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作者:由 史料官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28

周朝禁止用活人殉葬嗎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新建立的大明江山,他採取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在明初有組織地進行了中國歷史上規模較大的移民活動。

一。移民的政治背景和原因

明代大規模的移民活動,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和自然原因。因為宋、金、元之間的連年戰亂,造成人口大量流亡。戰爭不斷,瘟疫流行,大量北方人口逃荒、逃難到南方,再加之元帝國重牧輕農政策,使北方地區荒無人煙。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元朝在中國的統治時間不足百年,雖然從《馬可·波羅遊記》上盛極一時,但歸根還是隻習慣於草原生活。

到了元末,社會各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災荒不斷,餓殍遍野,使河南、山東、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區“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老百姓無法生存下去,就會發動農民起義反抗元帝國的統治。在僅1341年間,山東、河北,湖廣等地就發生了百餘次人民反元起義,此後的農民起義更加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從1351年劉福通率領紅巾軍在潁州起義開始,到1368年元順帝逃亡到漠北為止,兵亂更長達十多年。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當然,除了戰亂之外,還有天災人禍。據《元史》載,僅元朝末年的水旱災統計,山東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兩淮地區8次。天災導致中原之地“漂沒田廬無數,死亡百姓無數,村莊城邑多成荒墟”,“禾不入地、人相食”。

人煙稀少,土地荒蕪。

明朝建立後,各縣官吏紛紛上報各地的荒涼情形,中原地區處處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蕪”,“積骸成丘,居民鮮少”,“多是無人之地”,“累年租稅不入”。勞動力不足,土地荒蕪,地方財政收入沒有來源,直接威脅著大明王朝。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而在北方的山西和南方廣大地區,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因為戰亂遠離這些地方,瘟疫災害也很少波及到,例如山西,沒有天災,連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也就出現人丁興旺,經濟一片繁榮的景象。加上鄰省難民流入山西,使山西南部人口密度很大。

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

,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河北的人口均是189萬人左右,而山西的人口則達到403萬多人,比河北、河南人口的總和還多。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明實錄pdf電子版

¥

4。99

拼多多

購買

二。移民的政令釋出和移民人口統計

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闢,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於是,他採納了大臣的建議,將稠密地區的人口遷移到人口稀薄的地方,開荒種糧,加強北部的邊防,恢復農業生產。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歷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歷時50年的移民高潮就開始了,據記載,明朝初年的大規模移民活動前後共計18次之多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洪武、永樂二朝的移民人數,可考的數字是200萬左右,但實際上可能有400萬左右。還有戰後的軍隊都就地加入農業生產,世世代代留在那裡生活,事實上與移民無異。

三。山西洪洞縣的移民潮

山西南部是人口稠密的地方,而洪洞縣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和尚多,香客絡繹不絕。寺院旁邊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輛馬車大道都從樹蔭下透過。而且汾河灘上的老鷂紛紛在樹上搭建巢窩,星羅棋佈,很是壯觀。明政府就在廣濟寺設立辦事處,專門辦理移民手續,自此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的集聚之地。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移民們離別故土時,潸然淚下,一步一回頭,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鷂窩,而老鵠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似乎與故人不捨分開。為此,大槐樹和老鷂窩就成為移民離別家鄉的標誌。“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

他們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出發,出村的時候都不約而同

回頭看看那百年的漢槐和樹上的老鸛窩。大家彼此叮囑要互相關照一生,要和大槐樹一樣長命百歲,要在有生之年回到大槐樹下相聚。大家說:窮不幫窮誰照應?百萬苦瓜咱們一根藤!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四。移民的故鄉洪洞縣的現狀

六百多年來,大槐樹已經經歷了三代更換,第一代槐樹和廣濟寺一起被汾河水沖走,它的生長地被移民的後人建起一座碑亭,碑上寫著“古大槐樹處”,長年香火不斷。第二代槐樹於1974年被颶風颳倒,它生長的位置被移民的後人用水泥鐵釘固定成“樹乃伊”,接受著遊子的祭拜。

第三代槐樹枝繁葉茂正值壯年,一樹的紅色字元寄託著遊子的心願。如今此地已經建成了“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地,是國家的4A級景區。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自從1991年首次舉辦洪洞大槐樹祭祖節以來,每年節日期間都會有無數小鳥飛來落在大槐樹上久久不願離去。當地老人們說這些鳥兒都是當年移民以及後代的魂靈,他們生不能歸來,死後卻常回來看看,來看一看故鄉的土地,聽一聽久違的鄉音!

在這裡還流傳著“御災抗患”的故事。辛亥革命後,民國初稱帝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率盧永祥部進攻山西革命軍,軍隊所到之處肆意燒殺搶掠。然而到洪洞後,士兵卻紛紛跪在大槐樹下祭拜,並互相傳言“我們回到大槐樹老家了”,不但沒搶掠,而且將財物供奉於大槐樹下。大槐樹的“御災抗患”之功為人們所讚頌。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五。移民印象:“倒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的由來

明朝初期,朝廷多次頒佈遷徙令以開墾荒地和屯田戍邊,讓數百萬人告別了洪洞大槐樹、告別了富庶的魚米之鄉蘇杭、沿海…… 地少人多的居民遷往地多人少的北方地區、淮河流域。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這些移民據說有一個“防偽商標”,就是小腳趾甲都是不完整的,是兩瓣的,因為晉人有羌人的血統。現如今,據說依然生活在洪洞縣的人們,小腳趾甲也是分瓣的、不完整的。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作為標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後裔的小趾甲都是兩瓣的。“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當時,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的手背在背後,然後用一根長繩聯結起來,押解著他們上路。由於遷徙路路途遙遠,長時間捆綁著的胳膊就慢慢麻木了,不久之後也就習慣了。以後移民們大多喜歡揹著手走路,他們後裔也就沿襲了這種習慣。

“解手”這個口語,我們大人和小孩都懂得,就是“方便”的意思。那麼有誰會想到這個口語的來歷卻包含著苦難呢!在整個漫長的遷徙過程中,人人都要吃喝拉撒,人人都要“方便”,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人們若要小便就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這樣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就簡單化了,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方便”之後再重新綁上,於是“解手”成了移民們“方便”的口語了。

“背手”、“解手”和“小腳趾甲”咋來的?這和明朝人口遷移有關

由於這次的移民時間延續很長,人員又數以萬計,這個詞兒使用的人數又多,漸漸地就變成為專用口語而流傳下來。

明朝的大遷徙大移民,不僅使全國的人口分佈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有勞動力墾荒種地,屯田戍邊,為大明帝國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中華文化的

發展做出

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