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法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作者:由 天方燁談 發表于 書法日期:2021-12-19

鎖鑰學說是什麼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1965年,中國科學家在當時國內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成功合成了牛胰島素,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工合成的蛋白質,這種人工合成的牛胰島素和天然的牛胰島素具有同樣的生物活性,可以代替天然牛胰島素,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謝。這項研究成果促進了對胰島素作用原理和胰島素蛋白結構的研究,表明我國在多肽和蛋白質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DNA是生命的遺傳物質,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直接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蛋白質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在二十世紀初,學術界還曾一度認為蛋白質才是生物的遺傳物質。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等著名生物學家都因為在蛋白質方面的研究成果榮獲諾貝爾獎。

次年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化學組組長梯塞留斯(Tiselius)訪華時,對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創新性給予高度評價:“人們可以從教科書中知道怎麼造原子彈,但絕不可能從教科書中學會人工合成胰島素。”

著名生物學家鄒承魯是參與合成牛胰島素的功臣之一,而在參與該專案之前,他已經在生物化學領域做出了大量具有重大意義的開創性工作。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鄒承魯

一門三院士

1923年5月17日,鄒承魯出生于山東青島的一個鐵路高階職員家庭。和那個貧瘠戰亂時代的多數同齡人相比,他無疑是幸運的:衣食無憂,父母重視教育,兄弟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

1941年,鄒承魯畢業於南開中學高中部。此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這三所名校已因逃避戰亂遷到雲南昆明,合併為西南聯合大學,鄒承魯正是在這一年考上了西南聯合大學的化學系。在西南聯合大學就讀期間,他對生命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認為

從化學的角度去研究生命科學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這階段的學習為他將來從事生物化學科研工作打下了初步基礎。

在大學畢業後的次年,鄒承魯在招考中英庚子款公費出國留學生的考試中名列第一,被劍橋大學錄取,師從著名生物化學家戴維·基林(David Keilin)教授,從事呼吸鏈還原酶研究。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乘船前往英國留學的鄒承魯 圖片來源:新京報)

剛入學時,導師基林並沒有給他安排課程,而是給了他三個月時間自學生物化學基礎知識,期滿之後,馬上讓他開始研究工作。基林每天準時來實驗室指導學生工作,還定期審閱學生的工作報告,鼓勵學生髮揮創新思維,進行獨立研究。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鄒承魯的導師戴維·基林教授 來源:Centenary biographical note)

當時“二戰”剛結束不久,英國處處物資匱乏,基林的實驗室也不例外。鄒承魯在他手下讀博期間,實驗室裡沒有冷室和通風櫃,有些需要低溫、通風的實驗只能冬天時在樓頂進行。但簡陋的環境並沒有影響他的實驗室每年都有高水平論文發表,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實驗室之一。

先進的儀器可以用錢買,但先進的創新學術思想卻是用錢買不到的。

1949年,鄒承魯獨立署名在英國Nature雜誌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此後,他又陸續發表了數篇高質量論文。他在劍橋大學的學術成果包括:

在國際上最早用蛋白水解酶部分水解的方法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發現細胞色素c純化後與線粒體結合時在性質上發生變化;

證明細胞色素b與琥珀酸脫氫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不是同一種物質。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鄒承魯發表在Nature雜誌的第一篇論文 來源:Nature官網)

在劍橋大學求學期間,鄒承魯與同校物理專業的中國留學生李林相戀成婚。李林的父親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新中國成立後,這三位傑出的科學家先後回國報效祖國,並且後來都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我國惟

一一

家有著三個院士的“院士之家”。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李四光夫婦和女兒李林、女婿鄒承魯 來源:搜狐網)

歸國成果

1951年回國後,鄒承魯與生化學家王應睞、汪靜英合作純化了琥珀酸脫氫酶,並發現其輔基為與蛋白部分共價結合的FAD,這是

第一個被發現與蛋白質共價結合的FAD輔基

。此外,他們還對呼吸鏈及其他酶系也進行了研究,為國內對呼吸鏈及酶學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1958年,鄒承魯與多名傑出科學家發起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鄒承魯負責胰島素A和B鏈的拆合。

他的工作確定了胰島素全合成的路線,為胰島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研究組成立之初的人員,中排左5為鄒承魯 來源:中國科學院院史館)

經過多名科學家的數年努力,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終於在1965年宣告成功。此後,鄒承魯的研究又回到他最擅長的酶學研究領域。酶活性抑制在酶作用機制研究和藥物設計上都是十分重要的,而當時的酶學著作一般僅論述酶的可逆抑制動力學。1965年,鄒承魯最早系統地提出了酶學的可逆與不可逆抑制統一的動力學理論,並提出不可逆抑制反應速度常數的測定方法。經過他和王志新等多年來理論上的發展和實驗上的驗證,他的理論和方法現在都已經為國際普遍接受並得到廣泛的採用。此工作後來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此外,蛋白質側鏈基團的化學修飾和活性喪失的比較是研究蛋白質結構功能關係的主要方法。鄒承魯確立了蛋白質必需基團的化學修飾和活性喪失的定量關係公式,以及確定必需基團數的作圖方法,這在被國際上廣泛接受和採用,並被收入專業著作中,其公式及方法分別被稱為

“鄒氏公式”

“鄒氏作圖法”

因為種種學術成就,鄒承魯在1978年與另外四位候選人共同被推薦入圍諾貝爾獎候選專案。在多年之後的2003年,鄒承魯回憶此事時表示:

