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韓國愛情偶像劇:為女性打造的精神A片

作者:由 每日爆笑屋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02

韓國女人後開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是”韓劇為主流“的愛情偶像劇?

近些年,有很多學者都注意到了”韓流“(Hallyu)這個重要的文化現象。2000年左右開始,韓國在電視劇、流行音樂、電影、時尚這些領域持續發力,逐漸主導了整個東亞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流行文化。其中,消費成本最低的電視劇是最主要的文化統治力。

很多學者指出,韓流引爆的起始點分別是:2002年佔領日本市場的《冬季戀歌》,2003年佔據大中華地區《大長今》等等

韓國愛情偶像劇:為女性打造的精神A片

韓國愛情偶像劇:為女性打造的精神A片

韓流,其實一個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文化現象。

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有十多個國家,人口多達近23億(資料來自worldometers)。在這23億的人口中,能夠接觸電視的人很多都在消費韓國文化生產出來的內容。在消費這些內容的同時,觀看者也在接受著這些內容傳遞的價值觀。最後,很大一部分價值觀會被觀眾所”內化“(internalised),也就是說,這些價值觀很大程度會觀看群體吸收,最終轉化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體系。

“創造101”現象就是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很多人在評價一個”女團“的概念的時候,會不斷引用韓國女團的標準。

比如有網友會說:我知道某人有些才華,但是她的長相不符合女團標準!101本來就是韓國版權,請尊重原本的女團精神!

這其實就是一種無意識的”文化內化“,韓國女團的標準被當成一種”泛亞洲“的唯一標準,正在被我們用來檢驗我們的文化內容。

再多說一句: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女孩身體消費“,這是一個社會學概念,不是大眾所理解的那種”錢色交易“,和”賣肉“這種概念的沒有半毛錢關係。

簡單來說,”女孩身體消費“的學術意思是:年輕女性的生理特徵這個概念被被使用、被合理化、被信奉、以及被探索。

經過”內化“這個過程以後,很多韓國文化被多個國家群眾吸收,逐漸形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社會現象:想象的共同體。我感興趣的,是這個想象共同體中一個關於性別學的組成部分:泛亞洲的愛情共同體。

在娛樂和文化消費中,我們正在構建“泛亞洲愛情共同體”

沒有人“是女人“,不過,擁有女性生殖器官的人一輩子都在致力“成為女人”(當然,男性也是如此)。

太多研究人員已經調查過,看肥皂劇、偶像劇會對女性的性別認同和性別期待有重大影響。簡單來說,女性看偶像劇,會影響你成為什麼樣的女性,以及你有什麼樣的愛情觀。

研究顯示,沉迷”童話故事“型別韓劇的亞洲女性,年齡基本處於25-30和37-42這兩個組別。受到韓國偶像劇的影響,這個族群顯然已經總結出了一個理想的”愛情指令碼“:

無所不能的王子型男主

品行純良的灰姑娘式女主

王子和灰姑娘必然展開純潔的愛情

在女孩遇到生活和事業的困境時,男主必然要一路提供幫助

最終,女主一定會獲得愛情和事業的雙成功,並且必須建立在男主的幫助之上

在這個愛情指令碼中,我注意到的第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女性表述,比起日劇會更喜歡韓劇,因為”日劇的愛情比較肉慾,而韓劇是純愛“。

這就有意思了。在韓國偶像劇粉絲的”愛情幻想“中,性和愛就好像是“水和油”一樣,應該是分離的。在“性愛分離”以後,會提煉出一種叫做“純愛”的東西,它不摻雜“性”這種雜質,它是一段愛情最高尚的基礎。

韓國偶像劇扛把子作品《來自星星的你》,在地球活了幾千年的男主和女主展開了一段“毫無性慾”但愛死去活來的戀情,可兩人肉體親密度進展最多也就如下圖這樣了。這種極其不科學、但又帶著科幻色彩的兩性關係,其實侮辱了所有有腦子人的智商。

但我沒覺得不好看,因為它在侮辱了我的智商同時,也娛樂了我的大腦。其實,大部分娛樂都是以侮辱智商為前提,只要你認得清就好。

韓國愛情偶像劇:為女性打造的精神A片

第二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偶像劇女主角總是能獲得“事業和愛情”的雙豐收,而且她的事業和愛情往往都有一個和諧的紐帶-男主角,但實際生活中,事業和愛情的關係,與其說是和諧,更多的是對立。

