這樣培養,將來他怎麼能夠生存!”

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生活條件優越,依賴心理嚴重,缺乏自我料理能力。(早上在校門口:喂孩子吃飯,一直送到教室裡……)

有一句古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一些生活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思想、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責任感、獨立自主自強,並把這些品質習慣“遷移”到學習、工作、事業等方面,這對他們一生成長都有好處的。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怎麼教

(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注意的幾點。

有以下幾點,提供家長參考:

1、

要明確要求,不要輕易改變。

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求,家長應對孩子交待得詳細明確,操作性強,讓孩子清楚明確,決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見摸不著,不知從何入手做。在孩子瞭解清楚明確的基礎上,就應嚴格實施,決不能只提要求,但在行動上卻不加以督促。不要求孩子做到,或在遇到困難後就任孩子打退堂鼓。這樣不僅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反而會加重他們的惰性,養成無規無矩的習慣。所以要求要麼不提,一旦提出,就應嚴格施行,毫不退讓,決不輕易改變,直到孩子良好習慣養成止。

2,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另外,據專家研究,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最起碼需要3-6個月,有的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對每一個習慣的培養,家長都應堅持3-6個月或更長的時間。這對家長來說是十分艱鉅的任務,但為了孩子的終身幸福,廣大家長要不怕反覆,持之以恆。下面雖是一個幼兒園小朋友的故事,但對我們也很有啟發:

兩歲半的萌萌喜歡自己拿勺吃飯,雖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湯、飯粒,但媽媽卻不急不躁。她堅持每頓飯都讓萌萌自己吃,並一邊鼓勵、一邊教孩子進步方法。還常常誇孩子“真棒”、“真好”、“有進步”使萌萌非常開心。不久,萌萌不僅學會了自己吃飯,還學會了自己穿脫衣服。入幼兒園後成了班上小朋友學習的榜樣。良好的習慣要經過不斷的重複。反覆地實踐才能養成。只要家長堅持要求,日積月累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才能形成“定型”。這時孩子做起來會感到輕鬆、自然、舒服、愉快,主動地去做,慢慢形成了習慣。反之,他會感到緊張、壓抑、難受不願意去做,自然很難形成習慣。

2、

要防微杜漸,不要聽之任之。

對孩子身上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不能聽之任之,認為這點小事無關緊要,要防微杜漸,及時矯治。否則是“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等到孩子的壞習慣發展到違法犯罪行為時,就為時已晚了。所以家長一是要把壞習慣消滅於萌芽狀態,防患於未然;二是要及時矯治,使孩子救失長善。

3、

要統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在家裡,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應該是一致的。這就意味著相同的資訊重複地轉入孩子的大腦,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經聯絡,良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而爺爺奶奶放縱,或者施教者今天嚴格,明天放鬆。

學校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家長不堅持,都是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的。好習慣決定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決定於家長和老師的習慣培養。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怎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