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毀三觀鋤禾日當午的作者竟是個貪官

作者:由 大王愛影片俊龍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01

鋤禾日當午作者怎麼讀

小時候上學,有一首詩對我們影響深遠,那就是李紳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但其實“文”也是。作者的風格、處事觀和做事準則,或多或少都會反應在自己的文章中。

但凡事總有意外,就比如《憫農》的作者李紳,詩作傳百世,但自己卻是個兩面派!

因詩當官

李紳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和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他的曾祖父李敬玄曾為中書令,父親李晤歷任金壇、烏程、晉陵(今常州)等地縣令,由此可以看出李紳是官宦之後。

但他的童年卻不快樂,六歲時父親李晤去世,只能隨母親遷居無錫。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憫農》。

毀三觀鋤禾日當午的作者竟是個貪官

但畢竟是在揭朝廷的短處,很快就被人舉報給了皇帝。誰知皇帝非但沒有怪罪,還誇他能體恤民情,馬上給他升了官。

就這樣,悲天憫人的李紳先後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要職。

日啖雞舌三百隻,歌姬隨手就送人

李紳進入官場後,漸漸忘了初心,變得又貪又追求享受起來。

史書記載,李紳升官後“漸次豪奢”,一頓飯的花費多達幾百貫,而且他特別喜歡吃紅燒雞舌,每一餐都要吃一盤,頓頓如此。後院宰殺的雞堆積如山,全然沒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簡樸。

毀三觀鋤禾日當午的作者竟是個貪官

李紳對吃的講究,精神上的追求更是如此。

李紳在家中私養了成群的歌姬舞姬,大詩人劉禹錫去他家做客時,被他家燈紅酒綠的大排場給嚇到了,當場賦詩一首《贈李司空妓》:

“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李紳看劉禹錫對場中的歌姬舞伎如此著迷,便將自己的一個歌姬送給了劉禹錫。

毀三觀鋤禾日當午的作者竟是個貪官

忘恩負義,人品低下

更讓人所不恥的是,李紳居官後負義寡恩,忘恩負義。

《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困苦時經常去李元將中做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其為“叔叔”。但是升官後,李元將為了巴結李紳,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但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李紳才勉強接受。

還有一名姓崔的巡官,和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特來拜訪李紳,剛在旅館住下,家僕和百姓發生爭鬥。李紳得知是崔巡官的僕人,竟將僕人和百姓都處以極刑,並下令抓來崔巡官,指責他,“既然來了這裡,為何不來相見”,之後任憑崔巡官如何謝罪,李紳還是打了他20仗。

可見李紳的人品,真的不咋地!

毀三觀鋤禾日當午的作者竟是個貪官

官德有汙,禍及子孫

當官期間,李紳積極參與派系鬥爭,元和十五年成為李德裕黨派重要人物。

唐武宗會昌五年,74歲高齡的李紳出任淮南節度使。當時,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被人舉報貪汙公款、強娶民女。

李紳得知立即將吳湘逮捕下獄,判處死刑。但此案到了諫官這個環節,諫官認為有冤情,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揚州複查。

崔元藻調查後發現,貪汙屬實但款項不多,強娶民女則是假的,因此吳湘罪不致死。但李紳一意孤行,強行將吳湘送上了斷頭臺。

小故事:吳湘的叔父吳武陵當年得罪過李派大佬李德裕的父親李吉甫,因此兩家是世仇。

李紳為了討好大佬李德裕,故意羅織罪名,將吳湘處死。後來案件被平凡,此時的李紳雖然已死,但按照唐律,經辦冤假錯案的汙吏,即使去世也要追責,子孫不得做官。

因此,李紳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