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李清照辛棄疾是老鄉,都是泉城濟南人,大明湖畔這些故事您知道嗎

作者:由 靜雅行思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2-01

辛棄疾和李清照認識嗎

一座城有了水的相伴,就一下子變得靈動起來。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清末小說家劉鶚在《老殘遊記》中寥寥數筆,就勾勒出泉城濟南的神韻所在。李清照和辛棄疾都是濟南人,李清照的細膩婉約,辛棄疾的豪逸奔放都融入這一方清泉之中。

李清照辛棄疾是老鄉,都是泉城濟南人,大明湖畔這些故事您知道嗎

依泉而居的生活盪漾出一片如水般清澈甘甜的日子。走進濟南的老街,會有一種完全不同於現代都市的感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詩意生活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耳邊總會不經意地響起潺潺的流水聲。河裡的泉水不間斷地往上冒一些細小的氣泡,就像在訴說著什麼。也許只有見到這些清澈的泉水,感受了濟南人臨泉而居的生活,才會真切地明白為什麼濟南被人們稱為“泉城”。

李清照辛棄疾是老鄉,都是泉城濟南人,大明湖畔這些故事您知道嗎

濟南市的中心是一片被古護城河環繞的老街區,他始建於1371年,相當於明朝時期濟南城的範圍。如今的濟南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當地人又把這裡稱為“明府城”。3。2平方公里的街區內46條明清時期形成的古街巷錯落有致。

李清照辛棄疾是老鄉,都是泉城濟南人,大明湖畔這些故事您知道嗎

由於是先有泉後建房,所以老街裡的房屋大多臨泉而築,80多處泉水流淌在小巷民居間。叮咚的泉水聲伴隨著老街人走過了600多年的時光。

曾鞏舍錢修水利 後人命名為“曾堤”

城北面有一處泉池名叫百花洲,盛夏時節,岸邊楊柳拂風,水中魚翔淺底。一排灰瓦白牆的院落倒映其中,宛若江南。宋代的百花洲要比現在大得多,人們住在水中的小島上與北面的大明湖隔水相望。由於地勢南高北低,每到夏季泉水雨水毫無節制地往北宣洩,時常造成水患。

宋熙寧四年,52歲的曾鞏調任齊州知州,按照規矩,新官上任,朝廷會撥出錢款為其修築一間新的館舍,但在曾鞏看來,為民謀利才是地方官應盡的本分,怎能只顧自己享受而置百姓於水火。於是,他把修建官邸的銀兩捐出,把自己多年來的積蓄貼補進去,建起了濟南城的北門水閘,從此之後,大明湖成為蓄水之地北城的水患得到徹底解決。直到今日,水閘還在起著洩洪的作用。

李清照辛棄疾是老鄉,都是泉城濟南人,大明湖畔這些故事您知道嗎

曾鞏深知,離民之官猶如無源之泉,註定不會長久。他帶領百姓用疏浚大明湖的淤泥,修築了一條貫穿南北的“百花堤”。方便人們從南岸百花洲前往大明湖北岸。這條堤又被稱為曾堤,相傳蘇軾就是看到曾堤後,深受啟發,才修建了杭州西湖的蘇堤。

李清照辛棄疾是老鄉,都是泉城濟南人,大明湖畔這些故事您知道嗎

曾鞏在齊州為官時間不長,兩年後,他奉命調離。百姓紛紛湧上街頭,不僅攔住他的馬,還拉起吊橋關閉城門,不願讓它離去。

為紀念這位好官,後人修建了南豐祠以示紀念。南豐祠在大明湖畔靜靜地矗立了近千年,一位好官的故事也感染著一代代的泉城人。

武將鐵鉉公智勇雙全保衛濟南 被封為“城神”

風光秀麗的大明湖畔不僅留下了不愛錢的曾鞏的身影,也記錄了一位不惜死的將軍死守濟南城的故事。

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率領北軍兵臨濟南,正在外地運送糧草的山東參政鐵鉉聽聞訊息馬上掉頭馳援,他把濟南城內的官兵和百姓組織起來,歃血為盟死守城池。在他的帶領下濟南城固守了三個月,朱棣情急之下,命令士兵用火炮攻擊,眼看城牆就要倒塌,鐵鉉急中生智,把明太祖朱元璋的靈牌懸於城上。

李清照辛棄疾是老鄉,都是泉城濟南人,大明湖畔這些故事您知道嗎

朱棣兵圍濟南數月不克,只好撤軍北返。兩年後當他再次率軍南下仍對鐵鉉心有餘悸,便繞過濟南直取南京。

智勇雙全的鐵鉉使濟南城兩次免受戰火之災,被當地人尊稱為城神。朱棣稱帝后,處死了拒不投降的鐵鉉,但卻對他心存敬佩。史料記載,朱棣“日對群臣言,每稱鉉忠”。

幾百年來,鐵公祠香火不絕,不惜死的英雄守住了武將的氣節。也把浩然正氣留在了這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