“假使一個人做科學研究工作時老想得諾貝爾獎,我想他永遠得不到。

當然不能說不想,但是不能把它放在第一位,搞科學是第一位的,得獎是第二位的,我覺得現在炒作過頭了。

19

79

年,鄒承魯發現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能在活性部位形成熒光衍生物,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雜誌,這是“文革”後中國科學家在Nature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此成果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鄒承魯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相關論文

在此後的十餘年中,鄒承魯的團隊用自創的動力學方法比較研究了各種不同型別的酶在變性過程中構象和活力變化的關係,得到了活性喪失先於構象變化的結果,據此提出了酶活性部位柔性的假說,並充分論證了酶活性部位柔性學說的正確性。這是自19世紀赫爾曼·費歇爾(Hermann Fischer)提出酶作用的鎖鑰學說和20世紀50年代丹尼爾·柯施蘭德(Daniel Koshland)的誘導契合學說以來,酶作用機制研究中的又一重大進展,同時也把蛋白質變性研究從單純的結構研究推向與功能密切結合的新水平。這項工作於

199

3年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鄒承魯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相關論文

痛斥腐敗

在為人處世上,鄒承魯治學嚴謹、仗義執言,對各種學術造假、學術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尤其痛恨導師、

領導

在論文上仗勢署名的行為。“在自己並無貢獻的論文上署名,特別是利用職權在自己並無貢獻的論文上強行署名,是一種典型的不勞而獲的不道德行為。”

鄒承魯對論文署名的堅持,源於他讀博時受到的學術薰陶。他第一次向Nature雜誌投稿時,按“慣例”在論文中署上導師基林的名字,卻被基林刪掉。基林認為自己沒有對論文做出突出貢獻,然而無論署名與否,他對學生的每一篇論文都親自審閱、仔細修改之後才會同意學生投稿。所以當鄒承魯成為研究生導師後,也反對自己學生在論文上署他的名字。

他表示: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轉變觀念。

從事科研、發篇科研成果是一種榮譽,同時也是一種責任。

論文的所有作者都必須對內容負責,主要作者也要先徵得所有作者的同意,表明同意論文的結果和學術意見。

這是基本的學術道德,也是嚴謹的科學精神。

鄒承魯:從學術泰斗到學術道德捍衛者 | 銘記無雙國士

(鄒承魯院士晚年時的工作照 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

198

1年,剛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鄒承魯和其他院士注意到當時的學術腐敗問題,於是他聯合張致一、洪朝生、郭慕孫等幾位院士,共同發表了《開展“科研工作中的精神文明”的討論》,反對學術腐敗。在此後20多年裡,他不斷地發表文章反對學術腐敗,並首次在科學界提出“科研道德”問題。“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可是有的人卻弄虛作假,用以追逐名利。個別人甚至不擇手段剽竊他人成果,就更令人不能容忍。”

因為打擊學術腐敗,鄒承魯也招惹了不少麻煩,他曾自嘲:“有些人我得罪過,他們拿我沒辦法,就把氣撒在我的學生身上,學生們還年輕,要申請基金和研究經費,這些都要他們審評的,這時候學生們就常常跟我抱怨,說你少說點吧,客氣一點吧,要不然他們把氣都撒在我們頭上了。”

即使如此,鄒承魯仍然秉筆直書,學生們也理解他。在2003年中國科協年會上,鄒承魯總結了中國科學工作者違背學術道德的七宗罪:偽造學歷、工作經歷;偽造或篡改原始實驗資料;抄襲、剽竊他人成果;貶低前人成果,自我誇張宣傳;一稿兩投甚至多投;在自己並無貢獻的論文上署名;為商業廣告作不符合實際的宣傳。

2006年11月,鄒承魯完成了最後一篇文章《必須嚴肅處理學術腐敗事件》。寫完這篇文章20天后,83歲的鄒承魯在睡夢中離開人世。

這位傑出的生化學家和科學界真理鬥士走完了兢兢業業、問心無愧的一生。

正如他的夫人李林要求逝世後把骨灰埋在工作單位的一棵樹下,他在臨終前也要求把自己的骨灰一半埋在生物化學所,一半埋在生物物理所,在曾經工作、戰鬥過的地方長眠。

參考資料

[1]熊衛民, 鄒宗平。 鄒承魯傳[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8。

[2]石希生。 鄒承魯與30年前的兩起學術腐敗事件[N]。 南方週末,2006-08-24。

[3] C L Tsou,Cytochrome c Modified By Digestion with Pepsin,Nature,1949,1

64

:1

134

[4] Y S Ho,C L Tsou,Formation of a New Fluorophore on Irradiation of Carboxymethylated D glyceraldehyde 3 phosphate Dehydrogenase,Nature,19

79

, 277:245~246。

[5] C L Tsou,Conformational Fle

xi

bility of Enzyme Active Sites,Science,

199

3 ,262:380~381。

[6]金振蓉, 馮永鋒。 鄒承魯:真誠透明的科學人生[N]。 光明日報, 2006-11-24。

[7] 趙凌。 中國生化界泰斗鄒承魯:一個說真話的人走了[N]。 南方週末, 2006-11-30。

[8] 金煜。 鄒承魯:一生做

真人

[N]。 新京報, 2006-12-4。

關注

後,

點選選單欄“影片”,觀看尹哥演講影片和科普影片。

傳送數字0,即可申請加入尹哥的粉絲圈“尹力場”。

【宣告】生命科學與基因技術正在高速發展,針對同一研究課題,不同團隊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甚至相悖的可能。另受本人知識結構及參閱資料準確性的侷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歡迎讀者隨時糾錯並參與討論。