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上栗縣撂荒地復耕:扛穩“米袋子”鼓起“錢袋子”

作者: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1-12-15

田人工組成什麼字最好

影片製作|江西日報記者李穎 趙影

上栗縣撂荒地復耕:扛穩“米袋子”鼓起“錢袋子”

上栗縣種糧大戶趁秋高氣爽搶收秋季稻。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

洪懷峰

上栗縣撂荒地復耕:扛穩“米袋子”鼓起“錢袋子”

土地“活”起來,今年的秋季稻豐收在望,村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

洪懷峰

上栗縣撂荒地復耕:扛穩“米袋子”鼓起“錢袋子”

種糧大戶張祖權在操作無人機噴灑農藥。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

洪懷峰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江西日報記者

李穎 洪懷峰

)8月18日,上栗縣赤山鎮灣裡村黨支部書記張軍顯得有點忙。隨著今年村裡大豆、早稻等農作物喜獲豐收,晚稻豐收在望,很多種糧大戶熱情高漲,紛紛來村裡諮詢租地事宜。

“今年村裡1200畝農田全被種糧大戶承包了,僅土地租金一項,村民每畝增收500元。”張軍說,以前村裡的耕地“不吃香”,甚至成片成片地被撂荒。

張軍親歷的變化,恰恰是上栗縣2。45萬畝撂荒地復耕升值的生動寫照。近日,本報記者深入上栗縣進行調查採訪。

耕地成“雞肋”,四大原因導致土地撂荒

李偉根是東源鄉江嶺村村民,也是當地有名的種田“老把式”。近年來,他覺得耕地成了“雞肋”,棄耕可惜,種了又賺不到錢。

李偉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種植早稻為例,每畝成本在1090元左右(包括田租、種子、化肥、農藥、打田、秧膜、秧盤、拋秧、收割、人工等)。今年早稻畝產400公斤左右,每公斤稻穀按政府託底收購價2。44元計算,每畝產值976元,虧損114元。按照市場價格每公斤2。6元至2。8元計算,勉強可保本。

李偉根說,種糧成本越來越高,農資價格每年都漲,壓力不言而喻。如化肥從去年的每噸2300元,漲至今年的每噸3100元;複合肥從去年的每噸2300元,漲至今年每噸3000元。

赤山鎮農辦主任謝樹海告訴記者,除了種田不賺錢,還有三大原因導致土地被撂荒。一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加快,農村大量的青壯年紛紛進城務工、經商和創業,導致繁重的農事活動後繼無人;二是農村耕地“碎片化”,特別是在丘陵地帶的農村更為明顯,影響農機使用和規模化生產。勞動力成本提高,導致一些比較偏遠、地力貧瘠的土地被棄耕;三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如機耕道建設滯後,灌溉水渠等建設投入不足,導致很多想投資的種糧大戶望而卻步,久而久之一些耕地就被撂荒了。

“耕地撂荒導致土地資源浪費、耕地質量下降,給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帶來一定影響。”謝樹海說。

記者從上栗縣農業農村局瞭解到,自2018年至2020年,該縣共計有2。45萬畝耕地被撂荒。

實招有實效,2.45萬畝沉睡土地被啟用

貸款50萬元以內不需要擔保;往年貸款要8釐的利息,今年只要4釐;農業保險每畝補貼12元;種植糧食超過1000畝,每畝獎補200元……談及上栗縣支援土地復耕的政策,種糧大戶歐陽偉萍掰著手指向記者細數今年拿到手的真金白銀。

歐陽偉萍告訴記者,他是萍鄉市湘東區人,十多年前與其他老鄉一樣到海南租田創業,主要從事雜交水稻制種業。經過多年的行業積澱,湘東人已在湖南、福建、廣西等地建立起以水稻為主的良種繁育基地,在全國稻種行業有較大知名度。今年上栗縣招商引資,邀他們回家鄉搞規模化水稻良種繁育基地,助力撂荒土地復耕。

“很有誠意,全是實實在在能拿到手的‘政策紅包’。”歐陽偉萍告訴記者,現在國家重視稻種產業,這對他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機會。雙方一拍即合,他們紛紛來到上慄租地,投資發展水稻制種業。

上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柳騰告訴記者,到海南邀請專業的種糧大戶回鄉投資復耕撂荒土地只是其中的一招。上栗縣為治理土地撂荒,綜合施策,打出“組合拳”,針對農田地塊“碎片化”、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全縣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配套完善灌排水、輸配電、田間道路、農田防護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針對長期撂荒又不願意流轉的土地,明確規定撂荒土地兩年取消農業補貼,嚴格執行“種地得補貼、不種地不得補貼”政策。

“針對散戶種田不賺錢的問題,上栗縣實行規模化經營。”柳騰向記者介紹,該縣透過以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為規模化經營主體,實施土地流轉、折資入股、代耕代種等方式,將農村撂荒土地整合起來。透過資源變資產,先後引進農業企業266家,其中龍頭企業58家;發展專業合作社1187家;培育種植大戶211家,其中蔬菜大戶90家、種糧大戶121家;培育家庭農場342家,建立起“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規模化經營模式。

經過綜合施策,上栗縣2。45萬畝撂荒土地“活”起來,今年全部得以復耕。

規模出效益,種糧大戶與村民雙贏

種糧大戶張祖權今年在桐木鎮湖塘村、楊坊村等地流轉了1100畝耕地種糧。他告訴記者,透過機械作業、批次採購農資等手段,降低了種糧成本,刨除地租、種子等成本,早稻每畝獲利約220元,總計獲利約24。2萬元。“明年我還要擴大規模。”張祖權信心滿懷地說。

朱根華是赤山鎮灣裡村村民,家中有3畝耕地。往年自己耕種,扣除買種子農資、請機器打田和人工等費用,根本沒有錢賺,他乾脆外出務工,土地一度撂荒。

“今年我把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每畝一年的租金是500元,這是純收入。”朱根華告訴記者,除此之外,他還在種糧大戶的基地務工,每天120元。

隨著復耕土地越來越多,復耕質量越來越高,村民也多了一條致富增收的渠道。

“以我們村為例,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和合作社,透過統一供種、統一育秧、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全程機械化操作,讓種糧變得輕鬆多了,成本也降下來了。加上政府對雙季稻種植有補貼,種糧大戶和合作社投資種糧收入可觀。”上慄鎮泉塘村黨支部書記文家根表示,這樣一來,既扛穩了國家的“米袋子”,又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對於普通農戶,流轉土地後可以從繁重的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或進城務工、或經商、或創業;對於年齡大或沒有技能又無法出門務工的村民,可以在種糧基地務工,在家門口乾活賺錢,一舉多得。

記者手記:遏制土地撂荒,讓種糧有賺頭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旦耕地大面積撂荒,不僅會造成耕地資源的嚴重浪費,還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農村出現耕地撂荒現象,根本原因就是種糧收益遠遠低於進城務工、經商的收益,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種田積極性,拋荒成為農民的理性選擇。

上栗縣透過建設高標準農田、鼓勵農民拿出土地進行流轉,扶持種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進行規模經營,讓他們“帶著農民幹、做給農民看,幫著農民賺”,僅用一年時間,就復耕全縣3。8萬畝撂荒土地,既保住了國家的“米袋子”,又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實踐證明,遏制拋荒,提升種糧收益是關鍵,必須要讓種糧者有賺頭,能致富,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這應該是端穩飯碗,守好糧倉的必由之路。

複審:

陳雙雙

終審:

邵平

監製:

吳志剛 邱虎

本文來自【江西日報-江西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