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作者:由 掌上溧陽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6

何作朋書法

使用最新版抖音掃碼

關注掌上溧陽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在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塊石碑,此碑是南京最古老的石碑,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東漢靈帝光和四年(181)溧陽縣丞趙勳等人為頌揚其縣令潘乾的政績,尤其是興辦地方教育事業的功德,於學舍前立碑塊額“校官之碑”。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此碑發現於高淳固城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據宋洪邁《夷堅志》載

此碑系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溧水尉喻仲遠得於固城鎮(今高淳縣內,固城鎮原為古溧陽縣城,隋後屬溧水縣,明弘治至今屬高淳縣),遂將此碑移至溧水縣城,先置於官舍,後移至孔廟。宋時番陽洪景伯曾作《校官碑釋文》。元至順四年(1333)文學椽單禧作釋文碑,立於“校官之碑”側。此碑高134釐米,寬76釐米,呈圭形,上有圓形穿孔,孔徑12釐米,穿孔上堅刻“校官之碑”。由於時間久遠,碑面風化,碑文可辨者470多字。碑額、碑文均為隸書。

據史料記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併吞六國,中國歸於一統,分天下為36郡,設溧陽縣。隋開皇十一年(591)析溧陽西北境及丹陽縣(縣治位於今小丹陽)置溧水縣。明弘治四年割溧水西南7鄉,置高淳縣。明《嘉靖高淳縣誌》雲:“今按前漢地理志並溧陽縣誌則固城在秦漢時為溧陽縣址”。固城,位居固城湖北岸。固城四境,山川縱橫。相傳在公元前1800年前左右,夏六世王少康封少子無餘,建國號于越,固城屬越。約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帝乙時代,軍事東征,固城為商朝勢力範圍。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克商,分封諸侯,封周章於吳地,國號吳,固城屬吳國。東周春秋時期周景王四年(前541),吳築固城瀨渚邑。戰國時,周元王四年(前472),越滅吳,固城屬越。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大敗越,固城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統一中國,分天下為36郡,置溧陽縣,設縣治於固城。漢高祖六年(前201),策立劉賈為荊王,設都於吳,領溧陽,漢景帝四年(前153),遷汝南王為江都王,治吳故地。漢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陽郡,領縣十七,溧陽在其中。東漢光武帝建武六年(30),移丹陽郡治於宛陵(今宣州),統十六城,溧陽屬之。“校官之碑”發現於固城,證實了前述史料記載的可信性;固城自秦統一定鼎,定為溧陽縣治後,直至東漢漢靈帝光和年間,仍為溧陽縣治所在。“校官之碑”,不僅是研究漢代溧陽縣城設定、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風尚的歷史佐證,且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履孤竹之廉蹈公儀之潔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據《校官碑》記載

潘乾是位難得的清官,潘乾(生卒年不詳),字遠卓,陳國長平(今河南西華縣東北)人,楚國太傅潘崇的後裔。東漢靈帝光和年間(178-184),他被推舉為孝廉,任命為溧陽縣(治所在今南京江寧區東南湖熟鎮)長。他在任期間,興辦學校,崇尚禮儀,設立了校官,即專門負責學校教育的學官,政績十分突出。東漢光和四年(181),當地百姓樹立《元貞校官碑》,讚揚他像外堅內空的竹子一樣清廉、大公無私。他體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尊敬老年人,救助孤苦無依的老弱病殘者,大力表彰那些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重義輕利的人。還在農閒季節召集青壯年男子進行軍事訓練;尊崇品德高尚的人,嚴厲打擊欺壓百姓、橫行霸道的土豪劣紳,致使社會風氣煥然一新,人民安居樂業,百姓都交口稱讚他是位賢明仁慈的父母官。潘乾當官時是東漢靈、獻二帝年間,乾綱不振,宦官專政,興黨錮之獄,匈奴犯境,戰禍四起,生靈塗炭。就是在溧陽這一較為安定的縣份中,也是強暴橫行,欺壓善良,橫徵暴斂,貪汙剝削現象很嚴重。但是,潘乾為官卻能不同流合汙,且能打擊奸宄,“彬文糾武,扶弱抑強,龕刈鯁雄,流惡顯忠”,因此受到人們的稱讚。他對待人民群眾,則“矜孤頤老,表孝貞潔”,發揚正氣,壓抑豪雄。在經濟上注意減輕人民負擔,“重義輕利”“省無正繇”,使百姓安心生活,發展經濟。對當時因戰亂災禍逃居溧陽的災民,則採取“既來安之,復役三年”的辦法,予以安置。潘乾透過“屈私隱公”“履孤竹之廉,蹈公儀之潔”的“清官之治”,使溧陽縣出現了相比之下的“太平盛世”。

興辦教育培養人才乃祖傳遺風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在校官之碑中

對於潘乾重視興辦地方教育事業,培養人才的功績極力加以讚揚。碑文稱,潘乾為楚成王的世子商臣太師潘崇之後裔,重視教育,乃祖傳遺風,頌其“推泮宮之教,反失俗之禮,構修學宮,宗懿招德”“諮疑元老,師賢作朋,修學童冠,琢質繡章”,並將此碑立於學舍之前。據考,東漢時的“太學”,設置於京城的南面,郡縣的“學舍”設在郡縣官署的南面,“校官之碑”發現於固城的“紫羅城”內,“學舍”在前,“官署”在後,南北相距約1000米。可見,東漢時期對興辦教育事業是很重視的,潘乾興學,可謂開溧陽地區興辦地方教育事業之先河。到了1300年後的明代,歷經滄桑,《校官碑》的碑文已經難以辨認。但是百姓家裡還收藏著碑文的拓片或抄寫的完整內容,不少人還能熟練背誦。這不僅證明潘乾政績卓著、流芳百世,而且反映了百姓對清官廉吏的敬仰與懷念之情。更加有趣的是,不僅歌頌潘乾的《校官碑》的內容被百姓傳頌,而且關於校官碑石的神話傳說也在民間廣泛流傳,並被載入《建康志》,足以證明潘乾事蹟流傳久遠、深入人心。

✍️ 編輯 / 劉佳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秋季美食

家鄉溧陽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

南京最古老的碑與東漢溧陽縣令潘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