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魏國來犯時,劉禪明明還有十萬大軍,為何最後不戰而降?

作者:由 經史子集說長道短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2-04

劉嬋為什麼不戰而降

經過多年的精心謀劃後,司馬昭的軍隊終於向蜀國進發,雖然蜀國有將軍姜維死守劍閣,但魏將鄧艾卻繞道陰平,直接將戰火逼近了蜀國的都城。

在劉禪原本的計劃當中,諸葛瞻要留守在成都抵抗敵軍,可萬萬沒想到,此時的諸葛瞻竟然不聽勸阻死在了綿竹。在接連損失數員大將之後,蜀國的滅亡已成定局。眼看著大廈將傾,劉禪不得不開啟城門主動投降,這樣一來,至少還能保住一部分人的性命。對於劉禪的投降舉動,很多人都是疑惑不解的,因為此時的蜀國仍有不少軍隊,為什麼沒有背水一戰呢?

魏國來犯時,劉禪明明還有十萬大軍,為何最後不戰而降?

首先來說一下蜀國當時的現狀,成都城內的確有不少將士,但這些人並沒有很強的戰鬥力,蜀國的精銳部隊已由諸葛瞻帶走,剩下的老弱病殘又有何用?

除了蜀國的殘兵以外,東吳那邊也派了一些人過來支援,只可惜“遠水救不了近火”,東吳不可能將所有的軍隊全都派過來。蜀國滅亡以後,魏國必然會進攻東吳,儲存實力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對於此時的蜀國國君劉禪來說,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帶領殘部拼死抵抗,至少還能給自己留個美名;要麼就開城投降,反正頹勢已無法挽回,沒必要搭進更多人的性命。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譙周的一番建議讓劉禪做出了決定。

魏國來犯時,劉禪明明還有十萬大軍,為何最後不戰而降?

在魏軍打到都城之前,蜀漢的大臣們一直在爭論不休,有人提議說暫去東吳避難,還有人建議去南中,來來回回全是顧慮重重。譙周對劉禪說到:“按照眼下的形勢分析,滅亡是遲早的事情。如果我們前往東吳避難,前提是向他們俯首稱臣。但魏國的實力如此之強,東吳恐怕也不能倖免於難。與其投降兩次,還不如就此降了魏國,免得多次受辱討不了好。”就這樣,劉禪最終做出了投降的決定。

魏國來犯時,劉禪明明還有十萬大軍,為何最後不戰而降?

其實,此時的蜀國已經無力再戰,經過了多年的戰爭以後,蜀國國庫空虛、人丁寥落,當時的局面只能算苦苦支撐。姜維一個人面對來勢洶洶的魏國,而魏國實力強人口多,蜀國被滅只是時間的問題。除此以外,蜀國的內政是非常混亂的,在劉禪的治理之下,宦官當道把持朝政,朝中並沒有可用之才。兩國戰事剛起之時,姜維曾向劉禪奏請早做準備,沒想到這份奏摺卻被宦官所攔截,這才造成了後來的被動局面。

魏國來犯時,劉禪明明還有十萬大軍,為何最後不戰而降?

總結:

其實,劉禪原本有背水一戰的想法,他將諸葛瞻派往綿竹防守,就是抱著救國的希望。只可惜,這次的戰役打得太過於慘烈,諸葛瞻等人攜麾下將士全部犧牲在綿竹,蜀國的精銳至此消耗殆盡。綿竹失守以後,蜀國無兵無將只剩苟延殘喘的份兒,除了投降於魏國,劉禪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劉禪這個人本身沒有大才,他之所以能保住蜀漢基業多年,大部分仰賴父輩先人的積累。蜀漢有他這樣的皇帝,被滅亡是遲早的事。

魏國來犯時,劉禪明明還有十萬大軍,為何最後不戰而降?

贈書籤明信片 三國機密 馬伯庸 正版 全2冊

¥

38。8

拼多多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