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陪診服務從一線城市向各城市逐漸擴充套件如何“走得更遠”?

作者:由 身邊24小時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3-02-06

巢部首查字法先查什麼再查什麼

原標題:生活觀察丨陪診服務如何“走得更遠”?

兒女在外地的空巢老人、單身在異鄉的都市白領,生病後到醫療機構就診,常常因為無人陪伴帶來諸多困難和不便。由此,陪診服務悄然興起,提供掛號、取號、代取藥品、取報告、陪伴就診等服務,並從一線城市向各城市逐漸擴充套件。

記者在北京、安徽等地調研發現,新興的陪診服務的確滿足了一定的現實需求,但由於其准入門檻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機構或人員甚至以“陪診”之名,行“黃牛”之實,妨礙醫療公平。對此,監管和行業規範需同步跟上,在保障供需雙方和醫院合法權益的基礎上,讓陪診服務更加規範安全,“走得更遠”。

花錢請來的“看病幫手”

在北京工作的胡女士親屬都在外地,到醫院看病通常是孤身一人,有時強忍著病痛走在醫院裡讓她倍感孤獨。數月前,胡女士因胃腸鏡檢查前往醫院就診,並聯繫了陪診服務。

就診當天,陪診師王女士提前幫忙取了號,全程陪同就診,還引導胡女士做檢查前的各種準備,並幫忙拿藥,直至就診完成離開醫院。

胡女士說,自己不經常到醫院看病,很多醫院都沒去過,甚至就診的流程都不瞭解,陪診師對醫院很熟悉,“這次檢查還需要打麻藥,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有人陪診真是解決了大問題。”

陪診師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客戶許多都是老人和單身的白領,也有外地患者。他們沒有家人陪伴,或對醫院不熟悉,希望有人帶著,心裡更踏實。

安徽合肥一家陪診公司的運營經理王暉表示,如今醫療服務資訊化、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老年人群就醫時難免會面臨一些困難,如果兒女不在身邊或工作太忙,就只能找人來陪診。家庭結構的變化和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速,以及異地就醫的現實需要和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都使得陪診服務需求越來越強烈。

記者瞭解到,目前提供一對一陪診服務的主要是一些公司和個人。各地價格不同,基本都在半天200至300元、全天300至500元不等,多為與陪診師面談,並沒有相應的價格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科研助理宋煜表示,陪診服務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一些醫院也進行了探索,比如專門設定導醫臺或者透過線上諮詢為新入院患者提供引導,透過護工為患者和家屬提供陪診服務,還有部分醫院獨自或與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組織人員在院內為患者和家屬提供陪診導醫等服務。

採訪中,許多患者表示,即便醫院配備有志願者或護工進行引導,但終究無法和陪診師這樣一對一的服務相比擬。

陪診服務尚存諸多隱患

記者調研發現,雖然陪診服務的確滿足了部分患者的現實需求,但由於該新興行業發展迅速,行業規範和監管制度還處於缺位狀態,仍然存在一些風險隱患。

——准入門檻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陪診師高月表示,這個行業的門檻確實不高,各醫院的就醫流程大同小異,只要熟悉各大醫院的佈局就行,因此從事這個行業的也是什麼人都有。胡女士說,自己曾約過兩次陪診服務,第二次的服務僅僅是提前幫忙取號並帶到診室門口候診,陪診師便以還有其他客戶在醫院就診為由先行離開,服務差異較大。

——規範和監管缺位,一些名為“陪診”實為“黃牛”。記者調研發現,一些陪診服務聲稱可以幫忙加號,還能提前預約檢查,但需要額外加價。曾兼職幹過幾個月陪診工作的李楓告訴記者,還有陪診師故意扣留患者的就診卡和檢查報告,“強行”留住客戶。

陪診服務從一線城市向各城市逐漸擴充套件如何“走得更遠”?

圖為李楓(右一)陪著患者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家醫院就診。新華社記者劉方強攝

此外,由於沒有相關行業規定和監管,陪診師和患者雙方的權利、責任並不清晰。就診過程中出現突發情況責任如何認定,費用該如何計算,對陪診質量不滿如何處理等問題都還未明確。

——沒有“靠譜”平臺,服務“真假”難辨。記者以“陪診師”為關鍵詞,在多個網路平臺搜尋,均顯示數百條甚至上千條相關內容,廣告繁多,讓人無法分辨和選擇。

陪診服務需加強規範和監管

受訪專家認為,相關部門要及時關注陪診行業的特點,從服務保障患者就醫的層面完善相關行業規範和監管制度。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雲飛認為,相關部門可出臺指導性檔案,規範其准入門檻、服務內容、收費標準等,讓陪診師和患者均有章可循。另外,陪診服務開始前,雙方應簽訂合同,明確各自權利和義務,保護患者隱私,避免患者、陪診師以及醫院之間產生糾紛。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趙紅表示,若陪診師以“插隊看病”為賣點,必然影響醫療公平。相關部門要予以監管,避免出現假借陪診之名,行黃牛、醫托之實。

陪診服務從一線城市向各城市逐漸擴充套件如何“走得更遠”?

圖為一名護士在服務檯為患者導診。新華社記者宋為偉 攝

宋煜認為,在陪診服務過程中出現糾紛,同樣會加劇醫患矛盾。對此,可發揮醫療服務機構的主體作用,提升自身專業化導醫服務的規模和質量,並對在院內開展陪診服務的人員加強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個性化的有償陪診服務,應當在不影響醫療機構服務過程的情況下,維護好供需雙方的權益,加強監督管理,依法依規處理矛盾,避免造成社會問題。(記者俠克、劉方強)

【來源:新華社】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