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祝君波:詩書畫融合的藝術人生

作者: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1-30

書畫藝術的精髓是什麼

顏梅華先生離開我們了。我想起他儒雅的神情,帶著姑蘇吳語的話音,往事歷歷在目。

祝君波:詩書畫融合的藝術人生

我走近顏先生,一是由北京榮寶齋米景揚先生推薦,他多次誇顏先生畫得好,引我去拜訪。二是深讀了他的口述歷史,這本書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我在市政協編《浦江縱橫》,很關注優秀的文史讀物,讀了此書印象深刻,從中摘了兩篇在雜誌上發表。

顏先生是一位藝術天才,少年就出道、成名。小時候他喜歡看連環畫,竟自己模仿畫了起來,無師自通。後來拜陳光鎰為師,做學生就為老師打下手、掙稿費。解放初,在滬上已入連環畫“四小名旦”之列。

但他後來的成就,用他兒子顏志強的話說,還是靠勤奮。他的人生,除了繪畫,還是繪畫,他是真心喜歡畫。印象中,他唯一的愛好是照相機,一生買過幾十架,時常撥弄,甚至新式的數碼相機也沒有錯過。

連環畫主體是人物。上世紀50年代,很多文學作品改編成連環畫。上海人美是創作和出版的大本營。作為其中的一位高手,他畫過很多精品力作。每次領受任務,首先是熟讀文字,然後設計主形象及故事脈絡,最後才動手。他創作自我要求很高,不惜推倒重來。比如《誤入白虎堂》,第一遍的技法是黑白加線條,完成後不滿意,第二遍改用白描、純線條,直到人物栩栩如生、傳神、前後統一為止。50年代,他畫過蘇聯反特故事《冒名頂替》,出版後一版再版,非常出名。顏先生自己最滿意的是《黃巢起義》,這是他畫了中國畫之後,把場景用於連環畫,使人物與場景更為協調的緣故,而這是傳統連環畫的侷限之處。在人美畫連環畫的年代,他還應晚報之邀,到劇場為報紙畫戲曲人物速寫。

海派連環畫陣營後來走出了一批中國畫家,包括程十發、劉旦宅,而顏先生藝術上的轉折,也是這一條路。他上班畫好連環畫,但心儀的還是國畫。為此,他透過顏文樑介紹去拜吳湖帆畫山水。這部分在他的回憶錄中有很多記載。吳湖帆不是學院派,他從傳統中走出形成自己的面貌,受到業界的廣泛認同。學山水,他記得吳老師說:儂要學山水,一定要把王蒙的《青卞隱居圖》臨好、弄通,畫裡面有樹、有草、有山石,這是山水的重要構成,弄通了,儂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筆調像寫字一樣爽氣。於是,他專門買了一幅博物館印的珂羅版仿畫,反覆地、無數遍地臨習。還到黃山去觀察、拍照,加以體會,臨到老師滿意為止。他還臨過吳湖帆的《瀟湘雨過圖》,這是南派山水,雨霧濛濛的山前有一片竹林,有深有淡,很多豐富的層次。他臨了多遍,選了一張幾可亂真的掛在家裡。拜吳湖帆為師最大的收穫是聽到老師講解,有時吳老師信手抽出一件藏品,給他講這畫好在哪裡,不足是什麼。有一次拿出的竟是一本宋人畫冊,為他講了起來,後來這本畫冊轉讓給了遼寧博物館。還有,吳家“談笑有鴻儒”,很多名人前來拜訪,顏先生側立傾聽,也大有啟發。就這樣,名師出高徒,他慢慢在山水方面開啟一扇門,走了進去。

除了山水,他也勤學花鳥、走獸。跟江寒汀、來楚生等學習,形成自己大寫意花鳥的風格,就是用西洋畫的方法去把握整幅畫的色調,色彩和諧成為他的特點。他筆下的猴子、老虎、馬也畫得真實而有靈氣。他是一個全能的畫家。今天,從國畫到水墨畫再到當代水墨,時代已發生很大變化。年輕一代的畫家也難以理解老一代畫家為何如此追求心中的傳統。以顏先生為例,它的自我追求境界很高,不僅畫好畫,還要在詩書畫三者的融合上達到高度。這是我後來走進他生活的所見所聞。

很多次我去拜訪他,聽他講往事,講藝術,從中獲知他對古詩文也有很深的功底。他有個習慣,碰到好的詩文就記在一個小本子上,還寫了很多題畫詩。他認為,詩情畫意是中國畫的精髓,不懂詩,不會作詩,畫也必然無趣味。

除了詩,他對書法也格外看重,除了書畫同源、寫好字對畫好畫在筆墨上有共通點之外,他認為長題的文字也是畫的有機部分,可增加情趣,補充畫的言外之意。後期,終於有機會為他出本作品集,辦了一個展覽。記得是在2019年歲末,他的願望在朵雲軒展廳實現。觀眾雲集,顏先生坐輪椅而來,講話、揮毫,為大家寫了很多“福”字。

如今,這位在追求詩書畫融合的道路上奮鬥了一生的老畫家走了,但他的精神和理想則長留人間。(祝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