這就形成了一個女主同時追求“依賴和獨立”的矛盾關係:

在想象愛情共同體中,女主透過愛上一個無所不能的男主,即可以實現愛情又可以幫助事業,從而達到人生“雙豐收”

在現實世界中,大部分女性必須要在事業上作出重大犧牲,才能勉強保全愛情的完整,比如懷孕後辭職、男方換城市女方辭職跟隨、男方晉升女方換時間更靈活工作壓力更小的基礎工作……

比如,開頭封神結局爛尾的電視劇《迷霧》(此劇不是愛情偶像劇!),開始幾集很真實地刻畫了一個能達到事業成功的女性,寫出了她在”愛情and事業“這個選擇題面前要經歷什麼:

韓國愛情偶像劇:為女性打造的精神A片

韓國愛情偶像劇:為女性打造的精神A片

女主為了事業成功、為了追求自己的新聞理想,選擇了沒有愛情的婚姻、選擇了打掉孩子保全事業。在這個男女不平等的時代/社會,這才是女性手裡真實的”事業/愛情“的劇本:從來都不是”事業&愛情“,而是”事業or愛情“。

總的來說,在韓國愛情偶像劇席捲亞洲的同時,它的主要受眾群體-年齡超過25歲的女性,她們開始構建一種”泛亞洲的愛情想象共同體“,這個想象的共同體有一個具體的”愛情指令碼“:女主只需要性格純良,就可以遇到完美的王子,然後愛情和事業都會好像“開了掛”一樣順利,最終達到雙豐收。

這就是“童話故事2。0”啊,一個成本極低、槓桿率如此高的成功捷徑啊!

”童話故事1。0“達到的僅僅是”愛情豐收“;在現代女性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的今天,我們可算是進步了一點點,開始消費”童話故事2。0“了。最起碼,在女性的幻想裡,完美的王子帶來的不僅僅是婚姻幸福,她還能獲得事業成功。

算是個不幸中的萬幸吧。

愛情偶像劇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認識到它是“精神A片”

愛情偶像劇和A片有很多不同,但兩者作為“意淫媒介”,有非常多的共同點:

兩者都代表著一種終極追求,一個是性方面的“極致”、一個是愛情方面的“極致”

兩者都反科學、反人性、反一切常識:A片裡面的“造型、身體、技術……”都是反生物學的,這個相信老司機們都知道了;而愛情偶像劇裡面的“橋段、套路、情節……”都是魔幻主義的,這個相信談過幾次戀愛的同學們也都沉痛地領悟到了

觀眾對於兩者的消費程度和ta在現實生活中的滿意度是成反比的

……(歡迎補充)

第三點解釋一下。2017年最新研究顯示(Wright, Paul J。, et al):A片看得越多,現實生活中的性滿意度會越低。我倒是沒找到證明“偶像劇看得越多、愛情越慘”的社科資料,但是本人不負責任地猜測,要是真的做一個調查,結果大約也是如此。

韓國愛情偶像劇:為女性打造的精神A片

畢竟,總看“完美的、極致的,但反人類常識的魔幻愛情故事”,再把這樣的“愛情指令碼”內化到自己的愛情觀,然後去談戀愛……愛情應該會挺慘吧?

還有一個關鍵,如果身邊的人都在內化這樣的愛情指令碼,如果一個群體裡面所有的人都在“同步”這一種愛情觀,那麼所有人都會認為這中愛情觀是正常且正確的。

生活那麼苦,吃點糖合理,但把人為加工出來的甜化劑當成的常態,那麼你品到的任何滋味,恐怕只有苦澀。

A片不可怕,精神A片更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有人不知道它的本質是“意淫媒介”,卻把它當做現實生活的標準。

愛情偶像劇不可怕,上面這種觀影心態,才可怕。

利益相關:我休息時會看韓國愛情偶像劇,我知道它娛樂了我情緒、同時也侮辱了我的智商。但我就不要做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我要保留時不時做一頭傻笑且意淫的豬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