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作者:由 深度文娛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14

胡歌是哪裡的人

略顯平淡的綜藝市場,終於在歲末年初等來了一部“爆款”。優酷的《無限超越班》播出後,立刻開啟熱搜屠榜模式,趙櫻子、沈月、薛凱琪、車保羅、惠英紅等參演學員及導師的表現,更是激發大眾的反覆討論及探究慾望,如#趙櫻子 迪冪孟扎##惠英紅與趙雅芝為薛凱琪吵架#便是佐證。

作為有著先導性質的第一期,節目中確實並無太多與演技相關的內容出現,這也導致了不少觀眾提出:“演技綜藝不選演員選話題咖”“演技綜藝是否還有存在必要”等尖銳質疑。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作為國內優質原創節目模式的代表,演技綜藝確實為市場輸送了大量遺珠型演員,也讓觀眾對於“演技”這件事有了更直觀具象的認識。而在這一品類從藍海變紅海的過程中,部分倉促上馬播出的節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演技綜藝”的含金量,導致觀眾對這類節目產生了不信任心理。

必須指出的是,演技綜藝於市場而言,是有存在必要的。而且演技綜藝發展至今天,它所承載的功能已經不再侷限於透過節目挖掘好演員這麼簡單。

話題不斷的《無限超越班》

到底在下什麼棋

綜藝市場很久沒有這麼熱鬧的時刻了,從海報釋出時,《無限超越班》就以TVB陣容吸引了一批有著港劇情懷的觀眾,而節目播出後,導師和學員的表現更成為輿論場上的熱門話題。這也導致很多觀眾都在感慨,認為節目組一門心思搞抓馬博話題,“浪費”了這麼強大的導師陣容。

如前文所說,第一期節目本身帶有先導性質,尤其是在市場上許久沒出現過爆款演技綜藝的前提下,它的作用就是創造話題吸引觀眾。從這一點來看,第一期節目算是圓滿完成了它的先導任務。

《無限超越班》的第二期,才是見真章的環節。有人說如今的演技綜藝什麼都有,唯獨沒有演技,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金枝欲孽》《衝上雲霄》與《使徒行者》,算是港劇中的“名著擔當”,三組競演演員的表現引發的觀眾反饋各不相同,目前來看“炮火”主要集中在沈月與範世錡的《使徒行者》上。

沈月的演技高低算是隔三差五就要被大眾討論一番的老問題,本文對此不多做討論。而第一期節目中,因“遲到”“不選車保羅讓對方難堪”導致出現嚴重口碑問題的範世錡,在第二期節目中的表現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在與《使徒行者》原出演者佘詩曼再現“阿釘向爆seed表白”的名場面時,有觀眾表示,驚訝於範世錡能接住阿佘的戲,而且“短短一分多鐘的戲,居然真的看出了CP感”。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韓雪與劉耀文兩組相對爭議較小,觀眾爭論的點多圍繞於爾冬升為什麼要給毫無演戲基礎的劉耀文發“紅卡(代表超越自我)”。這倒也不難理解,在另一檔演技綜藝中,爾冬升對同樣是愛豆出身的丁程鑫,態度從嫌棄到欣賞,在劉耀文身上他或許看到了潛力與養成系的影子。加之,目前只有三組演員作品播出,現在討論導師髮卡標準,還有些為時尚早。

觀眾詬病《無限超越班》的另一點,是本該以“演技”作為賣點的節目,摻雜了太多回憶殺的內容。

第一組《金枝欲孽》舞臺表演中,作為競演者韓雪與鄧萃雯、張可頤的對手戲結束後,按照常規流程本該是導師點評的環節。但這一部分匆匆而過,鄧萃雯與張可頤被cue再度上臺,重現劇中如妃與安茜交鋒的對手戲,而在這段戲達到高潮之際,劇中另一位主演佘詩曼著戲服登場,將情緒烘托至頂點。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使徒行者》的點評環節,佘詩曼先是念信給許紹雄,又和範世錡重現劇中告白的經典橋段,同樣是打回憶殺牌。此外,從下期預告的畫面來看,不出意外的話,第三期節目中還會有《鹿鼎記》演員再聚首的內容。

演技綜藝為何要摻雜大量回憶殺內容?有觀眾對此提出質疑,認為《無限超越班》有四不像之嫌,

那麼《無限超越班》到底在下一盤什麼棋呢?或許要先從演技綜藝的發展歷程說起。

從素人演戲到明星PK

演技綜藝這些年

於大多數觀眾而言,2017年播出的《演員的誕生》是他們認識這類節目的開端。實際上,演技綜藝早在2014年就已經出現在市場上,《來吧!灰姑娘》(央視)《花漾夢工廠》(山東衛視)《造夢者》(北京衛視)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1。0時代的演技綜藝,採用星素結合的方式,明星作為導師坐鎮,指導素人如何一步步進階明星。受當時大環境影響,這類節目整體更像是素人選秀,演技是節目的考察環節之一,而當時同質素人選秀節目多如過江之鯽,這幾檔節目的市場反響並不強烈。

2017年,《演員的誕生》橫空出世,這也是演技綜藝2。0時代的開始。

除了導師團分量夠足以外,明星下場PK演技才是節目吸引觀眾的根本。節目中選擇的影視劇片段本就是一部戲中,人物關係衝突最激烈,最有看點的地方,透過舞臺劇的方式直接呈現,這種震撼力很容易抓住螢幕前的觀眾。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在這類以明星PK為看點的演技綜藝出現之前,觀眾對於“演技”的概念很模糊,因為演技好壞本身就是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事情。而這類節目中,專業人士透過分析,將演技好壞的標準變得更明確,於觀眾而言,也有一種類似於“解謎”的吸引力。

同時把數十位演員聚在一起,優勝劣汰爭奪少量名額的競演方式,又為觀眾提供了一種擬態職場。觀眾在求職過程中產生的種種焦慮感,對映在演技綜藝中那些苦苦求機會的演員身上,螢幕外的觀眾對舞臺上的演員產生了共鳴,建立起情感連線。

當然,演技綜藝在2017年迎來爆發,也與市場有關。彼時流量明星起勢,粉絲聲量與角色直接掛鉤,觀眾對這種現象產生逆反心理,演技綜藝的出現,滿足了觀眾“想看真正好演員”的需求。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以《演員的誕生》為起點,後續幾年演技綜藝迎來井噴,衛視及平臺紛紛推出自己的演技綜藝,並開始在細分度上做文章,如加入導演視角、製片視角等,力求最大可能留住觀眾。

幾乎所有綜藝都會出現模式依賴的問題,演技綜藝也不例外,這也是近幾年這類綜藝在觀眾中口碑下滑的原因。

所謂模式依賴,即節目中有很程式化的環節,參演者在這類環節中做出的反應往往符合觀眾的預判。這在綜藝製作中,是種不可避免的現象,因為人總是會不自覺地依賴成功路徑,尤其是當節目的吸引力開始下滑時,出於對成本、回報等多方面考慮,製作團隊一般會採取放大過去的成功經驗,而不是將所有內容推翻顛覆後重來,而打安全牌的內容觀眾看多了就會產生“劇本感”。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一檔綜藝能夠在市場上形成強烈反饋,一定是因為它滿足了觀眾的需求。從2017年至今,演技綜藝已經走過5個年頭,觀眾對於“演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認知,因此走到分水嶺的演技綜藝又迎來了不得不變的新階段。

從選演員到建橋樑

演技綜藝的新功能

網劇、分賬劇、B級劇等多型別劇種的存在,已經大大改善了演員的生存環境。隨著觀眾對“演技”已經有了深刻清晰的認知,他們已經可以自己從各類劇集中發掘優質演員,而演技綜藝已經不再是好演員對外推薦自己的渠道,這也造成了當下演技綜藝中遺珠型演員數量減少,而愛豆演員比例大幅增加的情況。

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不需要演技綜藝了,如果說過去的演技綜藝重點在於選好演員,那麼如今的演技綜藝可能更突出“造橋樑”的屬性。

《無限超越班》與TVB的深度結合就是這種“橋樑屬性”下的產物。

TVB確實曾經影響過包括70後、80後以及部分90後在內的大陸觀眾,但隨著內地自制劇能力的崛起,TVB對內地觀眾影響力逐年下滑,如今它的影響力更多侷限於大灣區。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種影響力下滑造成的直觀結果是,年輕一代TVB演員在內地沒有市場,TVB劇集在內地播放情況不如預期,除非視帝視後等大咖,綠葉型TVB演員北上內地拍戲難覓機會。

演技綜藝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喚回觀眾對粵語劇的關注,同時讓包括TVB職員在內的粵語演員,有被內地觀眾認識的機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節目中的車保羅。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於綠葉型演員而言,TVB收入並不高。車保羅雖出演了熱門劇《鹿鼎記》中的“胖頭陀”,但這一角色為他帶來的機會與紅利都有限。前幾年港媒甚至報道過,車保羅因演戲收入太低入不敷出,又額外打了好幾份工養家的新聞。

“誰願意和我這個小老頭一起玩”,車保羅在節目中略帶辛酸的解嘲之語,引發網友的關注與共情。短短5天,車保羅相關熱搜多達24個,甚至有網友跑去導演郭靖宇的社交賬號下幫車保羅“拉活兒”,郭靖宇也表示自己會留心,如果有機會一定合作。就這樣,原本可能在各類零工中蹉跎後半生的車保羅,因節目上的亮相將會獲得更多機會。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資方選演員考量的不止是演技,還有話題性。TVB綠葉演員們前幾年北上發展不順,與他們的業務能力強弱無關,而是資方考慮覺得他們大眾認知度與內地演員相比,沒有太大優勢。所以跳脫出“選演員”這個視角再看演技綜藝會發現,它其實為每個參演者都提供了被外界看到的舞臺,既包括學員也包括導師。

另外,從節目的評論區及實時彈幕也不難發現,無論是出於“看原版洗眼睛”的心理,還是“倒要看看是不是時代濾鏡”的想法,節目中經典港劇的片段復現,吸引不少人重新去看原版劇集,這其中包括不少95後及00後,即沒有生在TVB稱霸電視機時代的觀眾。這對於影響力已經下滑的TVB而言,無疑是種拉新效應。

演技綜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至於回憶殺,雖然老套但永遠奏效。尤其是對那些看著TVB劇集長大的觀眾而言,演技綜藝中加入適量回憶殺,反而是他們持續關注的動力。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回憶殺與競演兩塊內容的分量平衡,從目前播出的節目來看,回憶殺環節的出現仍顯得生硬刻意,如果未來節目能將兩部分銜接得更自然,或許觀眾也就不會做出“吳桐只會做回憶殺”的評價。

僅憑兩期節目很難判斷《無限超越班》的真實水準究竟如何。但它的存在確實說明了演技綜藝承載的功能在發生轉變:選擇好演員不再是這類節目的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